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一份特别的数据报告:84年后,我们这样铭记国耻

2021-12-12 19:29:4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南京12月12日电(记者蒋芳、邱冰清)84年前的12月13日,南京城破,30万同胞惨死在侵华日军的屠刀之下。84年后,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

  从60到22984:传承的队伍正在变大

  这是一个一直在缩小的数字:1987年,南京首次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进行统计,记录在册的幸存者有1756名,截至目前仅剩61人。

  这是一个一直在扩大的数字:1994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成立紫金草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最初仅60人,发展至今已有22984人。

  已经去世的幸存者赵斌曾是第一批志愿者。直到去世前几天,他还在纪念馆内义务服务。

  已故南京保卫战老兵、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高山的儿子李真铭,经常在南京大屠杀史实展的“南京保卫战”展区前,结合父亲的亲身经历,讲述血与火的历史。“父亲生前常来纪念馆参加志愿讲解,父亲不在了还有我。”他说。

  来自日本的黑田薰是纪念馆的第一位国际志愿者。1997年,她第一次参观纪念馆,看着眼前的森森白骨,她开始尽己所能将真相传播给日本民众,并在2008年戴上“紫金草”的徽章,成为一名国际志愿者。

  从2008年开始,来自美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国的志愿者来到纪念馆,用英语、法语、韩语、日语等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并在纪念馆史学研究、文史资料翻译、国际交流活动中发挥专长。

  22余万条留言:记住历史,而不是记住仇恨

  南京大屠杀和我有什么关系?纪念馆尾厅设下了留言区,2019年至2021年,这里留下了221939份观众的“答案”。

  这些留言中,“历史”“铭记”“和平”“勿忘”“中国”等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不少人表示,走进纪念馆前,脑子里最清晰的是一个数字——30万;走进纪念馆后,才了解了这个数字背后的含义。

  表达“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留言高达6.7万多条,成为留言最多的主题。有观众写道:“曾觉得无法原谅日军侵华的罪行,但参观完后觉得要记住的是历史,而不是仇恨。”

  “90后”“00后”观众的留言占比超过80%,有的孩子还不会写字,用拼音写下希望世界和平、长大后要报效祖国的心声。

  境外参观者留言1564份。他们频繁提及“同样”一词,表达了“感同身受”的心理,以及对“人类和平”的祝愿。

  绕地球17圈半: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南京安全区”和平徒步寻访活动已经连续举行了6年。前五年的冬天,一群南京人以脚步丈量 “南京安全区”,以行动致敬国际人士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保护平民的人道主义援助。

  今年第六届徒步活动采取了不限制城市和场地的方式,短短半个月期间,超7万人参加活动,相关APP记录到的里程数超过70万公里,“和平足迹”绕地球17圈半。

  1937年南京沦陷前夕,包括约翰·拉贝在内的20多位外籍人士冒着生命危险商议并组成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设置了25个难民收容所,在此后南京的至暗时刻救助了25万多名中国难民。

  2020年4月,约翰·拉贝的后人,身在德国海德堡的医生托马斯·拉贝向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打电话求助,请中方为他所在的医院提供几种急缺的抗疫药物。最终,我国多方筹措,联系药企紧急增产,克服交通运输难题,将指定药品、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及时送到了托马斯·拉贝手上。

  这份跨越民族与国家的爱,历经84年,不仅没有消散,反而历久弥坚,也感动了更多人。

  “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拉贝的家人与中国人民间持续了四代的友谊,证明了这一点。”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

  • 相关阅读
  • 教育部:不再受理学前线上培训App备案申请

      中新网12月13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对加强教育App管理推动与“双减”政策衔接提出明确要求。通知指出,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完成中小学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前,暂停中小学线上学...

    时间:12-13
  • 31省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61221.8万剂次

      中新网12月13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截至2021年12月12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61221.8万剂次。11月30日,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朋...

    时间:12-13
  •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2021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中新社南京12月13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2021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并讲话。  国行公祭,祀我殇胞。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

    时间:12-13
  •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办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

      中新网沈阳12月13日电 (记者 韩宏)12月13日,适值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以“铭记历史 吾辈自强”为主题,与全国多家抗战类博物馆、纪念馆同步举行悼念活动。  84年前的...

    时间:12-13
  • 向“人民的哲学家”学习理论传播

      向“人民的哲学家”学习理论传播  艾思奇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教育和传播,从上海时期到延安时期再到新中国成立后,他始终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宣传和解读马...

    时间:12-13
  • 你不来冬奥会就办不好?别自作多情了!

      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近日,美国等个别西方国家的政客频频操弄炒作,宣布不派外交代表出席。缺了少数美西方政客出席,冬奥会就办不好了?别自作多情,看看这5个事实吧!  事实一:某些人来或不...

    时间:12-13
  •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2021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孙春兰出席并讲话

      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2021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并讲话。这是12月13日拍摄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

    时间:12-13
  •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重温习近平铿锵话语

      联播+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

    时间:12-13
  •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红色追寻》纪录片上线

      中新网广州12月13日电 (记者 程景伟)据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13日消息,由该馆制作出品的纪录片《红色追寻——红色文化轻骑兵之追寻革命足迹》近日正式上线。  据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介绍,1927年12月11日爆发的广...

    时间:12-13
  • 又一批流失海外文物回家!两尊明代陶俑入藏上海博物馆

      今天,又一批流失海外文物回家!  今天(13日)上午十点,国家文物局主办捐赠文物入藏仪式,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苏珊娜·芙拉图斯(Suzanne Fratus)女士捐赠我国的两尊明代陶俑正式入藏上海博物馆。  据介绍,今年...

    时间:12-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