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一路连中老 山川变坦途

2021-12-04 03:22:09

来源:光明日报

  12月3日16时45分,随着首发复兴号、“澜沧号”列车分别从中国昆明站、老挝万象站同时驶出,全长1035公里、全线采用中国标准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运营初期,中老铁路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和客货运量需求变化,动态调整客货列车开行方案。据悉,加上口岸通关时间,旅客从昆明至万象最快仅需10小时左右即可到达。

  作为“一带一路”、中老友谊的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将为加快建成中老经济走廊、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支撑。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营,实现了老挝从“陆锁国”到“陆联国”的夙愿,对密切中老两国经济社会和人文合作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打造中国“智造”样板铁路

  中老铁路地处云南西南部和老挝北部山区,整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起伏剧烈,山高谷深,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对高差达2900米。途径地区约70%属于山区,桥隧占比高达87%以上,被称为一条“不是穿行在洞中就是穿行在空中”的铁路。

  在建设过程中,中老铁路的建设者们克服客观条件困难,相继建造出15座10公里以上的长大隧道,以及跨澜沧江的“兄弟桥”景洪澜沧江大桥和橄榄坝澜沧江大桥、“一桥跨两路”的关坪双线大桥、超百米四线铁路特大桥南溪河四线特大桥等。

  为更好地实现中老铁路的设计目标,建设团队采用智能选线技术优选线路方案。中国中铁二院总工程师、中老铁路设计总体谢毅表示,地形起伏剧烈地段采用高墩大跨桥梁、长大隧道减少展线长度,节省工程投资;对重大不良地质予以绕避,无法绕避的,采用对工程影响最小的方式通过;经过环境敏感区时,开展绕避、以隧代路、以桥代路等多方案比选,把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以‘一隧连两国’的中老友谊隧道为例,该隧道长度达9590米,是连接中国和老挝的跨境隧道,局部地方盐岩最高含量达80%。针对盐岩‘强溶解、强腐蚀、膨胀’等特性,我们提出了‘注浆堵水、全包防水、强化材料防腐、圆形加强结构’的处理方案,并最终形成了适应于高含量盐岩地层的隧道结构型式及防水体系。”谢毅表示,其中适应于盐岩地层隧道的材料防腐抗渗措施、施工工法工艺、监测方案、盐岩弃渣的环境保护处理方法等成套技术,为国内首创。

  “量身定制”便利百姓出行

  除了线路设计,中老铁路中由老挝运营的“澜沧号”同样引人关注。据悉,“澜沧号”是老中铁路公司组织招标采购、中国中车集团所属企业联合制造的。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国铁集团依托中国复兴号动力集中动车组成熟技术,针对跨境运输环境和线路条件,进行了适应性改进,具有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载客量大、乘坐舒适、运营经济等特点。

  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澜沧号”的命名,源于老挝的古称“澜沧”王国和流经中老两国的澜沧江,寓意两国一衣带水的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关系。“澜沧号”动车组车体外观采用老挝国旗色“红、蓝、白”三色涂装,寓意“国旗之美”,动车组内饰则采用“占芭天香”“锦绣江山”两种主题设计。

  “‘澜沧号’动车组最高运营时速160公里,动车组车厢每组座椅下方均设有中国和老挝标准电源插座,旅客信息显示、广播和服务标识均采用中文、老挝文、英文3种语言,配有餐车、无障碍座椅、盲人标识等设施。”该负责人说。

  据悉,中老铁路运营初期,全线投入运营的有昆明、玉溪、元江、普洱、西双版纳、磨憨、磨丁、琅勃拉邦、万荣、蓬洪、万象等25座车站,其中磨憨、磨丁站采用一体化设计和跨境互联关键技术,设国内和国际列车到发线,是可实现快速通关功能的口岸站。

  “为给旅客带来更加便利的出行体验,我们充分考虑老挝国情和旅客习惯,借鉴中国铁路12306的成熟技术和业务模式,为老挝‘量身定制’了全新的客票系统,支持多语言服务、多币种支付与结算。”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人员李天翼表示,希望通过细致的工作,让中老铁路能够更好地服务两国人民。

  擘画合作共赢崭新蓝图

  中老铁路建成前,老挝境内仅有一段长约3.5公里的铁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交通瓶颈成为制约老挝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个被中越泰缅柬5个国家环绕的内陆国,老挝没有港口、多是山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严重阻碍了国家的发展,是名副其实的“陆锁国”。

  “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营将改变一切,它不仅能实现老挝从‘陆锁国’向‘陆联国’的历史性飞跃,而且将促进中老两国之间的经济发展,真正达到合作共赢的目标。”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泛亚铁路的重要骨干,中老铁路还将成为老挝向北连通中国,向南连通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金钥匙”,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除了物理意义上的距离链接,中老铁路还是中老两国百姓的友谊纽带。在建设过程中,中老两国建设者合力攻坚克难,多次参与抢险救援、医疗救助、捐资助学等公益行动,工程建设带动老挝当地就业11万人次,帮助老挝修建公路水渠近2000公里,购买老挝当地材料和物资超过51亿元人民币。

  “来到老中铁路工作后,我学到了更多知识,使用到了更高端的仪器设备,等以后自己积累了经验和技术,说不定可以成立一家测绘公司,和中国公司合作。”34岁的中老铁路老挝员工宋宅·赛雅冯说,他在铁路上工作4年了,亲眼看着大山中间通隧道、架桥梁,带来更好的生活环境。“如果没有这条铁路,我不会有走出老挝的想法。现在我想马上坐上火车,到外面去看看。”

  (本报记者 訾谦)

  • 相关阅读
  • 第九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颁奖仪式在清华大学举办

      中新网北京12月4日电(记者 高凯)12月4日上午,第九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颁奖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本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良师奖授予南京大学丁柏铨教授;良友奖授予人民日报社费伟伟和上海日报社王勇;学子奖授予南京...

    时间:12-04
  • 习近平: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习近平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李克强主持 栗战书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 汪洋讲话  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 全国宗教工作会议12月3日至4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

    时间:12-04
  • 广东启动林业法治宣传活动 鼓励争做“护林先锋”

      中新网清远12月4日电 (记者 程景伟)广东省林业局、清远市人民政府、英德市人民政府4日在广东清远英德市联合主办2021年“宪法宣传周”暨广东林业法治宣传主会场活动。  活动现场设置了林业法治成果展、野生动物...

    时间:12-04
  • 【发现最美铁路】聆听历史回声,感受海南铁路发展巨变

      12月1日,由中央网信办社会局和国铁集团党组宣传部联合开展的 2021 年度“发现最美铁路”系列活动之“感受环岛高铁魅力”活动采访团走进位于东方市八所镇的海南铁路博物馆,聆听历史回声,感受海南铁路发展巨变。...

    时间:12-04
  • 良法善治 同心同行|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习近平指示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网络无边际,安全有界限。“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是维护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生态的重要环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强化网络安全...

    时间:12-04
  • 学习进行时丨习近平谈宪法,“人民”二字重逾千钧

      【编前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谈到宪法,强调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国家宪法日之际,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和您一起重温习近平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  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

    时间:12-04
  • 一幅长卷,带你领略全面依法治国新图景

      监制:赵承  策划:张旭东  统筹:杨维汉、王绚、董峻、林晖、鞠友志  主创:白阳、陈菲、黄毅  绘图:尹智聪  编辑:姜潇、张惠慧、朱高祥  新华社国内部 司法部法治宣传中心联合出品  合作单位:...

    时间:12-04
  • 【发现最美铁路】环岛高铁引领高质量发展

      11月29日至12月2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国铁集团党组宣传部主办,海南省委宣传部指导,海南省委网信办、广铁集团承办的“发现最美铁路·感受环岛高铁魅力”网宣活动启动。活动走访了三亚动车所、海南铁...

    时间:12-04
  • 内蒙古满洲里本轮病例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为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

      记者今日(12月4日)从内蒙古满洲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基因测序,本次满洲里的确诊病例感染的新冠病毒均属于德尔塔变异株,为境外新冠病毒通过人和物一次新的输入。...

    时间:12-04
  • 从“美”字看为人民谋幸福的经济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述评之一

      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 题:从“美”字看为人民谋幸福的经济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述评之一  新华社记者  发展为了谁?怎样发展?这是时代之问的必答题。  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

    时间:12-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