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关注城市内涝问题:多种原因导致城市内涝多发

2021-12-13 04:38:27

来源:人民日报

  外洪内涝相互影响、地势低洼降雨集中、自然调蓄空间缩减、原有排水系统老旧、应急管理水平不足

  多种原因导致城市内涝多发(金台视线·关注城市内涝问题②)

  治理城市内涝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摸清病因方能对症下药。城市内涝多发的症结在哪里?如何有效解决内涝问题?本报记者分赴多地调研,采访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等,分析城市内涝产生的深层原因,探讨解决之道。

  建设防洪排涝体系,应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外洪影响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内涝发生较多的城市,大多受到多雨气候及特殊地形的双重影响,排水排涝工作难度较大。有的地方降水比较集中,又因河流众多,在排涝和防洪方面承担了“自然降水、上游来水”的双重压力。

  浙江嘉兴市4月到10月的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七成。每年梅雨汛期,嘉兴北面受太湖和太浦河影响,西面因东苕溪上游来水,导致内河水位高位运行,河水倒灌排水管道,造成主城区低洼地带雨水外排不畅,发生积水内涝。在湖南长沙市,城区地势四周高、中部低,存在排水防涝的天然短板。与此同时,亚热带季风气候导致降雨在此地相对集中,极端强降雨频发,洪涝同期,进一步增加了雨季防汛防涝的压力。

  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教授侯精明介绍,山前平原型城市、沿海城市都是容易出现内涝的城市类型,“济南、福州、贵阳均为山前平原型城市代表,这些城市往往容易受到来自城区周边山区洪水的袭击。而珠三角地区城市作为沿海城市代表,除了受到当地暴雨影响外,还容易受到上游来水、下游潮水的严重影响,因此经常导致城市内涝发生。”

  专家表示,建设防洪排涝体系,首先应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外洪影响,统筹城市防洪和排涝,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城市不透水铺装面积增加,自然调蓄空间缩减,增加了防涝治涝难度

  除了自然条件造成的雨量大、排涝难,内涝多发也有城市建设的原因。读者冯文钊在来信中说:“和以前相比,现在城市面积大了,柏油路、水泥路越来越多。大面积的混凝土地面透水性差,即使遭遇同样强度的降雨,城市化程度高的地方更容易积水。”

  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授罗平平认为,城市不透水铺装道路和混凝土建筑覆盖面积增加,降低了雨水的下渗量和截留量,当暴雨来临时,积水汇流速度加快,因此更容易形成涝点。

  实际上,池塘、湖泊以及农田等透水性强的地表是“天然调蓄池”,有助于雨水渗入地下,减少地表积水。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一些河湖等自然调蓄空间被填平、占用,客观上也加剧了防涝压力。有读者来信表示,上世纪80年代,广州市天河区猎德涌两岸基本上都是农田,而到了2009年,该河涌两岸已被各种建筑、道路所覆盖,内涝发生频率也大大增加。

  对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内涝因素,需要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有效应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城市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对这方面考虑并不充分。有的城市在建设道路时,切断了几十公里自然状态的天然排水路线,道路两侧仅靠涵洞连通,排水由“线”变“点”,增加了排涝泄洪的压力。有的地方在规划低洼地区交通时,未充分考虑积涝风险,盲目采用隧道方案,埋下隐患。

  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文龙说:“在地势低洼地区修建隧道,一旦遭遇大暴雨,或者河水迅速上涨甚至漫溢,很容易导致隧道被积水淹没,造成人员伤亡。从防洪防涝角度考虑,地势低洼区交通更应采用高架桥方案。”

  此外,还有城市制定规划和重要项目方案时,对洪涝灾害的影响论证不够全面深入,把重要项目选在城市低洼区等洪涝灾害高风险区。

  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排水系统升级改造应统筹考虑、整体规划

  针对自然形成及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内涝因素,各地各部门大力推进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城市内涝治理取得积极进展。不过,从水利部公布的《中国水旱灾害防御公报》来看,当前城市内涝依然多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极端天气增多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完善排水系统需要一个较长过程。

  已有排水设施按照当时的标准设计,标准低且排水设施老化,是不少城市都存在的问题,老城区尤为明显。安徽合肥市城乡建设局排水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德平说:“新城区和老城区的排水系统是在不同时期建设的,国家规范标准不断更新,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标准也在同步提高,在排涝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别,已有设施达不到新修订的标准。”在安徽宣城市,老城区排涝泵站老化,雨水经常排不出去,导致内涝发生。这几年,当地新建、改造了6座排涝泵站,使老城区排涝能力得到一定提升。

  记者在长沙市了解到,老城区地下排水系统大部分都是雨污合流,雨水、污水通过同一通道排放,碰到大雨天,容易出现内涝。近年来,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长沙市对雨污合流管道进行截污改造,要求雨污水必须入厂处理后才可排放。一旦遇上大雨,因雨水量远超污水量,污水处理厂往往压力倍增,即便满负荷运转也难以应对瞬时洪峰压力,所以导致一些低洼地带形成积水点。

  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排水系统的“历史欠账”,出台了不少规划、措施,但排水系统的升级改造不会一蹴而就,还有不少实际困难需要认真研究、妥善解决。近年来,陕西西安市在一些区域建设了“海绵城市”试点工程,解决了一些积水问题。但西安历史悠久,地下情况复杂,除了排水管、供水管、供电线路、网络线路等,还有一些文物古迹,加大了地下排水管网改造升级的难度。

  “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排水系统改造无法孤立开展。推进工作时缺乏协调,会制约甚至削弱排涝能力。”河南安阳市读者范琪说。长沙市岳麓区市政设施维护中心副主任曾世凡认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地面开发与地下管网建设不同步,也是形成城市内涝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地方过去从未出现过积水情况,但在地铁建设施工过程中,对原有地下排水箱涵进行动迁改造,反而形成了内涝。”

  内涝影响与城市应急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应加强预警监测、完善应急预案

  除了自然地理、城市建设等原因,内涝带给城市居民的影响也与城市应急管理水平息息相关。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明确要完善城市排水与内涝防范相关应急预案,加强流域洪涝和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按职责及时准确发布预警预报等动态信息,做好城区交通组织、疏导和应急疏散等工作。

  广东韶关市读者刘可原来信表示,提前发布洪涝预警信息十分重要,“如果能及时发布城区可能出现内涝的预报,提醒市民哪里是易积水的危险地段,群众就能提前避开或及时转移,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要减少城市内涝的影响,关键是要缩短积水时间。”长沙市天心区市政设施维护中心防涝排渍科科长高小兵说,应当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可以通过建立智慧平台等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内涝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长沙市城区排水事务中心副主任程继学说,雨季需要配备防涝排渍抢险车辆、设备和专业抢险人员,在市区两级值班值守;旱季,也需要抢险人员、防涝排渍抢险车辆随时待命。“在一些短时间内难以整治到位的易涝点上,还可以配备视频监控系统。”程继学说。

  本报记者 沈童睿 向子丰 申智林 游 仪

  • 相关阅读
  • 孙春兰在第十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

      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 第十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13日开幕,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发表视频致辞。  孙春兰指出,中国政府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秉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用相对较少投入保障了全世界...

    时间:12-13
  • 外交部就美再以人权为由制裁中方人员和实体等答问

      2021年12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  总台央视记者:我们注意到,国际社会对美国举办的“领导人民主峰会”关注度不高,主流媒体对“峰会”多持批评态度。有评论认为,美国举办“峰会”考虑的不是...

    时间:12-13
  • 江西省宜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胡江萍接受审查调查

      江西省宜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胡江萍接受审查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江西省纪委监委消息:宜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胡江萍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江西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

    时间:12-13
  • 国家公祭日 | 84年,我们从未忘记!

      2021年12月13日,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84年前,南京城破,短短六周,30万同胞惨遭杀戮,血腥屠杀震惊世界。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硝烟虽已散去,但关于那场悲剧的悼念未尝间断。  传承历...

    时间:12-13
  • 外交部:将进一步落实好中非合作论坛会议成果 加快向非洲国家援助疫苗

      中新网北京12月13日电 (记者 邢翀 李京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介绍了近期中国对非疫苗援助情况,并指出,中方将进一步弘扬中非友好合作精神,落实好中非合作论坛会议成果,加快向非洲...

    时间:12-13
  • 世界和平法会:声声诵念 告慰逝者

      中新社南京12月13日电 (记者 申冉 杨颜慈)13日下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又名“哭墙”)前,法会黄幔高挂、香案烛台齐放。僧侣齐声唱念,声音回响于镌刻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姓名的冰冷...

    时间:12-13
  • 教育部:暂时下线“拍照搜题”类作业APP

      中国教育部:暂时下线“拍照搜题”类作业APP  中新社北京12月13日电 (记者 高凯)近日,中国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对加强教育APP管理推动与“双减”政策衔接提出明确要求,暂时下线“拍照搜题”类作业APP。  ...

    时间:12-13
  • 湖南发布政务类大数据白皮书 推动用数据驱动政府管理创新

      中新网长沙12月13日电(向一鹏)中国省级层面第一本政务大数据白皮书——《湖南省大数据白皮书(政务类)》(下称《白皮书》)13日对外发布。《白皮书》为如何构建科学的数据治理体系、实现数据的核心价值,如何用数据...

    时间:12-13
  • 第112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圆满完成

      中新社昆明12月13日电 (记者 胡远航)记者13日从云南省公安厅新闻办公室获悉,当日11时30分,参与第112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的中方执法艇顺利返航靠泊中国西双版纳景哈码头,标志着此次联合巡逻执法圆满完...

    时间:12-13
  • 通讯:世界“稀土之都”出招转变“挖土卖土”开发模式

      中新网包头12月13日电 题:世界“稀土之都”出招转变“挖土卖土”开发模式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作为世界“稀土之都”的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正在出招,改写曾被诟病的“稀土卖成白菜价”现象。  新华社2020...

    时间:12-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