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我国稳粮增粮体系机制卓有成效

2021-12-20 02:18:14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如何看待“十八连丰”的意义?2022年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还会有哪些?如何保障农田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高标准”的不滑坡?围绕相关问题,记者近日对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进行了采访。

  记者:今年是我国第十八个丰收年,在极端天气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您如何看待这个“十八连丰”的意义?

  姜文来: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今年的粮食丰收,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开了个好头,也给来年的创收带来信心。在今年的极端天气和疫情影响下,能够实现“十八连丰”难能可贵,说明我国粮食稳产增产长效机制卓有成效,稳粮增粮体系机制逐步形成和完善,符合我国粮食生产实际,体系运行有效,也说明我国农业常态化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措施积极有效。

  记者:您觉得我们能够保持粮食的连年稳定丰产,有哪些关键因素?2022年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还会有哪些?

  姜文来:我国能够实现粮食生产连年稳定丰产,有四个因素非常关键:一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粮食安全,今年更是首次把粮食产量纳入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推动粮食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许多稳粮惠农政策,这些政策符合“三农”实际,对粮食生产给予关键政策支撑。三是我国农业技术发展迅速,粮食生产正逐步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模式。四是中央、地方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的粮食生产机制有效运行,农业生产环境不断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为粮食稳产、增产奠定了坚实的机制基础。

  就明年的粮食生产来说,我觉得有四个方面的风险需要引起关注:一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依然没有消除;二是全球变暖使得极端天气增加,粮食生产可能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三是2021年我国农业生产资料成本上升,农药、化肥、种子、人工全面上涨,2022年受世界宽松政策影响,农业生产资料成本上升的风险恐怕难以消除;四是资源环境刚性约束风险在加大,我国粮食生产受水资源、土地资源短缺的刚性制约,特别是耕地被“农转非”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记者: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关注粮食安全问题,提出“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我们国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成效有哪些?建成之后,后续如何保障农田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高标准”的不滑坡?

  姜文来:高标准农田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能在旱涝自然灾害干扰下,最大程度确保粮食的稳产增产,是保障中国人饭碗的“关键田”。近年来,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我国高标准农田数量稳步增加,2020年底我国已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不仅增加了粮食产量,而且有力地抵抗了旱涝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冲击,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二是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对零散的土地进行现代化整治,更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为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提供了方便,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三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田块整治、沟渠配套等措施,提高了耕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节水、节电等特点,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四是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社会效益明显。

  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工后,如何保障高标准农田健康使用至关重要,三分建七分管,维持高标准农田持续高效发挥作用重点是管。比如,建立高标准农田台账,对已经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摸清高标准农田家底数量、地点、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农田运行存在的问题。建立高标准农田管护责任追究制,落实高标准农田管护责任,强化监督。建立高标准农田管护长效机制。建立高标准农田保护制度,对高标准农田进行严格的管控和保护,将高标准农田保护纳入政府日常工作之中。

  记者:最新的国土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耕地面积还在减少。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在保护和有效利用耕地资源上,您有什么建议?

  姜文来: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目前耕地减少主要是“农转非”,长此以往,对我国粮食安全将造成威胁。保护和利用耕地资源,一是要严守耕地红线不动摇,这是底线。二是探索耕地占补平衡由数量平衡向质量平衡转变,实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平衡,切实保障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三是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工作,通过现代科技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对退化的耕地进行修复,提升耕地质量,在某种程度上等于增加耕地。四是强化监督和管理和责任追究。

  本报记者 王雅婧

  • 相关阅读
  • 北京通州区通报病例情况及主要行程轨迹

      12月20日,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264场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了病例情况及主要行程轨迹。  该病例为通州区宋庄镇艺术类培训机构华卿画室的艺考学生,自西安市来京约半年,11月28日返回西安参加考试...

    时间:12-20
  • 北京通州区通报病例已判定密接108人 已落实管控措施

      通州区通报病例已判定密接108人 已落实管控措施  今天(12月20日)上午,北京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截至目前,已采集相关风险人员鼻咽拭子结果均为阴性,外环境样本除两件阳性,...

    时间:12-20
  • 北京本起疫情来源较为明确 风险可控

      今天(12月20日)上午,北京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综合判定,本起疫情来源较为明确,风险可控。...

    时间:12-20
  • 王毅谈2021年中国外交:探索中美相互尊重、平等交往的新范式

      中新网北京12月20日电 (谢雁冰 黄钰钦)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20日在北京出席2021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开幕式并发表演讲。  王毅表示,年初以来,习近平主席应约同拜登总统两次通话,近期又举行首次...

    时间:12-20
  • 最高检印发指导意见 全面规范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工作

      为进一步深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加强和规范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工作,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人民检察院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开展量刑建议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共七章41条,自发布之日...

    时间:12-20
  • 六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丨高原古城河流缘何成为“城市客厅”

      新华社西宁12月19日电 题:高原古城河流缘何成为“城市客厅”  新华社记者李宁  居家伴碧水,举目望青山。  傍晚时分,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的兴海桥上车水马龙,桥下的南川河在夕阳映照下波光粼粼;沿岸...

    时间:12-20
  • 第81集团军某旅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掀起练兵备战热潮

      战鼓催征练兵急——第81集团军某旅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掀起练兵备战热潮第81集团军某旅官兵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王福霖 摄  新华社石家庄12月19日电 题:战鼓催征练兵急——第81集团军某旅学习十九届六...

    时间:12-20
  • 兰州凝心聚力建设现代化国家级新区

      【新征程新气象新作为】兰州凝心聚力建设现代化国家级新区  “3年前我们刚来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戈壁滩。”在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兰州泰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总控室里,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詹磊告诉经济日报-中...

    时间:12-20
  • 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五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  光明日报评论员  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

    时间:12-20
  • 共同守护全人类生命安全

      共同守护全人类生命安全(2021·年终专稿)  本报记者 王骁波 肖新新 李志伟 焦 翔  开栏的话  在历史的坐标系中,2021年注定留下极其特殊而重要的印记。  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在接续奋斗中迎来百年华...

    时间:12-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