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专家谈落实“双减”政策:建议高考改革 外语改为选考

2021-09-30 07:47:19

来源:澎湃新闻

  专家谈落实“双减”政策:建议高考改革,将外语改为选考

  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如果高考不进一步改革,学生的学业压力依然会存在。其中有几个方面可以探讨:要不要继续实行一考定终生?分数计算方式要不要改革?英语是不是一定要作为必考科目?”教育部国际司原司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原公使衔参赞岑建君说。

  9月28日下午,在北京王府学校举行的第六届“新聚合”国际教育高峰论坛上,岑建君结合自身经历发表了对教育减负的看法。他认为,落实“双减”政策,一方面需要校内教育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做好考试改革,如将外语由高考必考科目,改为选考科目。

  建议外语由高考必考改为选考,减轻学生负担

  谈及“双减”时,岑建君指出,要进一步进行高考改革,否则学生的学业压力依然会存在。他认为,关于“一考定终生”、高考分数计算方式,以及外语是否该高考必考等方面,都有待再做进一步探讨。

  岑建君举例指出,美国招生考试看GPA(即平均学分绩点,是以学分与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与质的计算单位),韩国高考则是将学生各考试科目分数分成9个等级后,再综合计算成绩。“我们现在高考看总分,但总分很难看出一名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很难看出他各学科的平均分是多少。”岑建君说。

  他还提到,“很多发达国家将外语作为选考科目,而不是必考,比如日本、英国、美国。但韩国将英语作为必考,并还多出了一个第二外语(法语)。所以,今天韩国学生压力大,他们有句口号是‘四上五下’,即一天睡4个小时能考上好学校,一天睡5个小时可能就跟好学校无缘了。这种状况跟韩国的考试结构设计有关系。”

  岑建君认为,如果我国将外语变成高考选考,可以减轻很多学生的负担。

  开设差异化英语选修课,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据未来网报道,2017年,全国人大代表李光宇也曾建议改变英语“高考必考、中小学必修”的地位,将英语学科从高考必考学科改为选考,从中小学生必修课改为选修课,提升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

  李光宇称,如果按照每天8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来计算,在一个孩子最美好的10年时光里,将近五分之一(18.13%)的时间都花在了英语上。作为语言工具,英语的学习应以应用为导向,而非以应试为导向。以高考为导向的英语学习效果不佳,并无必要。

  将高考外语(英语)由必考变为选考是否可行、必要?

  “从世界范围来看,很多国家外语教学的目标很明确,要么偏重日常交往,重视学生口语交流能力培养;要么以收集数据信息为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要么是培养国际化人才,听说读写全面强调。我们今天的高考之下,把所有学生当国际化人才来培养,要求听说读写样样会,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却不佳。”岑建君说。

  岑建君告诉澎湃新闻,他本人曾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英语,后又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获硕士学位。工作期间,他先后担任过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等职务,对英语学习和将英语作为工作交流工具方面都有深刻体会。

  他认为,学好英语很辛苦,但学了很久的英语不用的话就会忘。因此,在推广英语过程中不宜对所有学生都一样高标准,要求听说读写样样会。

  在岑建君看来,可以考虑通过教育改革,将外语变成选修课,并按不同的标准设计不同的课程学时,供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同时,高考中也可将英语由必考科目变成选考科目。

  英语变选考是否影响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技术经验?

  此前有观点认为,高考不宜削弱英语的地位,因为英语是工具,学好英语便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及时了解、学习国外最新成果、技术。

  英语变选考,是否会对我国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技术经验产生不利影响?

  对此,岑建君向澎湃新闻表示,“这在我前面提到的按需选课、分类培养中有提到,即强调英语收集数据信息的功能。这类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英语选修课。对这类学生主要注重读和写的培养,不必强调对说和听的要求,也无需批评哑巴英语现象,他们的英语学习能满足吸取国外信息的需求即可。”

  岑建君认为,外语教学,包括学其他技能,一定要讲实用主义,不能搞空想,否则只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谁需要某样东西,就花时间去做这件事情。就像开车一样,并不需要全国老百姓人人都会开车。

  同时,岑建君强调,我国国际化人才(包括外交官)培养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需在高层次国际人才培养上投入更多精力。

  “在国外,有一类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上午用母语授课,下午用外语授课,各个科目都是如此,这属于沉浸式教学。据我所知,我国还没有这样的学校。”岑建君建议,教育部门可以先选部分中小学试点开展沉浸式双语全科教学,为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储备力量。

  • 相关阅读
  • 推动互联网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最大增量”

      推动互联网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最大增量”  【奋进新征程·建设文化强国系列谈⑨】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时间:09-30
  • 外媒问北京冬奥会为何仅向境内观众售票 中方:始终坚守安全底线

      中新网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 张素)有日媒问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仅面向境内符合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的观众售票有何考量。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3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进行回应。  华春莹首先指出,有关决定是...

    时间:09-30
  •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工委副主任李自民接受审查调查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自民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河南省纪委监委消息: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自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

    时间:09-30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10月1日出版的第19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文章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

    时间:09-30
  • 喜迎国庆假期 中国科技馆推出系列精彩科普活动

      中新网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9月30日发布消息说,金秋十月的国庆假期即将如约而至,该馆为共贺国庆假日、拉近公众与科学的距离,精心准备了一系列形式新颖、多姿多彩的科普活动。中国科技馆科创...

    时间:09-30
  • 山西:立法保护“山西老陈醋”

      中新网太原9月30日电 (记者 杨杰英)记者30日从山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西老陈醋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山西醋文化源远流长,三千多年前就...

    时间:09-30
  • 中改院庆祝建院30周年 推出三部学术成果

      中新网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 张文晖)9月29日下午,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改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建言改革——中改院30年的追求与奉献”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正式发布中改院30年...

    时间:09-30
  • 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

      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30日上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同各界代表一起出席仪式。  庄严的天安门广场上,鲜艳的...

    时间:09-30
  • 湖南首部生物多样性白皮书长沙发布

      中新网长沙9月30日电 (王昊昊)湖南省林业局30日在长沙发布《湖南省生物多样性白皮书》(下称《白皮书》)。这是该省首部生物多样性白皮书,也是全国第二部省级层面的生物多样性白皮书。  《白皮书》展现了2005年...

    时间:09-30
  • 31省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20892.1万剂次

      中新网9月30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截至2021年9月29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20892.1万剂次。资料图:民众排队接种新冠疫苗。 泱波 摄...

    时间:09-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