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自然科学课上之无味弃之可惜?科学教育缘何效果欠佳

2021-12-02 08:16:06

来源:半月谈

  自然科学课:上之无味,弃之可惜?

  2017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自然科学教育进入我国青少年课堂,成为必修课。半月谈记者走访多所中小学采访发现,历经4年实践,我国青少年自然科学教育已有了一定基础,但同时面临校内教育边缘化与校外教育套路化交织带来的多种问题,长远看或将削弱国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1

  校内课“可上可不上”,

  校外课快速套路化

  2017年以来,多地围绕青少年自然科学教育进行了探索,多数学校开设了科学课,一些培训机构开展了相关尝试,初步破解了科学课“能不能上”的问题,但“能不能上好”仍不容乐观。

  “在一些学校看来,科学课可上可不上。”某省一位小学科学教师说,语数外随意挤占科学课,正上着科学课的学生可能被语数外教师叫走补习、谈话。个别学校科学课由数学、语文教师兼任,一周两节的科学课开成一周一节,甚至一学期都上不了一节。一位乡镇中学教师说,学校不做实验,实验器材被乱扔或封存积灰,有的连包装都没打开。

  部分学校由于资金不足、安全无保障、管理难度大等原因,不支持自然科学课开展户外观察和实验。小学生许梓韩告诉半月谈记者,身边许多同学对科学感兴趣,但不喜欢上科学课。“我希望多开展实验、观察、种植、饲养等科学活动,不要总看幻灯片。”

  校内科学课形如鸡肋,校外科学教育却又急速套路化。近年来,大量社会资金进入自然科学教育领域,教育体系、教育标准和教学经验存在不足。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不少校外培训机构装修水准较高,配备了基础性实验设备,但教学能力欠佳。长三角地区一位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舒某说,师资以刚毕业学生为主,在网上找些材料现学现卖,都是小孩子,好应付。还有培训机构将户外科学活动变成踏青、游园,称之为“认知岩石、水文”,实际上教师也不太会讲,就是带着孩子逛公园。

  天体物理学家、天文科普教育专家梅苞说,科学课面临的普遍问题,是教育短视与急功近利造成的。

  2

  科学教育缘何效果欠佳

  将自然科学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体现了国家对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关注和决心。但为何多地多部门屡屡出招,效果仍不理想?

  ——教材缺少顶层设计。多位受访教师认为,科学教育教材普遍存在知识碎片化堆砌,缺少系统性和逻辑性,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体现不够等问题,课程标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实验规范等没有标准化依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君骅说,科学教育不能简单照搬学科教育课标,要构建打通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多学科框架的综合性、科学性、系统性体系。

  ——科学课普遍不受重视。部分受访教师反映,公立学校评奖、评职称时,科学教师处于劣势;一些私立学校安排科学教师承担课间巡查、午睡巡查等杂务,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职科学教师。在一些地区,支撑校内科学教育的实验室、实验器材和实验室专员仍然缺乏。一位教师说,其所在中学一个年级20个班仅1间实验室。此外,做实验购买易燃易爆品需到公安部门开证明,不少教师只能以视频教学取代。

  ——专业化社会力量支撑不足。当下科学教育在学校课时有限、内容单一,校外又缺乏优质、开放、可与校内教育融合互动的专业化主体。梅苞说,国外一些机构开展以天文学为主的青少年校外自然科学教育,激发孩子们探索宇宙奥秘及自然规律的求知欲,这样的校外自然科学游研学模式在国内还较少。

  3

  科学教育急需驶入科学轨道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体物理学家陈建生等专家认为,有效开展青少年科学教育,要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育体系,激发校内、校外两种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协同发力,为未来培养更多高素质科技人才做好准备。

  受访一线科学教师建议,给予科学课与语文、数学同样的基础性地位,把科学课作为主课来上,提高科学课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根据自然科学学科特征,将教材编写、教学培训与学校配套改革相结合,在科学教材编排上兼顾科学知识学习、探究能力培养和思维水平提高,更好地体现知识与科学性,符合学生认知与心理的发展规律。

  潘君骅认为,除在重点师范院校普遍设置科学教育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外,还可面向非师范院校招聘理工科毕业生,经过教学资格认证补充进教师队伍,破解科学教师专职化比例过低问题。梅苞建议,对现有教师队伍定期开展全国性培训,加大科学教育设备投入,并建立刚性约束机制确保专款专用。

  还有一些科学教师认为,在对校外培训机构从严监管的基础上,加强科技馆、民间科学营地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协同开发满足不同学段、符合青少年需求的科学教育课程。陈建生建议,激活社会资源,在城郊建设科学教育基地和营地,共享自然环境、场地、实验室、观测实验设备器材、资料库及科学教师等资源。

  来源:《半月谈》2021年第22期

  • 相关阅读
  • 中国—南非北斗/GNSS应用研讨会成功举行

      中新网北京12月2日电 (马帅莎 杨欣)记者2日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获悉,中国—南非北斗/GNSS应用研讨会1日以“线上+线下”方式举行,会上在线签署了《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与南非国家航天局关于卫星...

    时间:12-02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泽山院士捐赠1050万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泽山院士,今天把自己的1050万元现金捐赠给学校,成立泽山育才基金。向王院士致敬!  (总台记者 李筱)...

    时间:12-02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发布《中国的民主》白皮书

      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 12月4日10时,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发布《中国的民主》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

    时间:12-02
  • 在桂境外人士关注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 将对世界发展进程产生积极影响

      中新社南宁12月2日电 (记者 林浩)12月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广西壮族自治区港澳事务办公室在南宁举办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宣介会。与会外籍及港澳人士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取得的...

    时间:12-02
  • 马凯硕:中美两国根本利益并不矛盾

      中新社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 王恩博)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卓越院士、新加坡前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2日谈及中美关系时表示,中美两国根本利益并不矛盾,归根结底两国是可以进行合作的,也应...

    时间:12-02
  • 12·5国际志愿者日主题月系列活动在北京启动

      中新网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 郑巧)“可持续发展 志愿共创未来”12·5国际志愿者日主题月系列活动2日在北京启动。  启动仪式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举行。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全球执行协调员托利·库...

    时间:12-02
  • 乐玉成:民主要食人间烟火、造福于民

      中新社北京12月2日电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2日在出席“临甲7号沙龙——中外学者谈民主”高端对话会时指出,民主说到底就是要食人间烟火,时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造福于民,而不是高居庙堂、高谈阔论、远离人...

    时间:12-02
  • 乐玉成批“民主峰会”:假民主之名、行反民主之实

      中新社北京12月2日电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2日在出席“临甲7号沙龙——中外学者谈民主”高端对话会时指出,个别国家以“民主领袖”自居召集什么“民主峰会”,人为把世界各国分成三六九等,贴上“民主”和“非...

    时间:12-02
  • 广西柳州向缅甸曼德勒市捐赠10万只口罩

      中新网柳州12月2日电(林馨 何芳芸)12月2日,广西柳州市向国际友好交流城市缅甸曼德勒市捐赠10万只医用口罩,帮助其抗击疫情,深化双方情谊。  当天,10万只医用口罩在柳州市整装待发,将从云南出关送至缅甸。在...

    时间:12-02
  • 青海省祁连山区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

      中新社西宁12月2日电 (记者 孙睿)记者2日下午从青海省生态环境厅获悉,青海省祁连山区生态保护红线勘界正式定标,进一步强化了区域生态安全屏障作用。  祁连山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产流地,为黄...

    时间:12-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