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第十三届海峡论坛:共促交流合作 共谋融合发展

2021-12-12 11:35:38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共促交流合作 共谋融合发展

  ——第十三届海峡论坛综述

  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冬日的鹭岛,天朗气清,绿树成荫,气候宜人。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强调,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两岸一家亲,跨海来相会。第十三届海峡论坛于12月10日在福建厦门举办,集中活动为期一周。本届论坛延续“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结合、集中分散结合的举办方式,安排了青年交流、基层交流、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四大版块41场活动,持续聚焦两岸基层民众和青少年交流。海峡两岸的新朋老友相约八闽,畅叙乡情、交流互鉴、洽谈合作,讲述血浓于水的生动故事,展望和平发展的美好未来,充分说明两岸交流合作的大势不可挡,同胞走近走亲的意愿不可违。

  两岸青年唱主角

  “我们将全面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鼓励台湾同胞特别是青年朋友来大陆追梦筑梦圆梦。”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第十三届海峡论坛上发表致辞,引发两岸青年热烈反响。

  青年,是两岸交流中最活跃的力量,也是海峡论坛中最耀眼的主角。12月10日上午,一场属于两岸青年的青春盛会——海峡青年论坛,作为第十三届海峡论坛的重要配套活动如约而至。

  在一线服务台胞的台湾青年施筱筱与李京机,分享“台胞服务台胞”的故事;同是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的台湾青年张钊瑞与陈文成,讲述通过体育交流实现心灵契合的经历;来自福建莆田的李元行与来自台湾花莲的陈廷安,共话两岸青年携手用科技点亮未来的心得;台湾青年范姜锋与福建青年雷希颖,分享用文化产业服务乡村振兴的案例……4个两岸青年组合围绕“青春交响 共谱复兴”主题,讲述携手合作、融合发展的青春故事。

  “我们在大陆求学、实习、就业、创业、安家,跟大陆青年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只要坚持努力,这片土地就不会辜负你。”陈文成如今已在北京安家,他的感悟道出了两岸青年的共同心声。

  今年海峡论坛的9场青年交流活动青春飞扬、创意十足,给两岸青年带来“有感”的体验式交流,拉近了彼此心与心的距离,也为海峡论坛增添了活力满满的青春力量。

  热闹的台北饶河街观光夜市与古朴的厦门集美学村相映成趣,厦门“双子塔”与台北101大楼交相辉映,中华白海豚、金门莒光楼、布袋戏人偶等两岸元素跨时空同框……以“融通两岸 共绘家园”为主题的第三届创意涂鸦大奖赛在厦门市集美区大社文创旅游街区举行,两岸青年在庙台、古厝和街角肆意挥洒颜料与才气,巧妙地让“两岸风光入画来”,用墙绘共同书写两岸青春梦想,为本届论坛增添了一道道五彩斑斓的美丽风景。

  民间交流大舞台

  两岸关系发展的根基在民间,动力在人民。海峡论坛是两岸同胞乡亲共叙乡谊、共话桑麻的大舞台。

  “天黑黑要落雨,阿公仔举锄头要掘芋……”在以“弘扬民族童谣文化 增进两岸心灵契合”为主题的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论坛上,来自台湾的小朋友在台上唱起这段闽南语童谣,引发两岸观众共同的童年回忆。

  闽南语童谣作为闽台两地共同的文化纽带,是两岸同根同源的重要见证。“我出生在台湾高雄,这些闽南语童谣都是我儿时的记忆。”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项目专员王嘉麟带着7岁的女儿陈衍羽在论坛上分享了《爱与童谣》的故事,“童谣是两岸文化交流非常好的载体,希望让更多两岸下一代认识闽南童谣,更好地把传统文化传递下去。”

  近年来,“社区治理”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通过海峡论坛连续举办8年的两岸社区治理论坛,两岸社区治理从经验交流逐渐走向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台胞参与到大陆社区治理中。

  在厦门,台胞熊麒有一个运行多年的“熊麒调解工作室”。这些年来,熊麒结合社区实际提出许多可行性建议,把台湾志工精神、社工组织理念融入社区治理中,“越来越多台胞从‘要我参与’转向‘我要参与’,自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日益高涨。”第八届海峡两岸社区治理论坛上,熊麒等两岸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分享了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和经验。

  民间交流,为两岸各界搭起连心桥,画出同心圆。“社区公益让家园更美好”——第九届两岸公益论坛上,两岸12位爱心企业家、青年代表和专家学者围绕公益力量如何更好地融入社区建设展开交流、分享经验;“同胞携手 大爱无疆”——2021两岸残障人士交流嘉年华活动中,与会嘉宾围绕无障碍环境建设、残疾人社会融入制度建设、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等议题现场研讨互动。

  融合发展结硕果

  汇聚两岸力量,共促融合发展。海峡论坛也是两岸各界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

  台资企业在金融领域有什么新机遇?台胞参与大陆资本市场有什么新途径?北交所为台资企业发展提供了哪些新动力?……在第十三届海峡论坛“海峡金融论坛·台企发展峰会”上,两岸行业专家齐聚一堂,以“促进台资企业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共商两岸金融交流合作,共谋台资台企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全国台企联与金圆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深耕对台特色服务,形成资源协同、优势互补,做深做实台资台企资本市场服务。

  “大陆经济持续向好、稳定增长的态势不会改变,大陆市场前景只会越来越好。大陆始终是台商台胞投资的最优地。”厦门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表示,“十四五”规划以及大陆出台的“31条措施”“26条措施”等惠台利民举措,都为台商参与大陆经济发展、建设两岸共同市场不断创造更好条件。

  10位台湾青年的创业项目被评为2021年度福建“101台湾青年创业扶持计划”的扶持项目,将获得3年陪伴式创业辅导和5万元创业启动金;台湾人才闽西南(厦门)对接会,为台湾各类专业人才就业创业提供1603个岗位;在两岸特色乡镇交流对接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论坛论坛上,10对闽台农业企业签署合作交流协议……本届海峡论坛上,两岸融合发展不断为台胞台企带来新机遇。

  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今年以来,福建克服疫情影响,共举办200多场次具有闽台特色的交流活动;与台湾高校、台资企业联合开办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专业200多个;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新增台资项目1000多个,闽台贸易大幅增长,增速高于20%……作为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份,福建是两岸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试区域,近年来不断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正成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胸怀民族大义的两岸同胞,期待交流合作更加深入、融合发展向前推进,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添砖加瓦。

  人民日报客户端 程龙 刘晓宇

  • 相关阅读
  • 一些女性担忧:延长生育假会抬高就业“隐形门槛”吗

      延长生育假会抬高就业“隐形门槛”吗   多地出台政策延长生育假引发热议一些女性担忧调查动机  自今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以来,各地相继启动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时间:12-13
  • “我非常愿意试试数字人民币!”

      “我非常愿意试试数字人民币!”(我在中国当大使)  追中国古装偶像剧、打卡故宫、上网“买买买”……圭亚那驻华大使周雅欣在繁忙工作之余,休闲生活丰富多彩。作为华裔,周雅欣听父母口中的中国往事长大,对...

    时间:12-13
  • 两岸融合发展的大势不可阻挡

      两岸融合发展的大势不可阻挡(日月谈)  扩大交流合作、深化融合发展,是两岸同胞民心所向,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康庄大道。作为海峡两岸规模最大的民间交流盛会和深受两岸同胞认可的“百姓论坛”,第十三届海峡论...

    时间:12-13
  • 运筹帷幄定基调,步调一致向前进

      运筹帷幄定基调,步调一致向前进  每到年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第10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别具深意。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北京,京西宾馆。在此举行的...

    时间:12-13
  • 铭记苦难历史 汲取前行力量

      铭记苦难历史 汲取前行力量  12月13日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凄厉的警报声将再一次作为整个国家的背景音长鸣。  祀我国殇,山河无恙!逝者已矣,生者奋进!  在建党百年之际,举国上...

    时间:12-13
  • 做好经济工作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积累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时间:12-13
  • 吴家睿:站在学科交叉口的“非典型”生物学家

      吴家睿:站在学科交叉口的“非典型”生物学家  ◎本报记者 操秀英  吴家睿是个闲不下来的人。在他百忙中来北京参加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一个沙龙的间隙,记者好不容易约到一个简短的采...

    时间:12-13
  • 完善数据存储体系,保障数字经济安全高效发展

      完善数据存储体系,保障数字经济安全高效发展  ◎王晓明 张 越 鹿文亮  随着社会经济各领域数字化建设的推进,数据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数据存储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数据中心、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为数...

    时间:12-13
  • “五飞”并举、“两业”融合推动我国民航高质量发展

      “五飞”并举、“两业”融合推动我国民航高质量发展  处于重要历史交汇点上的中国民航业,迎来航空运输业和航空制造业“两业”深度融合、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为中国民航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创新人才支撑...

    时间:12-13
  • 从高考落榜到大国工匠 杨永修的追梦人生

      从高考落榜到大国工匠 杨永修的追梦人生  ◎新华社记者 张 建  34岁的他,是一名数控技术工人,更是中国汽车制造领域的大国工匠。他攻克了高端发动机精密制造技术,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

    时间:12-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