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

2021-12-12 10:03:43

来源: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北京12月11日讯(记者吴佳佳)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仍处于发展阶段,奥密克戎变异株进一步增加了疫情不确定性,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下一步,要强化疫情源头管控、多渠道监测预警和重点环节疫情防控,快速果断处置本土聚集性疫情;要始终做好个人防护,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目前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近期局部地区发生由境外输入引起的本土小范围疫情。哈尔滨市疫情风险有所降低。通辽市、齐齐哈尔市、石家庄市和北京市疫情得到较好控制。云南陇川疫情波及范围局限,病例均为同一所学校的师生,未发现校外相关病例,病例基因组测序显示均为同一传播链,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上海、浙江和江苏三地疫情病例的病毒基因组序列高度同源,为同一起关联疫情。目前,上海疫情总体比较平稳;浙江绍兴、宁波和杭州疫情发展较为迅速,病例间传播关系相对清晰,相关风险区域管控和风险人员排查正在进行中。陕西疫情目前仅发现散在个案,未出现扩散传播情况。总体来看,近期国内疫情呈现传播链条多,局部散发和小规模聚集性特征并存的情况。

  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动态清零”不是“零感染”,现在还没有能力不出现一例本土病例,但是有能力,也有信心,当发现有本土病例出现时,快速扑灭疫情。他还表示,“动态清零”不是任由疫情发展,而是控制它、切断它,总方针是追求最大限度地统筹社会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

  • 相关阅读
  • 一些女性担忧:延长生育假会抬高就业“隐形门槛”吗

      延长生育假会抬高就业“隐形门槛”吗   多地出台政策延长生育假引发热议一些女性担忧调查动机  自今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以来,各地相继启动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时间:12-13
  • “我非常愿意试试数字人民币!”

      “我非常愿意试试数字人民币!”(我在中国当大使)  追中国古装偶像剧、打卡故宫、上网“买买买”……圭亚那驻华大使周雅欣在繁忙工作之余,休闲生活丰富多彩。作为华裔,周雅欣听父母口中的中国往事长大,对...

    时间:12-13
  • 两岸融合发展的大势不可阻挡

      两岸融合发展的大势不可阻挡(日月谈)  扩大交流合作、深化融合发展,是两岸同胞民心所向,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康庄大道。作为海峡两岸规模最大的民间交流盛会和深受两岸同胞认可的“百姓论坛”,第十三届海峡论...

    时间:12-13
  • 运筹帷幄定基调,步调一致向前进

      运筹帷幄定基调,步调一致向前进  每到年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第10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别具深意。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北京,京西宾馆。在此举行的...

    时间:12-13
  • 铭记苦难历史 汲取前行力量

      铭记苦难历史 汲取前行力量  12月13日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凄厉的警报声将再一次作为整个国家的背景音长鸣。  祀我国殇,山河无恙!逝者已矣,生者奋进!  在建党百年之际,举国上...

    时间:12-13
  • 做好经济工作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积累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时间:12-13
  • 吴家睿:站在学科交叉口的“非典型”生物学家

      吴家睿:站在学科交叉口的“非典型”生物学家  ◎本报记者 操秀英  吴家睿是个闲不下来的人。在他百忙中来北京参加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一个沙龙的间隙,记者好不容易约到一个简短的采...

    时间:12-13
  • 完善数据存储体系,保障数字经济安全高效发展

      完善数据存储体系,保障数字经济安全高效发展  ◎王晓明 张 越 鹿文亮  随着社会经济各领域数字化建设的推进,数据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数据存储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数据中心、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为数...

    时间:12-13
  • “五飞”并举、“两业”融合推动我国民航高质量发展

      “五飞”并举、“两业”融合推动我国民航高质量发展  处于重要历史交汇点上的中国民航业,迎来航空运输业和航空制造业“两业”深度融合、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为中国民航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创新人才支撑...

    时间:12-13
  • 从高考落榜到大国工匠 杨永修的追梦人生

      从高考落榜到大国工匠 杨永修的追梦人生  ◎新华社记者 张 建  34岁的他,是一名数控技术工人,更是中国汽车制造领域的大国工匠。他攻克了高端发动机精密制造技术,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

    时间:12-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