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探索数字乡村的井冈山路径:治理、兴业、惠农

2021-11-30 15:26:45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井冈山11月30日消息(记者王一凡)近年来,江西省井冈山市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增强农民群众的“造血能力”,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在脱贫巩固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弥补城乡“数字鸿沟”,聚焦乡村数字治理、乡村产业振兴和数字惠民服务三个维度,为建设数字乡村探索出了一条井冈山路径。

  2020年10月,井冈山市正式列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成为江西省四个试点地区之一。2020年11月,井冈山市入选全国数字乡村建设典型案例地区,成为全国20个数字乡村建设典型县(区)之一。

  井冈山市以列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为契机,坚持把数字乡村建设作为脱贫巩固提升、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具有井冈山特色的“1423”数字乡村建设路径,即编制数字乡村“一张图”,完善乡村新基建、数字产业、数字治理、信息服务“四大体系”,建立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两项机制”,坚持“精准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方向,创新探索具有井冈山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补数字化政务短板打造乡村“智慧大脑”

  乡村振兴,出路是科技。当前,新一代信息和数字化技术正在转变为新的生产要素和治理工具。

  井冈山市立足“红”的优势和特色,创新推出“红色治理工作法”,注重运用信息化、科技化手段提升防控效率。一方面,全面铺设网络防控“递步哨”。在“互联网+微警务”服务模式中,该市广泛搭建“指尖上的派出所”,推行“一村一群,一群七员”微信工作模式,将派出所责任警员、户籍员、交通警员、巡防员、宣传员、乡镇驻村员、村(居、社区)委员吸入,实现“即时防控键对键”。另一方面,精准布控天网地网“情报站”。 精准布设的250多个高清“天网”探头;商铺、家庭等“地网工程”4300多个社会监控探头;8个进出通道口设立治安卡点;茨坪博物馆、火车站等重点场所新增1100处带人脸识别的“智慧云眼”……井冈山织就了一张智能立体的“平安网”。

  2020年,井冈山市投入197.8余万元搭建了“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将井冈山全域一张图和乡镇场行政村区域统一纳入立体空间,设置了乡村大脑、物联云判、垃圾和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长效管护、点位管理等板块,实现大数据预警、点对点监测、智能化服务,覆盖到农村长效管护“神经末梢”。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数字惠农、智慧兴村,给百姓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同时,依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员教育管理,激发农村党员参与积极性,提高了党组织活动的实效。目前,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平台已经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以数字农业引领特色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乡村振兴的共富之路上,农业、产业发展是核心抓手。

  近年来,井冈山扎实推进网络覆盖、农村电商、信息服务、网络扶智、网络公益五大工程,充分利用“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优势,积极探索电商扶贫工作的路径和办法,促进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累计带动就业、创业总人数 12426 人,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 4892 人,不仅使农村电商“活”起来,更让贫困群众借电商“富”起来,形成脱贫致富的“引爆点”。

  借力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将产业链、供应链各参与主体的“产供加销”碎片化信息数字化后存储入区块链系统平台,力促全链条参与主体(原产地、生产商、渠道商、网络销售商、消费者等)的信息在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上可被查阅,确保域内电商农产品信息透明化、全流程可追溯化,扎实提升井冈山网销农产品的质量可信度。

  按照“产业为根、立志为本、机制为要、党建为基”的总体工作思路,该市狠抓好“231”茶竹果(建设20万亩茶园基地、30万亩毛竹低改基地和10万亩特色果业基地)产业富民工程,通过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和数字农业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加大了农业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测土配方施肥、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农产品溯源等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改变和提升。

  借助“互联网+”技术让农民生活更美好

  乡村振兴,以人为本。在数字时代,以各项技术为助力,提升农民素质,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让数据多跑腿,让农民少跑路。深入推进“市、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将惠民服务从线下办理转到线上办理、从外部渠道转到官方渠道、从多次跑动到秒批办理提供一站式、便捷化、智能化服务。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政府服务代办点行政村覆盖率已达100%,截止今年7月份,乡镇(街道)级政务服务事项可网上办事项已达100%。

  更加健康的身体和更好的教育也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数字技术可以跨越大城市与偏远乡村的医疗鸿沟和教育壁垒。记者了解到,该市人民医院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双方依托附院远程会诊平台积极开展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工作,让井冈山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高质量诊疗服务。同时,通过“三个课堂”, 积极探索“名师网络工作室”“网络学习空间建设”“ 智慧作业”等项目来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外循环”和激活全市优质师资共享的“内循环”模式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投入1300余万元建设教育城域网,将全市所有中小学(含教学点)接入城域网,实现学校宽带校校通、班班通全覆盖,宽带网络覆盖率达100%。

  不仅如此,井冈山市还通过创新“五个统一”管理法,辐射带动了一大批特色小镇发展及乡村旅游,有效带动了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摘帽,神山、坝上等乡村通过“红军的一天”红色培训体验项目,促进当地贫困群众户均年增收2.3万余元。依托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组建技能培训群、毕业生微信群等,新推广预约服务、结对帮扶、创业全程跟踪等便民、利民服务模式。2020年,全市农村创新创业实现产值2亿多元,带动脱贫户户均增收3500多元。2021年,为142名乡创业农民工发放208万元;为66名农村自主创业农民发放1035万元,成功带动创业613人。

  “乡村兴则国家兴”。“十四五”期间,井冈山将持续深度探索具有井冈山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赋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村治理提质增效、农民生活便捷美好,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插上“数字翅膀”,让广大农民群众分享信息化发展成果。

  • 相关阅读
  • 2022年北京两会时间确定

      2022年北京两会时间确定  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明年1月6日召开,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明年1月5日召开  新京报讯 (记者吴为 张璐)2022年北京两会时间确定。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将于明年1月6...

    时间:12-01
  • 北京市启动艾滋病病毒感染高风险人群暴露前预防工作

      本报讯(记者 蒋若静)今天是我国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为“生命至上 终结艾滋 健康平等”。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11月24日,北京市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启动针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高风险...

    时间:12-01
  • 北京市交管局试点新车“出厂即查验”

      市交管局试点新车“出厂即查验”  购车人可免办“查验车辆”手续 进一步减少新车登记上牌的流程环节  11月30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交管局获悉,市交管局试点推出国产小微型客车“出厂即查验”的便民服务新...

    时间:12-01
  • 山西吕梁与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库内奥省“云端”对话促合作

      中新社太原11月30日电 (高雨晴 胡健)山西省吕梁市与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库内奥省友好交流会30日晚以线上方式举行,活动旨在促进双方在技能培训、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合作。  “吕梁市历史悠久、风光优美、物产丰富...

    时间:11-30
  • 王君正当选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

      中新社拉萨11月30日电 (记者 江飞波)中共西藏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11月30日在拉萨举行,王君正当选为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值得一提的是,西藏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中,有4位“70后”。  当日下午举行...

    时间:11-3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浦路斯共和国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浦路斯共和国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浦路斯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50周年前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21年11月30日同塞浦路斯总统阿纳...

    时间:11-30
  • 第一观察|面向53个非洲国家,习近平主席再提这一倡议

      “我在今年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同非盟《2063年议程》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高度契合,欢迎非洲国家积极支持和参与。”  11月29日晚,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

    时间:11-30
  • 新华社评论员:携手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 题:携手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  新华社评论员  “中国永远不会忘记非洲国家的深情厚谊,将继续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朋友一道,让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代代相传、发扬...

    时间:11-30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在河北宣讲

      新华社石家庄11月30日电(记者赵鸿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30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宣讲。中央宣讲团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党组书记、主任黄守宏作宣讲报告。  报告会上,黄守宏围绕学习贯彻习近...

    时间:11-30
  • 黑龙江:14家法院同步公开宣判涉黑涉恶及“保护伞”犯罪案件

      新华社哈尔滨11月30日电(记者梁书斌)11月30日,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组织14家法院对17件涉黑涉恶及“保护伞”案件同步公开宣判,70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6个月至18年6个月不等有期徒刑。  据介绍,17件案件中,既...

    时间:11-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