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独家发布,全网首播! 顾诵芬、王大中荣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1-11-03 15:02:09

来源:央视科教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名单公布

划重点!!!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颁发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是我国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

彰显著党和国家提倡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的主导思想

飞机设计专家顾诵芬院士、核反应堆工程与安全专家王大中院士

被授予了此项殊荣

↓↓↓

  顾诵芬两院院士,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我国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奠基人,航空科技事业的引领者。他领导设计的战斗机歼8和歼8Ⅱ,在我国航空装备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顾诵芬:航空必须自己干!

  顾诵芬的航空梦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发展与强大。17岁那年,顾诵芬考入国立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他们那几届学生后来有很多成为中国航空事业的中坚力量,顾诵芬就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一位。

  作为新中国最早的航空专业人才,刚刚毕业的顾诵芬被分配到沈阳的国家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上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战争打响,战场上受损的飞机亟待修复。在修理飞机的过程中,顾诵芬他们很快意识到没有飞机自主设计的能力,常常会受制于人。

  1956年,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在沈阳成立,顾诵芬担任气动力组组长,是沈阳飞机设计室的核心技术骨干之一。1958年7月26日,歼教1飞机首飞成功,这是中国航空工业由飞机修理、仿制进入自行设计喷气式飞机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航空科研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期间,顾诵芬在飞机空气动力学的学识基础和经验不断积累,这奠定了他在我国飞机气动力设计领域开创者的地位。

  1969年7月5日,歼8飞机实现首飞,结束了中国不能自行研制高空高速歼击机的历史,成为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伴随着歼8的横空出世,顾诵芬已经成长为一名可以带领大团队完成先进飞机设计的飞机总设计师。

  歼8研制成功后,有关部门要求适应新形势对歼8进行全面技术改装,这就是歼8Ⅱ。顾诵芬也成为我国第一位国家任命的飞机型号总设计师。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歼8系列飞机成为我国国土防空作战的主力战斗机种,有力地捍卫了我们国家的领空安全。进入21世纪,顾诵芬从航空科学战略高度,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多次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在中国战斗机从一代到四代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在中国航空科技工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他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王大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的核能科学家,在核能技术研发领域耕耘几十年,参与和主持建设的每一座反应堆都对我国核能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大中 用双手开创祖国原子能事业的春天

  位于京郊燕山脚下的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的科研基地,同行和清华人称“200号”。“200号”坐落着清华大学自主设计的几座核反应堆,这几座核反应堆凝聚了王大中等人半个多世纪的心血,是我国核能事业发展的重要见证。

  为了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我国在50年代末期开始发展核能技术。1956年,清华大学为此成立了工程物理系,王大中成为我国第一批反应堆专业的学生。

  

  新中国自主设计建设的第一座核反应堆——屏蔽试验反应堆,于1964年在清华大学“200号”成功启动。包括王大中在内的年轻建设者们备受鼓舞,喊出了“用我们的双手开创祖国原子能事业的春天”的口号。

  就在他立志为国家核能事业大干一场的时候,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站发生堆芯熔化事故,令全球核能事业陷入低谷。这也让王大中意识到,安全性才是核能发展的生命线。

  1989年,王大中团队研究建造的5兆瓦低温核供热反应堆建成并成功运行。3年后,该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座反应堆因为安全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被国际核能专家认为这是世界核供热反应堆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清华大学“200号”建造的第三座核反应堆——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这是王大中团队继低温核供热堆后在固有安全核反应堆领域的一大创新突破。在研发过程中,王大中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即使研发再难,也要咬牙坚持自己干。

  

  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于2000年底建成临界,2003年1月正式并网发电。这是世界首座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它的诸多创新技术及固有安全性引起国际轰动,让我国的高温气冷堆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10兆瓦高温气冷堆被列为我国“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四项重要科技进展之一。

  

  如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即将建成,标志着我国在高温气冷堆领域已经领跑全球。这个示范工程是高温气冷堆迈向工业化应用的重要一步,正是王大中多年的科研成果在真正为国家经济社会服务中又一新的里程碑。

科技立则民族立

科技强则国家强

在自主创新、攻坚克难的道路上

他们不畏艰难、不惧压力

挺起脊梁推动国家科技领域的突破与超越

这就是他们深植内心

不曾改变的家国情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CCTV-10 科教频道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播出时间:11月3日 19:55

  • 相关阅读
  • 反腐败没有选择 必须知难而进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赖小民受贿近18亿、山西省吕梁市原副市长张中生受贿10.4亿余元、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原行长顾国明受贿1.36亿余元……涉案金额动辄上亿,反腐高压之下,腐败分子何以顶风违纪违...

    时间:11-04
  • 以限制求突破 他们用20年提出催化原创新概念

      以限制求突破 他们用20年提出催化原创新概念   ——记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纳米限域催化  “我一直在想,怎么把我们的研究给大家说清楚。”接受媒体采访之前,包信和院士显得还有些苦恼,这位大科学家特意跟...

    时间:11-04
  • 深圳摘得13项国家科技奖

      深圳摘得13项国家科技奖   深圳先进院参与完成项目获一等奖,改变磁共振国际产业格局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昨日在北京召开,深圳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由11家深圳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参与完成的13个项目...

    时间:11-04
  • 罗湖探索共建大湾区免税城

      罗湖探索共建大湾区免税城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王纳)昨日,深圳市罗湖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会上,罗湖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范德繁做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区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工...

    时间:11-04
  • 外交最前排 | 对进博会,习近平主席为何如此重视?

      11月4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将在上海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将通过视频发表主旨演讲。这将是习近平主席连续第四年在进博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进博会究竟有哪些特别之处?习...

    时间:11-04
  • 用一生践行航空报国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顾诵芬:   用一生践行航空报国    本报记者 姜天骄  歼教1、初教6、歼8……也许你对这些“明星”飞机早已经耳熟能详,但你可能并不知道它们的设计者名字:顾诵芬。作为...

    时间:11-04
  • 关于加强检律良性互动、共同维护司法公正的倡议书

      关于加强检律良性互动、共同维护司法公正的倡议书    关于加强检律良性互动、共同维护司法公正的倡议书¤  检察官和律师是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在深入推进全国第...

    时间:11-04
  • 在80个地区开展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示范建设

      在80个地区开展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示范建设    在80个地区开展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示范建设¤  本报北京11月3日电(全媒体记者史兆琨 见习记者郭荣荣)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共青团中央联合下...

    时间:11-04
  • 加强检律良性互动 共同维护司法公正

      加强检律良性互动 共同维护司法公正   本报北京11月3日电(全媒体记者史兆琨)今天,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中国检察官协会会长张军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检律良性互动...

    时间:11-04
  • 建立健全更加符合司法规律指标体系

      建立健全更加符合司法规律指标体系   最高法印发加强和完善法官考核工作指导意见  本报讯 记者赵婕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法官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

    时间:11-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