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奏响创新的时代乐章——致敬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1-11-04 21:33:21

来源:新华网

  奏响创新的时代乐章——致敬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题:奏响创新的时代乐章——致敬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新华社记者温竞华、张泉

  他们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要,自主创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他们择一事终一生,在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他们在科技最前沿不断开拓,把科学作为一辈子最重要的事……

  这些一线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谱写着一曲曲爱国创新的时代交响,彰显出科学家精神的蓬勃力量。

  心有大我:科学要为祖国服务

  他牵头研制的超声电机已应用于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量子通信、智能炮弹等高端装备和领域,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他曾两次患癌、三次手术,九死一生仍牵挂科研进展……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淳生,我国超声电机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20世纪90年代,访学美国的赵淳生第一次接触超声电机,就立下了此后半生追求的志愿:“我想中国将来也要搞空间探测器,国家需要,我就要去做。”

  1994年, 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赵淳生带着6箱资料辗转回到祖国。没有启动经费,他向系里借了1.5万元,买了一台计算机和一台简易打印机,带着3个学生,用不到一年时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能够实际运转的超声电机。

  连续6年的忘我工作,让肺癌和胃癌接连缠上了赵淳生,4个月内两次手术切除了他的一页右肺和三分之二的胃。家人痛心地问他,要命还是要超声电机?他说:“我两个都要,超声电机不能停!”

  躺在病榻上近一年,左手挂水,右手写报告,赵淳生一直没有停止研究;因身体病痛难以支撑走到实验室,他就找人把仪器设备搬到家里调试迭代……

  如今,我国超声电机事业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83岁高龄的赵淳生还在为他的“中国梦”忙碌:“要让超声电机产业化,真正在各个领域都能用上。”

  与赵淳生一样,1985年,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李德仁婉拒了德国和美国科研院所抛出的橄榄枝,从德国学成回国。这位两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说:“科学要为祖国服务。学到本事就要给国家作贡献,这是我们那时最真实的想法。”

  从提出测绘界的“李德仁方法”,到解决了误差可区分性这一测量学的百年难题,再到研制我国“航天-航空-地面”3S集成的测绘遥感系列装备,李德仁用一项项创新成果,引领中国测绘学科稳居国际前列。

  “测绘遥感已进入智慧时代。”从智慧城市到智慧手机、自动驾驶,他正围绕测绘遥感的多元化应用进行深度开发,致力实现空间感知的智能化。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原首席专家冯益柏几十年努力攻关,助力中国坦克的军工实力跻身世界一流;“船舶设计大师”毛献群主攻某舰艇总体研究设计工作20余年,始终奋战在研制工程的最前线;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易志坚12年来深入大漠边关,用力学“密码”打开“沙变土”之门……这些科技工作者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要,践行着科技报国的铿锵誓言。

  坚守担当:科技造福百姓生活

  福建宁德的渔民,几乎没人不知道“大黄鱼之父”刘家富。这位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原站长,用30多年时间,救了一尾鱼,富了一方人。

  由于对越冬鱼的过度捕捞,1974年春,舟山产卵渔场大黄鱼资源濒临枯竭。刘家富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我们作为渔业科技工作者,有责任拯救大黄鱼资源,恢复大黄鱼渔业。”

  1990年,他的团队攻克了大黄鱼百万尾人工批量育苗技术,可缓慢的生长速度,让人们质疑起大黄鱼的养殖效益。为找出问题,让更多鱼加快生长,刘家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试验。

  缺少经费支持,刘家富就买来一艘报废船当管理房,挖土坑抹上水泥浆作育苗池,毛竹作水管、木塞当阀门……一批又一批优质大黄鱼苗培育出来了。

  如今,大黄鱼已成为我国最大养殖规模的海水鱼产业,年产量超25万吨,还带动运输、加工、旅游等诸多行业发展,约30万人实现了就业与脱贫致富。

  科技绘就美好生活。在守护人民健康的阵地上,也有这样一群科技工作者,用医者仁心诠释为民情怀。

  我国结核病知名专家、北京胸科医院研究员马玙,年近90岁依然坚持出诊,被患者亲热地称为“马老太太”。从医66年,她的很多学生已是全国各大医院结核专业领域的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每次听诊前,马玙会用手捂热听诊器;给老年患者做完检查,她要扶着对方下了诊床再去开处方……“医生最大的敌人是冷漠,最有效的处方是爱。医生的一点点关爱,就可能改变患者的一生。”她说。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成了百姓的“老熟人”。镜头前,他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回应群众关切;镜头外,他奋战在疫情防控和溯源一线,遍访武汉、北京、喀什、绥化……

  从事传染病防控30多年,他数次直面病毒和危险,只为当好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面向未来:科学是一辈子的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庄文颖,用近半个世纪做一件重要的事:努力摸清我国真菌资源的家底。

  她说:“全球有220万至380万种真菌,目前被认知和描述的只有大约15万种,还有大量真菌物种等待着人类去发现,我愿意为此付出毕生努力。”

  她进丛林、踏戈壁,走遍国内26个省份,发现了360余个真菌新种;她研究了39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真菌材料,澄清大量分类和命名问题;她独立完成了3个真菌属的世界专着性研究,使我国部分真菌类群的物种数量倍增……

  “基础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脚踏实地地去干。既然选择了真菌领域,我就要在这个路上走下去,而且要深入下去。”庄文颖说。

  为让更多人了解真菌,近些年,庄文颖做了大量科普工作:参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真核微生物条目的撰写,制作的视频课累计观看超300万人次。

  而另一位在我国激光化学基础研究领域作出了创造性贡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沙国河,退休后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青少年科普活动中。20余年来,他的科普课开进了大连市城乡的几十所中小学,吸引了一众“小粉丝”。

  在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小学生科技活动中心,沙国河设立了全国首家青少年科普院士工作站,还亲自设计搭建几十种科普实验装置。不论刮风下雨,他每周都会准时出现在院士工作站,为中小学生举办科普讲座、演示科普实验。

  已经87岁高龄的沙国河一直操心着科普工作的进展。最近,他还表示希望能找到一位德才兼备的退休教师来帮助管理院士工作站,不要耽误孩子们来学习和实验。

  “一个国家科学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现在,更要看将来。”他说,只有让娃娃爱科学、学科学,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创新人才。

  • 相关阅读
  • 非常时刻进博会释放哪些“非常能量”?

      (第四届进博会)非常时刻进博会释放哪些“非常能量”?  中新社上海11月5日电 题:非常时刻进博会释放哪些“非常能量”?  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  新冠肺炎疫情阴霾未散,世界经济复苏前路坎坷。在此非常时刻,...

    时间:11-05
  • 相控阵雷达首次在陕田野文物安防中开展试验

      中新网西安11月5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5日从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获悉,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联合西安工业大学、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日前在秦陵丽山园开展相控阵雷达首次在陕西田野文物安防中的应用研究项目阶段性...

    时间:11-05
  • 他们的青春绽放在抗疫第一线

      新华社银川11月5日电 题:他们的青春绽放在抗疫第一线  新华社记者靳赫、苏醒  “等这轮疫情控制住了,我一定要去吃顿火锅。”工作间隙,23岁的刘一凡谈起近期的愿望时,眼睛笑成了月牙状。  防护服、口罩...

    时间:11-05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晒出“双碳”新答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里“碳”变化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晒出“双碳”新答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里“碳”变化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 题:晒出“双碳”新答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时间:11-05
  • 用落叶玩转秋日之美 青岛启动第三届“寻找落叶魔法师”活动 一等奖可获3120元现金

      秋天之美,在于秋叶之绚烂。每到这个季节,大自然便打翻了调色板,用落叶打开了另一个世界,引发我们无限的遐想。喝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快来收集“秋天的第一片落叶”。10月31日上午,...

    时间:11-05
  • “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启程开始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之行

      中新网上海11月5日电(记者 陈静) “雪龙”号极地科考船5日从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启航,正式开启了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之行。  本次极地考察任务由“雪龙”号及“雪龙2”号共同开展,其中“雪龙2”号计划...

    时间:11-05
  • 外交最前排 | 对进博会,习近平主席为何如此重视?

      11月4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将在上海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将通过视频发表主旨演讲。这将是习近平主席连续第四年在进博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进博会究竟有哪些特别之处?习...

    时间:11-05
  • 凝聚民族复兴的精神伟力 习近平为他们“点赞”

      榜样,有无穷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关心关爱道德模范,引领亿万中华儿女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不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

    时间:11-05
  • 控制400多实名游戏账号向未成年人等网民出租 “全扫”通报相关重点案件

      中新网北京11月5日电 (记者 应妮)今年以来,“扫黄打非”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相关部署,在“护苗2021”“净网2021”等专项行动中,突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主题,针对社会高度关注的网络游戏领域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加强...

    时间:11-05
  • 新闻背景:什么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中新社北京11月5日电 (记者 孙自法)11月5日,中国成功发射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这是全球首颗专门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科学卫星。那么,什么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可持续发展科...

    时间:11-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