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浩荡洞庭,“禁渔”带来新生机

2022-01-01 15:16:1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长沙1月1日电 题:浩荡洞庭,“禁渔”带来新生机

  新华社记者史卫燕、周勉、丁春雨

  渔村夕照,远浦归帆,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鱼米之乡”洞庭湖的美与“渔”字密不可分。竭泽而渔,非法捕捞,近年来,洞庭湖渔业资源衰退,生态环境逐渐恶化。2021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正式进入“十年禁渔期”。禁渔后,洞庭湖发生了哪些变化?上岸后,渔民如何开始新生活?鱼不能捕后,爱吃鱼的人们如何找到“一口鲜”的美味?记者近日在洞庭湖区实地走访,找寻问题的答案。

在南洞庭湖区拍摄的大白鹭。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生态恢复:从“舱无鱼”到“鱼跃舱”

  “突突突”,巡逻船的响声打破了洞庭湖的平静。湖南省岳阳市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的何大明和何东顺父子俩站在船上查看情况。和几年前相比,湖里的船只已经少了太多,和他们做伴的是水里不断往船舱跳的鱼儿。

  湖南省岳阳市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志愿者正在巡湖。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经济鱼类和珍稀水生动物重要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因渔业资源丰富,这里有“淡水鱼类种质资源基因库”的美誉。曾经,“鱼满舱”是洞庭湖常见的丰收美景。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洞庭湖渔业资源显著减少。来往的渔船里,船舱的鱼逐渐从大鱼变成小鱼,有的时候船舱空空如也,“鱼米之乡”陷入困顿。

  2021年1月1日零时,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渔全面启动,洞庭湖水生生态加速恢复,洞庭湖部分区域鱼类数量快速增长。

  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对洞庭湖进行的水生生物及生态环境科学考察结果表明,洞庭湖水域全面禁渔取得了初步效果。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2021年监测到的水生生物种类较2018年增加了近30种,其中鳤鱼再现洞庭湖。

  岳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黎朝晖说,当地对长江江豚主要活动区域坚持每天开展一到两次的巡湖活动,并制定救护预案,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救护受伤长江江豚。

  “值得欣慰的是,2021年长江江豚分布区域已从东洞庭湖扩展到南洞庭湖等水域。”黎朝晖说。

  渔民跨界:从“水上漂”到“网上红”

  “欢迎来到胖姐的直播间,有不了解的可以发文字过来,胖姐给你们讲解!”熟练地打招呼、流利地介绍,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钱粮湖镇六门闸社区的渔家女刘晓云正在自己的抖音直播间和粉丝进行互动,直播间生意很红火。

  君山区长江岸线长44.1公里,是长江流域和洞庭湖区全面禁捕退捕工作的重点县区,有建档立卡退捕渔民839人。

  “洞庭风干鱼”是君山区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一,也是渔民的传统手艺。上岸后,如何帮助渔民把风干鱼推得更远、销得更多,君山区实施“百村千人”直播带货人才培养计划,助推渔民创业增收。

  “现在晒的鱼不是洞庭湖的‘湖鲜’而是养殖鱼了,凭借手艺,我们晒的风干鱼总能不咸不淡、让人回味,有好多回头客呢!”刘晓云骄傲地说,2021年她的网络销售额达150多万元,六门闸社区网络销售额2800多万元。

  夕阳斜照,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北小河退捕渔民新村里,几个渔民坐在门前悠闲地晒太阳。这里的人们世代以打鱼为生,浪大时在岸边搭个棚子躲一躲,慢慢形成村落。

  上岸后,当地政府帮助渔民重新装修房屋,按照渔民的意愿,请画家绘上以鸬鹚捕鱼等渔民文化为主题的墙画。同时,在村里修建广场,运来健身器材,栽上花草树木,一个美丽清新的幸福屋场建成,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点”。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北小河退捕渔民新村整修以后,焕然一新。新华社记者 史卫燕 摄

  渔民彭菊花和丈夫原本以打鱼和修理渔船为生,她最爱养花,但因为总要下湖,养在岸上的花没几天就干死了。

  “现在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彭菊花说,现在房前屋后干净敞亮,她养了三角梅、康乃馨、茉莉、玫瑰花等。她在抖音等平台注册账号,直播养花等日常生活,获得了一众粉丝追捧。

  鱼类供应:从“吃湖鲜”到“吃新鲜”

  鱼是老百姓“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十年禁渔,给我国渔业养殖和老百姓水产消费带来巨大变化。记者采访发现,在洞庭湖,养鱼形式花样翻新,老百姓爱上吃鱼“新时尚”,甚至有人说“养殖鱼‘鲜’过野生鱼”。

  在益阳市资阳区水韵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35岁的龚智诚选择了科技感十足的养殖模式——跑道鱼。在几条数十米长的水槽里,水流带动鱼不停游动,像跑步一样。通过电机控制,“跑道”内水流的速度和大小可以调节,将鱼群产生的粪污和饲料残渣冲刷到与水槽尾部连接的集污区内,里面的污水经过两个过滤坝和沉淀池、曝气池、净化池等系统,可以再次利用。“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保证鱼群始终有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而且在同等水域面积下,产量比过去多了一倍。”龚智诚说。

  湖南省沅江市智慧渔政指挥中心内,工作人员正查看相关水域情况。新华社记者 周勉 摄

  湖面宽阔、静水流深,在沅江市浩江湖琼湖渔场,职工们从“捕鱼人”转型“护水人”,除每日监测水质、打捞垃圾外,他们还找到了最好的帮手——鱼,以鱼类的“人放天养”作为净化水质的重要方式。

  “所谓‘人放天养’,就是不投肥、不投饵,只放鱼苗在自然水域,让鱼自由生长。”琼湖渔场职工陈世宏说,以前浩江湖采用网箱养鱼方式,高密度投肥养殖导致水体污染,现在以鱼养水,一亩水面严格只投放20尾鱼苗。

  湖美、人安、鱼肥,古老的洞庭湖正焕发新的生机。

  • 相关阅读
  • 西安本轮疫情为何采取封闭式管理?专家这样说

      西安本轮疫情为何采取封闭式管理?现阶段社区防控重点是?专家这样说→  据陕西省卫健委2022年1月2日通报,1月1日0-24时,陕西新增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23例,其中西安市122例、延安市1例。自2021年12月9日以来,...

    时间:01-02
  • 外媒关注RCEP正式生效:为亚太区域经贸注入新活力

      中新社北京1月2日电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1月1日正式生效。多家外媒报道认为,该协议中的关税减免、原产地积累规则等条款,将为成员国及其企业带来更多利好,为亚太区域经贸注入新活力。  RC...

    时间:01-02
  • 第一观察·纪录|2021,总书记同人民在一起

    2021年,是一段怎样的旅程?这一年,中国发生了许多故事在天地间,在山川旁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从多彩贵州到闽山闽水从八桂大地到雪域高原总书记始终同人民...

    时间:01-02
  • 全球第三台“华龙一号”并网发电

      中新社福州1月2日电 (记者 龙敏)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2日称,1月1日22时35分38秒,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迎来新年“开门红”:福清核电6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开始向电网送出第一度电,成为全球第...

    时间:01-02
  • 特稿:中国新征程 文明新华章

      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 题:中国新征程 文明新华章  新华社记者王进业 李志晖 桂涛 周文其  新年的中国,一切如常,却又万象更新。  北京。大学生志愿者韩子懿正绘制一幅“鸟巢”数字画。北京冬奥会将在此开幕...

    时间:01-02
  • 青年学子对话航天员:航天梦激励青年奋发向上

      2022年的第一天,注定会值得许多年轻人铭记。  这一天,“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活动举行,在北京、香港、澳门分别设置的3个会场上,数百名来自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的年轻人,与3位正在浩瀚太空“出差...

    时间:01-02
  • 2021热词里的中国教育

      2021热词里的中国教育  光明日报记者 陈鹏、刘博超、靳晓燕、李玉兰、姚晓丹、柴如瑾、邓晖、晋浩天、周世祥、杨飒  编者按: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

    时间:01-02
  • 浙江越城发现一例核酸检测异常样本 经复核为阴性

      (抗击新冠肺炎)浙江越城发现一例核酸检测异常样本 经复核为阴性  中新网绍兴1月2日电(记者 项菁)2022年1月2日,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1月1日下午5时许,该区发现...

    时间:01-02
  • 宁波北仑设置301个核酸采样点 启动大规模核酸检测

      (抗击新冠肺炎)宁波北仑设置301个核酸采样点 启动大规模核酸检测  中新网宁波1月2日电(记者 李典)1月2日,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发布消息,1月2日8时-12时,针对北仑区...

    时间:01-02
  • 习近平就希腊前总统帕普利亚斯逝世向希腊总统萨克拉罗普卢致唁电

      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2021年12月31日就希腊前总统帕普利亚斯逝世向希腊总统萨克拉罗普卢致唁电,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表示深切哀悼。  习近平指出,帕普利亚斯先生是希腊杰出的政治家和领导人,...

    时间:01-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