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建立种质资源库 为野生生物种质资源打造“生命之舟”

2021-10-13 08:17:21

来源:光明日报

  为野生生物种质资源打造“生命之舟”

  前不久,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种子采集队在珠穆朗玛峰6200米的高度成功采集到须弥扇叶芥、鼠曲雪兔子等植物种子,刷新了我国植物种子采集的最高海拔纪录。据悉,本次采集到的种子将长期保存在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和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保障我国战略生物资源安全、切实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值《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在昆明举办,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主任李德铢。

  记者:中国有不少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自然保护区,为什么还要建立种质资源库?

  李德铢:只有保护的手段更多样,保护才更具可靠性。以自然保护区为主的就地保护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不少珍稀、特有物种不在保护区内。此外,如果自然保护区出现火灾、冻灾、虫害等自然和人为灾害的话,那么种质资源库就可以成为一个灾备,有效保护其中的特有物种和遗传多样性。

  生物种质资源的加速丧失促使世界各国建立各种类型的种质资源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成后,相当比例的珍稀濒危、特有物种的种子已经入库,种质资源库成为它们名副其实的避难所。当一个物种有灭顶之灾时,我们就可以启用这些种质资源。

  记者:一粒种子要符合什么条件才有资格入库?

  李德铢:一粒种子要想入库并不容易,必须遵循“3E”标准,即濒危(Endangered)、特有(Endemic)、有经济价值(Economic)。其中,“特有”不光指中国特有,更是狭域特有。遵循这一标准,国家一、二级珍稀濒危植物,如喜马拉雅红豆杉、巧家五针松、云南金钱槭、滇桐等都被优先保存。

  光满足“3E”标准还不够,种子入库前,还得经过70多道关口。从采集开始,种子的闯关之旅就开启了。

  为保证遗传多样性,同一种植物,研究人员要在不同的生长地点采集,一般每种植物采集保存10000粒种子,最少2500粒。

  常温下,普通种子最多保存一至两年,为延长种子的寿命,就要利用低温、干燥等保存方式。因此,采回的种子要经过多道质量控制程序才能入库。在种子清理室,科研人员把种子倒入分离机,饱满的种子落下来,空瘪的种子被吹到一边。科研人员还会随机抽取部分种子进行X光拍照,种子是饱满还是空瘪,一目了然。分拣留下的健康种子继续被清理、质检、计数等。计数后,种子会被再干燥,在温度15摄氏度、相对湿度15%的环境中放置一个月左右,再经过密闭容器分装后,进入“冬眠”套房——零下20摄氏度的冷库。在这里,种子可存活几十年甚至上千年。一般情况下,每个物种的种子被分为两份,分别存放在备份库和活动库中,前者永久保存,后者做萌发试验。

  记者:种质资源库保存了多少种质资源?未来目标是什么?

  李德铢:经过10多年的建设与运行,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已保存野生植物种子10601种85046份,植物离体培养材料2093种24100份,DNA材料7324种65456份,微生物菌株2280种22800份,动物种质资源2203种60262份……它与英国“千年种子库”、挪威“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等一起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设施。

  对物种进行收集保存是一项基础性科技工作,过程很辛苦,但能在这些物种消失之前就将它们保存起来,以便有可能进一步发掘利用,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做而且也很有意义的事情。种质资源库是植物种子的家和“生命之舟”,只要这里安全无恙,就足以让这些野生珍稀种质资源免遭灭绝的厄运。我们的目标是保存种质资源1.9万种、19万份,而且我们与世界上其他一些机构还会不定期交换备存种子,这对全球种质资源的安全十分必要。

  (本报昆明10月12日电 本报记者 张蕾)

  • 相关阅读
  •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出席 栗战书讲话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 中央人大工作会议10月13日至...

    时间:10-15
  • 东西问丨短评: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何适应当代中国?

      (东西问)短评: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何适应当代中国?  中新社北京10月14日电 题: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何适应当代中国?  中新社记者 安英昭  中央人大工作会议13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时间:10-14
  • 翟志刚担任神舟十三号任务指令长 “新人”叶光富首次执行飞天任务

      中新社酒泉10月14日电 (马帅莎)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14日消息,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将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翟志刚担任指令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当天公布3名航天员的履历。  3名...

    时间:10-14
  • 习近平出席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习近平出席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强调坚持开放联动,坚持共同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坚持生态优先,坚持多边主义,书写基础设施联通、贸易投资畅通、文明交融沟通的新篇章  新...

    时间:10-14
  • 全球大学校长论坛在山东大学召开 共研国际交流与高等教育未来

      中新网济南10月14日电 (记者 李欣)山东大学120周年校庆在即,全球大学校长论坛10月14日在山东大学召开,来自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耶鲁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等17所中外高校...

    时间:10-14
  • 官方:未来有望看到外国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

      中国官方:未来有望看到外国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  中新社酒泉10月14日电 (马帅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1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表示,已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向中国提出开展包括航天员联合飞行在...

    时间:10-14
  • 一技之长,手摘星辰 “上海世界技能大赛”号火箭成功发射中国首颗探日卫星

      中新网上海10月14日电 (记者 许婧)10月14日晚上18时51分,“上海世界技能大赛”号长征二号丁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中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等11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中国正...

    时间:10-14
  • “小翅膀”助火箭一子级精准控制落区 保证航天环境安全

      中新网上海10月14日电 (郑莹莹 郭超凯 马帅莎)在距离发射场约600多公里的陕西省商洛市,14日晚,长征二号丁在成功将“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等11颗卫星精确送入预定轨道后,首次应用栅格舵控制系统,实现一...

    时间:10-14
  • “深圳造”微小卫星再次发射成功

      中新网深圳10月14日电 (记者 陈文)10月14日晚,“深圳造”2颗微小卫星——商业气象探测星座试验卫星和轨道大气密度探测试验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这是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

    时间:10-14
  • 专家:中国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经验值得全球推广

      (生物多样性大会)专家:中国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经验值得全球推广  中新网昆明10月14日电 (记者 韩帅南)“中国各个县市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过程中,在生态治理、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等方面,探索...

    时间:10-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