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理念 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2021-10-29 13:15:17

来源:人民日报

  10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理念、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发生历史性变化、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全面分享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和经验。就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理念,记者专访了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钱勇。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记者: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理念提出牢固树立共同体意识,如何理解这一内容?

  钱勇:白皮书指出,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面对全球气候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团结、推进合作,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近年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戮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也是中国为人类发展提供的新方案。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与国际社会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与各方一道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全面平衡有效持续实施,脚踏实地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强化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水平,努力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

  应对气候变化是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应有之义

  记者:贯彻新发展理念对应对气候变化有哪些重要意义?

  钱勇: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遵循。

  应对气候变化是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应有之义。贯彻新发展理念,就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落实自主贡献目标,以最大努力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记者:为什么要将以人民为中心纳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理念?

  钱勇: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的迫切需要,而且可以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空间,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应对气候变化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考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优良环境的期待、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探索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的协同增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加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新举措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

  记者:白皮书将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理念的内容之一,我们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

  钱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彰显了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体现了我国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将是一场硬仗,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我国已经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原则,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这方面,我们要做的工作繁重而复杂,必须以新举措新作为大力推进。

  记者: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理念提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这将对改善环境质量等产生什么影响?

  钱勇:“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有利于推动污染源头治理,实现降碳与污染物减排、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增效;有利于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我们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以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为重点,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以政策协同、机制创新为手段,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协同推进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应对气候变化道路。

  本报记者 孙秀艳

  • 相关阅读
  • 到2025年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安蓓)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29日发布《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到2025年,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逐步形成覆盖面广、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普惠性强...

    时间:10-29
  • 审计署:二季度重大政策落实较好,但部分问题依然突出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邹多为)中央直达资金、减税降费、就业补助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等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是否落实落细落到位?审计署29日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跟踪审计结果显示,有关部门和地区扎实推动重大决...

    时间:10-29
  • 前三季度铁路发展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樊曦)记者29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铁路发展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保障民生和服务国家战略作用凸显。  根据国铁集团发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财务决算,国铁集...

    时间:10-29
  • 福建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实现清零

      中新网福州10月29日电 (记者 林春茵)记者从福建省卫健委获悉,29日上午,随着厦门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自9月10日以来的福建省疫情本土确诊病例已经全部出院。  自9月10日以来,福建省本土疫情共报...

    时间:10-29
  • 第四届“海丝杯”翻译(口译)大赛启动

      中新网福州10月29日电 (记者 闫旭)记者29日从福建省翻译协会获悉,第四届“海丝杯”翻译(口译)大赛于10月28日正式启动。  此次大赛由福建省翻译协会主办、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旨在繁荣福建省翻译事业...

    时间:10-29
  • 河北雄安新区召开首次党代表会议

      中新网雄安10月29日电 (记者 崔涛)中国共产党河北雄安新区代表会议29日在雄安商务服务中心召开,这是雄安新区设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党代表会议。  中国共产党河北雄安新区代表会议的代表共300名,出席会议代表2...

    时间:10-29
  • 生动诠释“一技之长,能动天下” 2021年世界技能大会特别会在沪闭幕

      中新网上海10月29日电 (记者 许婧)2021年世界技能大会特别会29日在上海正式闭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定于今年举办的上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延期至2022年10月举办。为进一步提振各方信心,持续保持上海第...

    时间:10-29
  • 南京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 韩立明当选南京市委书记

      中新网南京10月29日电 29日,中共南京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会和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会,分别选举产生新一届市委、市纪委领导班子成员。韩立明(女)当选市委书记,夏心旻、沈文祖当选市委副书记,刘月科、...

    时间:10-29
  • 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幸福村庄演绎“红色蝶变”

      编者按:2018年9月21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进行集体学习,主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时间:10-29
  • 咬定目标 勇往直前

      跟着总书记重温长征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系列图解之三   咬定目标 勇往直前 ...

    时间:10-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