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为粮食安全筑牢种业基石

2021-12-28 16:35:34

来源:人民日报

  为粮食安全筑牢种业基石(图说·乡村振兴新画卷⑤)

  回眸丰收时节,广袤的沃野田畴一派繁忙,喜悦洋溢在人们脸上。甘肃张掖100万亩制种玉米喜获丰收,晒场上满目金黄;安徽铜陵田间稻花飘香,水稻新品种引来大批种田大户观摩选种;江西广昌莲农喜采莲,良种推动标准化种植,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2400元以上……播下好种子,丰收有底气。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着力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为粮食安全筑牢种业基石。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近年来,我国现代种业“芯片”不断创新突破,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以上,实现“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为粮食连年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我国种业发展基础仍不牢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十分紧迫。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必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加快完善种业产业链,让一粒粒好种子“长”出农民富裕富足的好日子。

  打好种业翻身仗,自主创新是关键。一方面,农业种质资源是种业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全面摸清种质资源家底,开展种质资源全面普查保护,建设国际一流的国家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库,是保护种子资源的必要举措。另一方面,保护和利用必须“两条腿走路”。从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启动重点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到促进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紧密对接,加快突破一批重大新品种,再到推动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升良种供应保障能力,让种业插上科技翅膀,农业生产的“短板”就能早日变为“长项”。

  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许多育种专家选择到这里扎根,一待就是好多年。的确,仅从育种周期看,要培育一粒好种子,少则5到8年,多则10到20年,甚至要花更长时间。所以,种业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既急不得,也慢不得。无论是打通品种选育、种子繁殖、推广销售等环节,还是促进产学研用结合,都需要从农业实际和种业规律出发,长远谋划,系统布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各地各部门应加大长期稳定支持力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建立全流程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实际困难,推进规划审批、用地保障、人才激励等政策落地见效。

  当前,各地正在开足马力加工优质良种,为来年春耕、春播做足准备。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农业生产在年复一年的时间旅途中周而复始,而种业振兴始终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的重要前提。今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为种业发展吹响号角。凝心聚力写好种业大文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定能底气十足。

常 钦

  • 相关阅读
  • 聂海胜:勇做不负新时代的奋斗者攀登者

      勇做不负新时代的奋斗者攀登者(思想纵横)  聂海胜  2021年6月23日,习主席与我们天地通话,赞誉航天员是“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无数奋斗者、攀登者的代表”。我们牢记习主席关怀重托,把事业举过头顶、把使命扛...

    时间:12-29
  • 申报阶段就造假,学术如何“正衣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日前公布了一批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学术造假案例。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已陆续有数百篇论文因为造假被通报。  求真是科学研究的基石,每一次学术不端行为不啻撼动这基石的“地震”。...

    时间:12-29
  • 科研长路上青年们的心声诉求有哪些

      【探路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三问青年科技人才②】  【科研者说】  有趣的研究与有用的研究怎样兼顾  讲述人: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 袁 伟  大四那年,家境并不富裕的我原计划毕业后便工作...

    时间:12-29
  • 当她被看见和听见

      当她被看见和听见  如果要用几个关键词概括2021年,“女性声音”一定位列其中。  11月2日上午,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她”论坛上,中国首位女天文台台长、95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全英文演讲鼓励女性...

    时间:12-29
  • 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 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 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成果播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何亮)12月25日,由三峡集团所属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三峡阳江沙扒...

    时间:12-29
  • 徐力群严重违纪违法案剖析:忘记来路 蜕变成“多面人”

      忘记来路 蜕变成为“多面人”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秘书长徐力群严重违纪违法案剖析  本报记者 方弈霏  徐力群,汉族,1959年5月出生,1976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

    时间:12-29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10起典型案例 释放这些信号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10起典型案例,释放从严纠治风腐交织问题信号  净化政商交往朋友圈  本报记者 陆丽环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日前公开通报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其中,多起涉及党员领导干部甚...

    时间:12-29
  • 人民日报:开“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办群众难办的事

      开“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办群众难办的事(人民时评)  要通过“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把群众难办的事办成,更要以此为契机完善制度、形成机制,及时总结现象背后的共性问题  规范办理流程、建立“办不成事”问题...

    时间:12-29
  • 人民日报:增强文化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文化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2021特别报道)  编辑感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

    时间:12-29
  • 2021,为每个不平凡的你喝彩

      2021,为每个不平凡的你喝彩  又是一年岁末,回首2021,心中会有怎样的感慨?是站在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激情豪迈;是见证大湾区建设愿当“桥梁”的赤子之情;是目睹中国冰雪健儿备战冬奥会...

    时间:12-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