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传承弘扬沂蒙精神 绘就老区发展新画卷

2021-11-09 10:17:24

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王金虎

  眼下,层林尽染,八百里沂蒙秋意正浓。在沂蒙革命纪念馆前,群雕《力量》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驻足仰望: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一辆辆小推车装满支援前线的物资,艰难行进在山水间。小车后是一个个目光坚毅、勇往直前的沂蒙百姓,沿着曲折蜿蜒的道路盘旋而上。沂蒙人民用小推车支援前线的场景,把人们的思绪拉回到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

  “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背后,正是沂蒙精神的生动体现。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中,沂蒙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共同铸就了伟大的沂蒙精神。滔滔沂河水,流淌着党与人民血肉相连的鱼水深情;巍巍沂蒙山,耸立着党和人民生死与共的历史丰碑。

  感天动地的沂蒙情怀

  沂蒙精神孕育形成于以沂蒙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儿女抗战的历史波澜壮阔,“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情谊根植在沂蒙老区人民的心中,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感人至深的篇章。

  “照片上的这个人,叫明德英,是俺奶奶。”在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沂蒙红嫂”明德英的孙媳妇耿胜红正在给游客讲述明德英用乳汁救伤员的故事。

  当年,“沂蒙红嫂”王换于在自家小院创办战时托儿所,包括罗荣桓将军一对儿女、几位烈士遗孤在内的42个孩子,在王换于及家人照顾下健康成长,而王换于的4个孙子却因营养不良、照顾不周先后夭折。家人曾问王换于为何如此“狠心”,老人平静地回答:“自家的孩子没了还能生养,同志们的孩子要是没了,恐怕就没了血脉,咱舍上命也不能让烈士断了根呀!”

  在沂蒙山区,“村村有红嫂、乡乡有烈士”。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仅抗战期间,沂蒙妇女就掩护了9.4万余名革命军人和抗日志士,共救助伤员1.9万余人。在当时山东抗日根据地420万人口中,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万多名烈士血染疆场。

  陈毅元帅曾动情地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人民群众之所以支持和拥护子弟兵,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临沂市政协常委、市委党史研究院一级调研员李洪彦认为,沂蒙精神深刻揭示了“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真理,生动揭示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联系。

  人民军队也用实际行动回报着人民。1943年农历除夕夜,临沭县朱村被日伪军包围。危急时刻,英雄的“钢八连”在连长鄢思甲的带领下火线驰援,经过6个多小时血战,击退了敌人。朱村平安了,可“钢八连”24名年轻的战士却永远长眠在沭河畔。当地村民留下了过年的第一碗饺子不敬天不敬地,要敬八连牺牲战士的传统,在生活富足的今天仍被传承。

  这样的事例在蒙山沂水间不胜枚举。据不完全统计,仅1944年3月至1945年3月,八路军就解救群众1.9万人。

  “沂蒙精神‘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特质,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永恒课题,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功密码。”山东省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王巨新说。

  为新时期沂蒙精神代言

  沂蒙精神已经深植在沂蒙儿女的血脉之中,成为这里宝贵的精神财富,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时代楷模”、猝然倒在工作岗位上的鲁南制药集团负责人赵志全,作为沂蒙山区最大企业的负责人,他生前没为自己置办过一套房产。他对自己很“抠门”,却时刻关心着职工的生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依靠职工办企业,办好企业为职工”的诺言。

  接过发展接力棒的鲁南制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贵民告诉记者:“我们要继续弘扬沂蒙精神,坚持科技自强自立,充分发挥国家级科研平台的作用,不断提高民族医药工业的竞争力。”

  “党和国家给了这么多好政策,应该想方设法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山东能源临矿集团驻沂水县四十里堡镇洪沟村第一书记郭圣刚,今年已经修了5000多平方米“户户通”水泥路,建了420多平方米的扶贫车间,流转了80多亩土地种丹参,建休闲广场,整修危桥,建光伏发电站……这位党龄27年、年龄54岁的老党员,一刻都没有停歇。

  9月,已经干过两批共5年第一书记的郭圣刚,又报名参加了新一批“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我想为群众多干些实实在在的工作。”郭圣刚说。

  “弘扬践行沂蒙精神,就要干字当头、民字为先,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临沂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陈仙叶介绍,他们成立了党员流动服务队,擦亮了“沂蒙红色帮办代办”品牌。“我们党员服务队利用节假日时间,为项目提供现场服务,极大提高了项目审批效率,确保了很多项目早落地、早投产。”该局投资规划科科长邱翔介绍。

  去年以来,临沂市选派机关党员干部下沉帮包联系156个镇街,全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服务民生、服务发展、服务基层的实际行动为新时期沂蒙精神代言。

  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走进临沭县曹庄镇朱村,扶贫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加工服装;红色文化旅游区里,新落成的沂蒙支前馆、导沭整沂馆、朱村村史档案馆、沂蒙民俗文化展馆等景点游人如织……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曹庄镇朱村视察时指出,要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近年来,朱村党员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村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民生福祉不断增强。“新建的柳韵田园综合体流转周边土地1500亩,农民既可获得每亩每年1000元的租金,还可在家门口就业,每月平均收入2500元以上。”朱村党支部书记王济钦说,2020年,朱村集体经济收入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万元。

  怀揣为民初心,践行时代使命。近年来,临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推进脱贫攻坚。“十三五”期间,全市1275个贫困村顺利摘帽,村集体收入翻了一番还多,45.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均纯收入增长187%,全市先后建设产业项目3251个、扶贫车间276个,带动贫困群众48.9万人增收;不断完善兜底保障“政策包”,绝对贫困彻底成为历史。

  脱贫之后乡村振兴如何“兴”?临沂按照“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谋划实施乡村振兴“三步走”,努力打造长三角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旅游“后花园”和产业转移“大后方”。

  目前,临沂已设立100个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今年1月至10月,全市销往长三角的农产品同比增长12%,接待长三角地区游客达430万人次,长三角地区招商引资项目275个。2020年在山东省对各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考核中,临沂市位列全省第一名。

  今天的沂蒙大地,山川壮丽、城市亮丽、乡村秀美、物阜民丰、和谐发展,彻底颠覆了人们对革命老区贫穷落后的印象。如今,沂蒙精神成为引领临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面旗帜。全市党员干部正凝心聚力,加快推进临沂“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战略性转变,绘出新时代老区发展的新画卷。

  • 相关阅读
  • 工信部批复组建4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中新社北京11月9日电 (记者 刘育英)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组建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等4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据工信部9日披露,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依托深圳市汇芯通...

    时间:11-09
  • 应急管理部向东北三省和内蒙古派工作组指导救灾救助等工作

      中新网11月9日电 据应急管理部官方微博消息,9日,应急管理部紧急派出2个工作组赶赴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指导协助地方做好灾害应对和救灾救助等工作。  应急管理部表示,受近期寒潮影响,我国大部地区...

    时间:11-09
  • 教育部: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 重点关注测评异常学生

      教育部日前对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其中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

    时间:11-09
  • 侨爱心公益项目10年资助逾万名甘肃学子

      中新网兰州11月9日电 (记者 徐雪)记者9日从甘肃省侨联获悉,2011年以来,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连续在甘肃开展公益项目,至今已累计开设“树人班”13个、“珍珠班”209个,资助学生11600余名,资助金额8720余万元。...

    时间:11-09
  • 广东将逐步放宽广州深圳汽车上牌指标限制

      中新网广州11月9日电 (记者 程景伟)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9日发布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城市消费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该通知显示,广东要扩大汽车消费,逐步放宽广州、深圳汽车上牌指标限制,释放消费需...

    时间:11-09
  • 山东司法行政系统英模讲述动人事迹 传递榜样力量

      中新网济南11月9日电 (吕妍)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11月9日在济南举行记者见面会,弘扬司法行政系统基层党员代表的优秀事迹和崇高品质,展示司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  当天,5名来自基层的代表围绕“弘扬英模精神传...

    时间:11-09
  • 外交部部长助理吴江浩在“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

      2021年11月9日,外交部部长助理吴江浩在海南三亚举办的“第二届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吴江浩指出,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联通的纽带,承载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希望。进入新世纪...

    时间:11-09
  • 这首特别版《一路生花》,送给我的“蓝朋友”!

      笑着打开视频,看完发现眼里进了沙。致敬守护,更诚心祝福:每次逆行都平安归来!  制作:陈相如、杨翘楚、魏雅雯、何畅...

    时间:11-09
  • 人民的江山——写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90周年之际

      新华社南昌11月9日电 题:人民的江山——写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90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沈锡权、郭强、赖星  1931年11月7日,赣南瑞金,谢家祠堂。  一批来自五湖四海、风华正茂的人们,健步走进庄严的会...

    时间:11-09
  • 出舱的背后:天上的每一个动作,地面都要反复模拟

      2021年11月8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翟志刚、王亚平成功完成出舱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从翟志刚的神七首次出舱,到十三年后的今天,翟志刚再次出舱,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每一次出...

    时间:11-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