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动态清零”和“零感染”有何不同

2021-12-12 10:04:31

来源:光明日报

  “动态清零”和“零感染”有何不同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针对疫情防控社会关注答疑解惑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仍处于发展阶段,周新增确诊病例继续超过400万例,死亡率出现上升,奥密克戎变异株进一步增加了疫情的不确定性,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在12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指出。

  元旦春节即将来临,疫情传播风险加大,就当前疫苗接种和疫情防控情况的社会关注,专家给予了回应。

  疫情防控坚持“动态清零”而非“零感染”

  12月以来,我国新一轮疫情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口岸城市及临近地区。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总方针是‘动态清零’。”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解释说,这是发现本土病例时所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可以快速扑灭疫情,也是现阶段我国疫情防控的一个最佳选择。

  从专业、科学的角度,梁万年解释了“动态清零”的内涵:及时主动发现传染源;一旦发现病例,快速采取公共卫生和社会的干预措施;主要运用中西医结合等方法,有效救治患者,防止轻转重,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

  “动态清零”是“零感染”吗?“两者不是一回事,现在还没有能力做到不出现一例本土病例,但是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当发现有本土病例出现的时候,快速扑灭疫情。”梁万年回应说。

  那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研究有新进展吗?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相对德尔塔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是否具备更强的传播力和免疫逃逸风险,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奥密克戎变异株不影响我国现有核酸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我国监测体系具备及时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输入病例的能力。

  3~11岁儿童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成人

  在新冠疫苗接种过程中,3~11岁儿童接种引起了社会关注。

  “截至12月3日分析的结果,儿童不良反应总体发生情况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异常情况。”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指出,报上来的不良反应中,95%以上属于一般反应。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异常反应、偶合反应以及心因反应。在异常反应中,大多数都是过敏性皮疹。

  王华庆表示,在整个人群接种的不良反应报告中,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百万分之一,其中3~11岁儿童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青少年和成人。

  3~11岁儿童正处于接种其他一类疫苗的年龄段,如何考虑哪个疫苗优先接种呢?接种针次间是否需要间隔呢?对此,王华庆表示,这是一个疫苗接种的免疫程序问题。通常来说,假如接种的是减毒活疫苗,如果不能同时接种,需要间隔至少4周。灭活疫苗没有时间间隔要求,可以同时接种,不用考虑间隔。

  “但是新冠疫苗是新疫苗,为了减少可能存在的影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规定,除了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以外,要与其他疫苗间隔14天接种。”王华庆指出,后续随着研究结果不断出来,可能也会对这种间隔做一个调整。在当前情况下,建议优先接种新冠疫苗。

  老人严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百万分之一以下

  有些老年人认为自己年龄大、体质弱,接种新冠疫苗后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对于这种顾虑,王华庆表示,根据目前的监测结果看,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低于60岁以下的成年人群。

  “在报告上的不良反应当中,老人其实跟儿童一样,一般反应占了绝大多数,异常反应只是一小部分,在异常反应当中也主要以过敏性皮疹为主。”王华庆指出,有个别老人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异常反应,但报告发生率在百万分之一以下,也就是说接种疫苗带来的风险比例是非常低的。

  王华庆指出,如果感染了新冠肺炎,老年人的重症率、死亡率非常高,所以,接种疫苗对老年人来说是最好的保护措施。

  (本报北京12月11日电 本报记者 金振娅)

  • 相关阅读
  • 一些女性担忧:延长生育假会抬高就业“隐形门槛”吗

      延长生育假会抬高就业“隐形门槛”吗   多地出台政策延长生育假引发热议一些女性担忧调查动机  自今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以来,各地相继启动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时间:12-13
  • “我非常愿意试试数字人民币!”

      “我非常愿意试试数字人民币!”(我在中国当大使)  追中国古装偶像剧、打卡故宫、上网“买买买”……圭亚那驻华大使周雅欣在繁忙工作之余,休闲生活丰富多彩。作为华裔,周雅欣听父母口中的中国往事长大,对...

    时间:12-13
  • 两岸融合发展的大势不可阻挡

      两岸融合发展的大势不可阻挡(日月谈)  扩大交流合作、深化融合发展,是两岸同胞民心所向,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康庄大道。作为海峡两岸规模最大的民间交流盛会和深受两岸同胞认可的“百姓论坛”,第十三届海峡论...

    时间:12-13
  • 运筹帷幄定基调,步调一致向前进

      运筹帷幄定基调,步调一致向前进  每到年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第10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别具深意。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北京,京西宾馆。在此举行的...

    时间:12-13
  • 铭记苦难历史 汲取前行力量

      铭记苦难历史 汲取前行力量  12月13日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凄厉的警报声将再一次作为整个国家的背景音长鸣。  祀我国殇,山河无恙!逝者已矣,生者奋进!  在建党百年之际,举国上...

    时间:12-13
  • 做好经济工作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积累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时间:12-13
  • 吴家睿:站在学科交叉口的“非典型”生物学家

      吴家睿:站在学科交叉口的“非典型”生物学家  ◎本报记者 操秀英  吴家睿是个闲不下来的人。在他百忙中来北京参加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一个沙龙的间隙,记者好不容易约到一个简短的采...

    时间:12-13
  • 完善数据存储体系,保障数字经济安全高效发展

      完善数据存储体系,保障数字经济安全高效发展  ◎王晓明 张 越 鹿文亮  随着社会经济各领域数字化建设的推进,数据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数据存储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数据中心、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为数...

    时间:12-13
  • “五飞”并举、“两业”融合推动我国民航高质量发展

      “五飞”并举、“两业”融合推动我国民航高质量发展  处于重要历史交汇点上的中国民航业,迎来航空运输业和航空制造业“两业”深度融合、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为中国民航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创新人才支撑...

    时间:12-13
  • 从高考落榜到大国工匠 杨永修的追梦人生

      从高考落榜到大国工匠 杨永修的追梦人生  ◎新华社记者 张 建  34岁的他,是一名数控技术工人,更是中国汽车制造领域的大国工匠。他攻克了高端发动机精密制造技术,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

    时间:12-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