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在中高考中增加法治知识占比用意何在?专家解读

2021-11-15 04:08:18

来源:法治日报

  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八五规划 专家解读

  在中高考中增加法治知识占比用意何在

  □ 本报记者 陈磊

  近日,教育部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提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提升法治教育课时占比,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高考中的内容占比等。

  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如何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需要破解哪些难题,怎样才能实现规范化和常态化?

  围绕这些问题,《法治日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法治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治杰,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负责人秦硕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运慧。

  未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缺课时缺师资缺教材

  记者:教育部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八五规划,为什么提出青少年法治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袁治杰:近年来,中小学法治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青少年法治教育成效不显著;另一方面,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去年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14—2019)》,自2017年开始,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开始增加,给青少年法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当下,青少年的父母很少有认真对待法治教育的,法治教育很难和艺术、才艺类的教育相比,因此通过课外教育推动法治教育并不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强化课题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王运慧:早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时,中央就提出“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中央相继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其中都提出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方面的要求。

  与此同时,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必须正视和亟须解决的问题,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尤其是课堂教育自然被重视并提上日程。

  记者:目前,我国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方面,有哪些难题需要破解?

  袁治杰:中小学法治教育目前面临的困难主要是三点。

  第一,缺师资。法治教育毕竟对专业性有一定要求,中小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传统上都是由讲思想品德课的老师讲,这些老师基本上没有专业学习过法律,很难胜任。

  第二,缺适合中小学生的法治读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和同事合作组成律豆博士团队,创作了《正义岛儿童法治教育绘本》,2018年正式出版,努力填补这个领域的空白。后来我们又创作了《从小学宪法》和《不一样的民法典漫画儿》,但市面上这样的书还是太少。

  第三,法治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没有充分理解法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无论是法治国家建设、法治政府建设,还是法治社会建设,都建立在法治公民建设的基础之上。缺失有法治意识的国民,法治就是无本之木。

  秦硕: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法治教育还没有纳入学科教育,没有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教师欠缺法治教育能力也是问题之一。一线教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对法学理论、法律知识、运用能力的掌握都有一定欠缺,很难让学生通过简单的课本教学真正理解法律、活用法律,形成法治思维。

  王运慧:法治课堂教育如何实现专时的课程、专门的教材、专业的授课教师等都是目前面临的困难。

  比如,设立专时的课程,必然要减少其他课程的时间,如何从原来的德育课或者思政课里独立出来,与其他传统学科进行权衡都是要考虑的问题。专门的教材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对法治的认知和接受的不同程度来编制。

  开齐开足开好法治课

  法治意识教育更重要

  记者:在具体举措中,为什么“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高考中的内容占比”备受社会关注?

  袁治杰:学校和家长都不重视法治教育的根本原因,固然与没有理解法治教育的内在意义有关,但也有形式上的原因,即应试教育导向,只要考试不考的,学校不重视,家长不关心。

  因此,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和高考中的内容占比,必然会强化全社会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然而,法治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引导学生理解法治的核心理念。比如,对规则的遵守意识、基本的权利意识等。真正的法治教育,一定是普及法治意识教育,而不是法治知识教育。

  秦硕:这种明确的、具体的指导性政策,可以引起学校、家长和学生不同层面对法治教育的重视,也可以全面提升学校在课堂教学中的课时设置、内容安排的重视程度。在家校共育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法律知识,就像学习物理、化学、历史一样,把掌握法律知识变成“童子功”。

  王运慧:如果老师只注重讲授中考高考知识点,学生也是为求高分死记硬背,那就难以让青少年从中吸收法治精神,树立法治信仰。所以要注重通过教学相长和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让这一规定落到实处,起到实效,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和用法能力。

  记者:该怎样落实“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规范化和常态化?

  秦硕: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起完善制度、制定计划,将青少年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比如,编写法治教育的专门教材,结合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推动大中小学开齐开足开好法治教育课,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规范化和常态化。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有少年司法经验的一线工作者进行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对法治教育的兴趣和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要让学生走入真实的法治环境,学校或者教委可以联动司法机关,建立更多法治教育基地,定期开展法治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公民的权利、义务的行使,感受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

  袁治杰:首先,要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授课老师的法治知识素养。通过法治国培计划等项目,全面培训全国所有道德与法治老师。

  其次,应该全面落实法治副校长制度,让学校领导层提高重视度。如果学校没有法治意识,那么法治教育也很难推动。中小学应该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推动课堂教学。

  最后,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这也要求各大法学院全面参与,有义务为中小学输送更多掌握扎实法律知识的师资。

  • 相关阅读
  • 越南百名大学生“云端”学汉语“游”贵州

      中新网贵阳11月15日电 (周燕玲)贵州师范大学2021年“汉语桥”——多彩贵州·黔地文化体验线上团组15日开营,来自越南太原大学的100名学生将在“云端”学汉语,并跟随直播镜头“云游”贵州青岩古镇、肇兴侗寨等地...

    时间:11-15
  • 人工智能促进可持续发展青年创造营决赛将线上直播举行

      中新网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由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I-AIIG)主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多家人工智能学术机构参与的“人工智能(AI)促进可持续发展青年创造营决赛”,即将于北京时间11月16日...

    时间:11-15
  • 北京:严格控制在京举办全国性会议、培训等活动

      中新网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 杜燕)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在今天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要严格控制在京举办全国性会议、培训等活动。确需举办的,坚持“谁举办、谁负责”...

    时间:11-15
  • 吉林空气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

      中新网长春11月15日电 (记者 吕盛楠)15日记者从吉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今年1-10月,该省环境空气质量创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当天,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1年吉林省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提升“秋冬会战...

    时间:11-15
  • 双曲线一号遥五运载火箭完成飞行故障归零

      经过100多天的紧张排查,近日,双曲线一号遥五运载火箭完成飞行故障归零。  航天领域里的“质量问题归零”,是指对设计、生产、试验、服务中出现的故障、事故、缺陷和不合格等问题,从技术上、管理上分析产生的...

    时间:11-15
  • 东西问丨季芳桐:“伊儒会通”对东西文明交流互鉴有何启示?

      (东西问)季芳桐:“伊儒会通”对东西文明交流互鉴有何启示?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电 题:“伊儒会通”对东西文明交流互鉴有何启示?  作者 季芳桐 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明清至民国...

    时间:11-15
  • 习近平向第六届中非民间论坛致贺信

      11月15日,第六届中非民间论坛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  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既是大发展的时代,也是大变革的时代。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中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坚守和...

    时间:11-15
  • 东西问丨高敏: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如何启发当下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东西问)高敏: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如何启发当下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电 题: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如何启发当下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专访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历史系和国际区域研究系副...

    时间:11-15
  • 美称关注台海和平稳定 中方: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的表述已经走样走味倒退

      中新网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 李京泽)针对美国务卿布林肯近期涉台言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5日在北京指出,美方40多年来在台湾问题上的表述已经走样、走味、倒退,背离了中美建交时美方与中方达成的共识。外交...

    时间:11-15
  • 践行北大荒精神 做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践行北大荒精神 做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央视网消息:七十多年的开拓历程,几代人的接力发展,北大荒也从曾经的荒原变为了如今的黑龙江垦区。今年,黑龙...

    时间:11-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