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不唯学历、不数年头……8000万人迎职称改革重大变化

2021-09-26 07:30:44

来源:工人日报

  不唯学历奖项、不数年头、论文不设“硬杠杠”,8000万人迎来职称改革重大变化——

  不拘一格“评”人才 鼓励实绩论英雄

  本报记者 李丹青

  没有发表一篇论文,南京林业大学教师蒋华松依然被评为教授。他所凭借的是课讲得好、逻辑清晰的教学工作业绩。

  在过去的职称评定中,论资排辈、“弟子三千不如论文一篇”等现象广受诟病。如今,这一现象得以扭转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开展的职称系列改革。

  历经5年,我国职称制度改革重点任务已完成,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出炉。这一涉及全国约8000万专业技术人才的改革,迎来多项重大变化。

  改革到底改了什么?改革后,如何开展专业技术人才评价?评价标准、评审范围有无变化?近日人社部有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回应社会关切。

  评价标准更“重质量”

  标准是人才发展的风向标,评价一个人才,就是树立一个标杆。有好的标准,人才就会充分涌流。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职称制度改革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着重解决评价标准简单量化、“一刀切”等问题,充分发挥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

  此次改革坚持把品德放在首位,倡导科学精神、强化社会责任、坚守道德底线。

  改革后,各系列职称评审对学历只做基本要求,主要比拼能力水平。翻译、演员、计算机软件等系列或专业对学历没有要求,会计、经济等系列将起点学历放宽至高中。在工程、农业等系列中,不具备学历要求的,由行业内2名以上专家推荐即可参加职称评审。

  “应该说,学历问题已不再是参加职称评审的障碍。”这位负责人说。

  同时,不数年头论业绩。改革后,更加注重业绩成果和实际贡献,以实绩论英雄。对科研人员主要看研究成果能否“顶天立地”。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主要突出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把能看病、会看病、看好病作为临床医务人员职称评价的主要内容。对各类教师主要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把教学质量作为主要标准。

  论文不设“硬杠杠”。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设计与临床实践相关的评价指标,临床病案、手术视频、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等成果形式均可替代论文要求。对研究人员,强调论文质量,探索实行代表作制度。对高校教师,不以SCI、SSCI等论文相关指标作为前置条件和判断的直接依据。

  细化专业分类,科学评价人才

  “此次改革实行分类评价。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细化人才专业分类,科学制定评价标准。”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通过改革,将高校教师划分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学为主型对论文不做硬性要求。为鼓励科研人员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对研发周期长、技术难度大、创新性强的重大科研项目,按个人在项目中的贡献价值进行评价。

  职称评审坚持同行评同行、内行评内行。针对不同系列不同行业特点,实行多元化评价方式。同时,探索引入社会评价和市场评价。高精尖缺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关键少数”。此次职称制度改革,对待特殊人才有特殊政策,不搞论资排辈,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

  让更多专业技术人才享受改革红利

  通过改革,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等制约,扩大职称评价人员范围,畅通各类人才职称申报渠道。

  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一半以上。2020年,《关于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职称工作的通知》印发,明确扫清民营企业人才参加职称评审的隐形门槛。

  同时,建立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立交桥”。人社部两次印发改革意见,推动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重点打破学历、身份等条件限制,鼓励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实现应通尽通、能通尽通。

  此外,此次改革还向抗疫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倾斜,将抗疫表现列入职称评定指标,对抗疫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优先申报、优先评审、优先聘任“三个优先”。

  • 相关阅读
  • 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吴鹏: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要做好中国的事情

      中新网乌镇9月26日电 9月26日,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全球抗疫与国际传播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吴鹏在致辞时说,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要做好中国的事情,特别是...

    时间:09-26
  • 刘鹤出席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新华社杭州9月26日电 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9月26日在浙江乌镇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以视频方式出席,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致辞。  刘鹤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充分体现了对全球信...

    时间:09-26
  • 抢先目睹!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馆试运营

      抢先目睹!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馆试运营  当地时间9月24日下午,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馆正式试运营。北斗环幕影片、高铁模拟驾驶、未来概念车、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创新形式展项精彩亮相,吸引众多游客驻足参观。...

    时间:09-26
  • 完善全球科技治理 更好增进人类福祉

      完善全球科技治理 更好增进人类福祉  ——习近平主席向2021中关村论坛视频致贺引发国际社会积极反响   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当天开幕的2021中关村论坛视频致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外国专家学者和外企...

    时间:09-26
  • 王毅强调,中国愿与各方继续共同推动“全球发展倡议”

      中新社北京9月26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26日以视频方式出席2021年可持续发展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王毅说,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当前,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叠加共振,世界经...

    时间:09-26
  • 厦门5例莆田首次“0新增” 福建严防疫情反弹

      (抗击新冠肺炎)厦门5例莆田首次“0新增” 福建严防疫情反弹  中新社福州9月26日电 (记者 龙敏)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9月26日通报,9月25日0时到24时,福建省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例,均为厦门市报告;新增本土...

    时间:09-26
  • 东西问 | 陈晓霞:孔庙与儒学,影响东西文明几何?

      (东西问)陈晓霞:孔庙与儒学,影响东西文明几何?  中新社北京9月26日电 题:孔庙与儒学,影响东西文明几何?  作者 陈晓霞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孔子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时间:09-26
  • “读习近平总书记给国际友人亲属复信有感座谈会”在北京举办

      中新网北京9月26日电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25日在北京举办“读习近平总书记给国际友人亲属复信有感座谈会”。斯诺、马海德、艾黎、爱泼斯坦、米勒、柯鲁克、郑律成、李莎、傅莱、叶华等国际友人12位参与联名致信...

    时间:09-26
  •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电贺朱立伦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 朱立伦复电习近平表示感谢

      原标题: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电贺朱立伦   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   朱立伦复电习近平表示感谢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6日致电朱立伦,祝贺其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指出过去一个时期两党...

    时间:09-26
  • 黑龙江强化冷链食品追溯和农贸市场管理

      严守外防输入“物防”防线  我省强化冷链食品追溯和农贸市场管理  本报讯(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付宇)22日,省市场监管局召开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和农贸市场疫情防控调度会,全面做好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和农贸市场...

    时间:09-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