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增强数字政府效能——让数字技术应用造福人民

2021-10-20 10:25:55

来源:人民日报

  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人民观点)

  ——让数字技术应用造福人民②

  本报评论部

  流动的数据、流畅的体验,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正给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政务服务正从政府供给导向向群众需求导向转变,从“线下跑”向“网上办”、由“分头办”向“协同办”的趋势更加明显

  坐在视频监控系统前,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实时查看辖区各个内涝点状况,及时做好应急调度工作;在长三角地区,沪苏浙皖的居民动动手指,就可以实现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大中专学生毕业户口迁移等;通过社区“一网通”系统,工作人员接到群众上传的违规存放煤气罐的线索,一举端掉多个“黑煤气”窝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各种数字政府应用场景,折射着这样的趋势:基层治理精准化,便民便企服务智慧化。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融入数字政府建设,“掌上办”“指尖办”成为政务服务标配。云平台再造政务流程,“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数据跨地域协同管理,“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跨省通办”正在照进现实。根据《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国际排名从2018年的第六十五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四十五位。流动的数据、流畅的体验,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正给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致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贺信中,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增强数字政府效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如果说过去主要解决了政务服务“一网”的问题,那么今后更大的突破在“通办”。前者是基础条件、物理变化,后者则是实现流程再造、效率提升、治理优化的化学反应。只有群众可以在指尖划动中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市场主体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一站式审批”,才能把增强数字政府效能转化为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转化为经济活力的激发、治理能力的提升。

  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引领,公共服务领域正发生深刻变革。一方面,政务服务正从政府供给导向向群众需求导向转变,从“线下跑”向“网上办”、由“分头办”向“协同办”的趋势更加明显。比如上海推出的“随申码”,当人们出入公共场合时,它是“健康码”;乘坐地铁时,是“地铁码”;到医院看病时,可以当医保卡用……部门联动的“一网通办”持续走向纵深,新的应用场景还在应需开发。另一方面,政府治理方式获得极大拓展和创新,数字应用促进民生服务、企业发展、灾害预测、应急管理等领域更加高效。比如优化营商环境,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的比例达到82.13%,全国一半以上行政许可事项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超过40%。实践证明,利用数字技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治理转型,能够更好满足公众对政务服务越来越高的需求。

  增强数字政府效能,需要抓住数据共享这个“牛鼻子”。放眼现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医疗卫生资源调配,基层治理中“上面千条线”与“下面一根针”的高效精准对接,长三角覆盖41个城市、实现100多个事项同城化的“一网通办”,哪一项都离不开数据的整合与共享;面向未来,便民服务同城化的不断拓展,申报审批进度的进一步压缩,应急风险的感知、预测和防范,也都需要打通信息壁垒、消除部门阻隔。只有以改革创新打通“数据底座”,以制度完善加固协同共享,才能让政令一键到达、执行一贯到底、服务一网通办、监督一屏掌控。

  增强数字政府效能,还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升数字素养和数字治理水平。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数据的爆发增长,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人民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学”上拓眼界,在“思”上下功夫,在“用”上见实效,增强利用数字技术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不断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与此同时,多用“数字”之所能,也要多察“数字”之不能。社会上还存在跟不上数字时代步伐的群体,党员干部需要正视“数字鸿沟”,让数字政府建设惠及更多群众。唯有如此,才能把数字政府建设的成效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人类历史上,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刀耕火种到声光化电,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带来制度体系和治理方式的变革。顺应数字文明的浪潮,不断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将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 相关阅读
  • 预防职业性冻伤 国家卫健委发文部署冬季防寒保暖工作

      预防职业性冻伤 国家卫健委发文部署冬季防寒保暖工作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徐鹏航、邱冰清)为做好冬季防寒保暖工作,有效预防职业性冻伤事件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日前印发《...

    时间:10-20
  • 专访:只有多边主义才能真正应对全球性挑战——访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总干事瓦罗瓦娅

      专访:只有多边主义才能真正应对全球性挑战——访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总干事瓦罗瓦娅  新华社日内瓦10月19日电 专访:只有多边主义才能真正应对全球性挑战——访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总干事瓦罗瓦娅  新华社记...

    时间:10-20
  • 中国政府援助第二批新冠疫苗运抵乌干达

      中国政府援助第二批新冠疫苗运抵乌干达  新华社乌干达恩德培10月19日电(记者张改萍)中国政府援助的第二批新冠疫苗19日运抵乌干达。中国驻乌干达大使张利忠当天在乌干达国家药品库向乌方移交这批疫苗。  张...

    时间:10-20
  • 两岸人士齐聚浙江金华纪念台湾光复76周年

      两岸人士齐聚浙江金华纪念台湾光复76周年  新华社杭州10月20日电(记者 段菁菁)为纪念台湾光复76周年,“反殖民与台湾光复——日据时期台湾历史图文展”暨全国台联“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基地”授牌仪式20日举办,...

    时间:10-20
  • 中国援吉首都道路修复项目举行交接仪式

      中国援吉首都道路修复项目举行交接仪式  新华社比什凯克10月20日电 吉尔吉斯斯坦第一副总理科若舍夫和中国驻吉大使杜德文19日共同出席援吉首都比什凯克市沥青路面修复项目交接仪式。  杜德文高度评价中吉全...

    时间:10-20
  • 2021年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两国公众高度认同双边关系重要性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电 (记者 应妮)由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O共同实施的第十七届北京-东京论坛“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20日以线上方式在北京、东京同步发布。结果显示,两国公众受访者都高度认同两国关系的重要...

    时间:10-20
  • 王毅将主持首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电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0日宣布,首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将于10月21日以视频方式举行,会议由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主持,同中国建交的太平洋岛国外长将出席。  汪文斌表示,与会各...

    时间:10-20
  • 【母亲河畔的中国】探寻乡村振兴“密码” 山西“网红村”借非遗聚力嬗变

      中新网太原10月20日电 (高瑞峰 上官云)剪纸、漆画、木雕、千层底等多个非遗项目入驻,刘家堡村借“非遗文化街”声名渐播,由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出圈”,成为网红打卡地。  刘家堡村是明代大学士王琼的故...

    时间:10-20
  • 人民财评:质量提升,中国经济在恢复中转型升级

      常盛  近日,国家统计局通报2021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情况。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表明,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主要宏观指标总体处于合理区间,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国际收支保持平...

    时间:10-20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首批“跨境理财通”业务落地

      新华社广州10月20日电(记者魏蒙)作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平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积极推动“跨境理财通”首批试点业务落地。10月19日,合作区内7家试点银行共办理“跨境理财通”业务51笔,金额合计2...

    时间:10-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