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劳模精神代代传 砥砺奋进新时代

2021-09-21 14:38:08

来源:央视网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劳模精神代代传 砥砺奋进新时代 

  央视网消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国家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不断发展变化,劳动模范们的身份和面孔也在发生着变化,但“劳模精神”却代代相传、永葆青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时代,学习劳动模范,传承和弘扬“劳模精神”,更是全体中国人民凝心聚力谱写“中国梦·劳动美”历史新篇章的时代要求。

  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一间教室里,劳模本科班的学员们正在认真倾听管理学课程。

  这个劳模本科班创办于1992年,学员主要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让劳动模范们有更多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劳模群体的褒奖和关怀,也对进一步提高劳模素质、发挥劳模作用和在全社会弘扬劳模精神寄予了殷切期待。

  劳模班学员、全国劳动模范李国栋是一位环卫工人,25年前刚刚参加工作时,他就把劳动模范时传祥作为自己一生追赶的目标。

  全国劳动模范 北京环卫集团环卫工 李国栋:“时传祥精神”就是我们环卫行业的一种精神,“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这是从我一进厂那一天开始,我特别地崇拜(时传祥),在那会儿我就把时传祥作为我一生奋斗的目标、追赶的目标。

  时传祥是上个世纪50年代家中国喻户晓的劳动模范。那时候,北京的环卫工人还需要挑着粪桶走家串户,工作又脏又累,可他却以新中国主人翁的姿态,提出“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把掏粪当成一项光荣的劳动,满腔热情地为市民服务。

  而李国栋从事环卫工作的这个时代,城市环境越变越好,清扫设备也越来越现代、越先进。可李国栋认为,时代变了,老劳模传下来的“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不能变。

  全国劳动模范 北京环卫集团环卫工 李国栋:(每天)收车回去单位的时候,这马路上特别干净,那会儿心中就有一种最大的成就感。

  随着国家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劳动模范们的身份和面孔也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一大批掌握国家关键技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产业发展的科学家、企业创新型人才、管理人才;一大批兢兢业业战斗在脱贫一线的基层干部和教育工作者;一大批为全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在劳动模范的群体中涌现出来。

  劳模本科班学员李灵扎根乡村教育19年,为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带来爱和陪伴,成为悉心培育祖国幼苗、助力农村教育脱贫的“感动中国”人物。

  全国先进工作者 河南周口李灵希望小学校长 李灵:接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那个时候是热泪盈眶,为什么那么讲,(因为)你经常给学生讲,咱们要好好学习,一定要考上大学,他的老师还没有踏过大学的门槛。我就想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这就是一个正能量的传递,给孩子树立标杆的一个传递。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峰嘉是火车头检修行业的“首席技师”和“岗位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尹星是主导实施20余项技术创新的“地铁医生”。 劳模本科班的学员里,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岗位创新,大大提高了各自行业的生产效率。而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也成为鼓舞后来者的不竭动力。

  青岛地铁集团运营分公司工程车辆检修工 卫胜宏:(尹星)力求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完美,在每一次的检修作业当中,他总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他是我们每一个检修工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劳模们的成长离不开前辈的引领、榜样的带动,而他们也在自己的岗位上成为“劳模精神”的传递者,并让“劳模精神”永葆青春,不断发扬光大。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研究员 李珂:作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劳模精神”是一种跨越时空、永不褪色的宝贵财富,在新时代具有丰富的当代价值。

  • 相关阅读
  • 中新社拟申请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公示

    中新社拟申请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公示  根据新闻出版署《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关于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单位申领新闻记者证的通知》要求,我单位中国新闻社已对申领记者证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核,现将我单位拟领取...

    时间:09-22
  • 2020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4393.1亿元

      中新网9月22日电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2日发布202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投入强度持续提升,但受新...

    时间:09-22
  • 刘书林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原核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刘书林同志,于2021年9月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刘书林同志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  刘书林,...

    时间:09-22
  • 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将至 丰收的田野是最美的画卷

      丰收的田野是最美的画卷(中国农民丰收节特别报道)  ——写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之际  本报记者 高云才 郁静娴 王 浩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22日 第 03 版)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稻菽...

    时间:09-22
  •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

      ——劳模精神述评  劳模是什么?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劳模精神是什么?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在2020年11月24日举行的全国劳动模...

    时间:09-22
  • 习近平:民主不是哪个国家的专利 而是各国人民的权利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民主不是哪个国家的专利 而是各国人民的权利  国家主席习近平21日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坚定信心 共克时艰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的重要讲话。  ...

    时间:09-22
  • 习近平: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国家主席习近平21日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坚定信心 共克时艰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说:“中国...

    时间:09-22
  • 亩产1123.87公斤 袁隆平倡导的贵州水稻基地创纪录

      科技日报讯 (记者何星辉 实习生唐梓露)亩产1123.87公斤!日前,在贵州省兴义市水稻超高产试验示范基地,经工作人员测产,贵州省水稻高产再创纪录。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组副组长张洪程评价,...

    时间:09-22
  • 天和核心舱的太空“中秋礼包”有什么?怎么送到?

      本报记者 章文 张蕾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22日 08版)  9月20日下午,伴随着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巨响,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天舟三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升空。距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3个多月后,天舟“...

    时间:09-22
  • 推动以案促改 把反腐败成果转化成政法领域治理效能

      纪检监察机关推动以案促改、以案促建  把反腐败成果转化成政法领域治理效能  本报讯(记者 杨文佳 见习记者 文子玉)“全区政法干部要汲取深刻教训,尤其是针对执法、司法权力运行中的高危廉政风险点补齐短板,...

    时间:09-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