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河南周口55岁医生王新华因劳累过度倒在抗疫一线

2022-01-18 10:44:23

来源:工人日报

  55岁急救指挥中心主任王新华,因劳累过度倒在抗疫一线。生命最后时刻,他还在分配紧急转运任务——

  那部电话再也无人接听

  本报记者 余嘉熙 本报通讯员 董君亚 吕泽庶

  1月6日早上8点,在抗疫工作人员酒店隔离点,一部手机的铃声不停响起,充斥着空旷的走廊。电话是牛威打给王新华的。作为河南省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负压救护车驾驶班驾驶员,牛威要与急救指挥中心主任王新华沟通当天的工作。

  意外的是,电话那头一直无人接听。

  在急救中心工作,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是“规矩”,这也是王新华的要求。“放在平时,打他的电话响一两下就接了,但今天却迟迟没有接通。”牛威察觉到了“不对劲”,而现实也很快证实了他的猜测。

  “你回家看看孩子,我替你去”

  经医院核实,1月6日凌晨,河南省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120急救指挥中心主任、年仅55岁的王新华,因劳累过度,出现心脏性猝死,倒在了医院工作人员隔离点。

  两天后,追悼会在其家中举行。小院子里,站满了前来送别的亲朋好友、医护同事。院子外巷道上也都是人,他们中大多数此前并不认识王新华,在网上听闻其事迹后,自发赶来与其道别……

  时间拨回1月3日下午3点,2022年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王新华正在家里忙搬家事宜,突然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让他下午5点到淮阳区四通镇执行排查疫情任务。

  挂断电话后,王新华放下手头的活计,迅速赶往医院。但王新华的到来,却让同事们忍不住心疼起来。他们知道,这位急救指挥中心主任,最近白天黑夜连轴转,每天都像在冲锋打仗,精神高度紧张,也承受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好不容易有个假期可以歇歇,没想到又没歇成。

  这次到四通镇执行排查疫情任务,本由牛威负责。但考虑到他此前因支援扶沟、沈丘两县抗击疫情,隔离期刚刚结束,如果这次去出任务,意味着要开启新一轮的隔离。而牛威刚满1岁的孩子,已经两个月没有见到爸爸了。反复考量之下,王新华决定代其上阵。

  “你刚出隔离,就别去了,回家看看孩子,这次我替你去。”这是王新华跟牛威的最后一次面对面说话。

  倒下前的最后13个小时

  1月3日下午4点多,王新华与120急救指挥中心车辆班另一名驾驶员李汝良,各自驾驶一辆负压救护车,赶到四通镇。

  当天,四通镇有近3500名村民需要进行核酸检测。李汝良记得,从下午5点开始,他们一刻未停,快速将装载核酸检测样本的采集箱运回医院,然后折返,再将医护人员送去隔离点……如此往复,直到次日早上7点。

  13个小时里,他们在四通镇3个行政村之间往返8次,在医院和四通镇之间往返12次。“当天夜里气温也就2~3摄氏度,一宿没有吃过一口饭。”李汝良说。不过,彻夜的辛苦工作,换来了此次核酸检测任务圆满完成。

  4日一早,忙碌一整晚的王新华,回到指定隔离点住所。本该好好休息的他,又开始为当天下午的核酸采样任务做准备,远程指挥调度车辆,准备防疫物资。

  下午2点,王新华驾驶救护车由医院赶向四通镇,行至半路接到任务解除的指令。王新华原路返回医院做核酸检测。

  下午6点,王新华回到酒店隔离点住所待命。

  ……

  5日隔离这天,王新华仍在通过手机远程指挥调度。这一天,包括牛威在内的调度医院120急救指挥中心车辆组的驾驶员,都接到了王新华打来的电话。电话里王新华询问出车情况,并且叮嘱他们:“关键时刻一定要坚守岗位,同时注意自身防护。”

  牛威回忆,他最后一次与王新华通话时间是5日晚上10点多。电话里王新华给他分配了一个紧急转运任务。“当时注意到王主任的声音已经很疲惫了,只是没想到这次通话竟成了‘诀别’。”

  “等忙完这段时间再说”

  1月12日,在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指挥中心,数十辆120急救车进进出出。王新华的办公室还开着门,阳光透过窗户照着挂在墙上的白大褂,一副眼镜平躺在桌上,仿佛在等待它的主人。

  距离王新华办公室不足50米的地方,还停着一辆崭新的一体化医疗车。这辆车,王新华期待了很久,但最终没能亲眼看到。

  1月5日晚,王新华还在电话里嘱咐牛威:“医院有个车好像出了问题,第二天上午你抽时间过去看一下。”

  随后王新华想到第二天有一辆一体化医疗车就要归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调配,他在隔离房间里兴奋地给亲友打电话“炫耀”:“明天9点,我就要去郑州接新车了!”

  第二天,车到了,人却已不在。

  在120急救指挥中心大厅,“时间就是生命,电话就是命令”12个大字格外醒目。“这是王新华的口头禅,也是他对工作的态度。”王新华的一位同事说。

  王新华带领的120急救队伍由14人组成,24小时值守,负责疫情防控期间工作人员和防疫物资转运工作。每次出任务前,他都再三提醒和交代:“一定要按照流程做好每一步,注意自身防护,不可麻痹大意。”

  “有同事调班,王主任还打电话提醒我们一定要交接好、值好班,接到求救电话要问清楚、负责任。”接线班的马秀杰说。

  看到王新华操心忙碌的样子,大家都劝他注意休息。面对同事的关心,王新华总说:“现在防疫任务这么重,我是党员,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等忙完这段时间再说。”

  1月12日,王新华去世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很多网友留言说,“很遗憾以这样的方式认识你。”然而,在同事们心中,王新华并没有离去,他还将与急救中心的每个人共同奔赴未来的每一个任务。

  • 相关阅读
  • 跨越喜马拉雅的战“疫”——藏医药抗疫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带给我们关于历史、文化、信念、力量等诸多思考。包括藏医药在内的中华传统医药,以其独特的治疗理念、方式和效果,在这场抗疫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让我们把镜头...

    时间:01-18
  • 西安现有病例均为轻型和普通型

      记者从18日下午召开的西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1月17日24时,西安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050例,累计治愈1208人,均转入定点医院接受健康监测、隔离康复。现有842例确诊病例在院...

    时间:01-18
  • 请查收!安全收取快递指南

      春节临近,许多小伙伴开启了“网购模式”。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科学收取快递,做好健康防护?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等专家为大家带来答案。(记者宋晨、董瑞丰) &#820...

    时间:01-18
  • 在榕就业创业台胞选首批配租房:可以在福州更稳定发展

      (新春走基层)在榕就业创业台胞选首批配租房:可以在福州更稳定发展  中新网福州1月18日电 (记者 闫旭)在提前参观了位于福州市晋安区保利香槟国际三期小区的在榕就业创业台胞首批配租房后,福建工程学院台籍教授...

    时间:01-18
  • 深圳新增1例确诊病例,系境外机组人员入住酒店的保洁人员

      1月18日,深圳在对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例行检测中,发现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病例18: 女,32岁,境外机组人员入住酒店的保洁人员。近14天处于闭环管理状态,此前多次例行核酸检测均为阴性,1月17日...

    时间:01-18
  • 一颗公里直径小行星19日飞越地球 距地约198万公里无威胁

      中新社北京1月18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李明涛研究员18日发布一项小行星观测预报说,一颗公里直径、代号为1994 PC1的近地小行星,将于北京时间19日清晨5点51分飞越地球,但不会对地球产生...

    时间:01-18
  • “少”了与“多”了——“双减”后首个学期有这些收获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题:“少”了与“多”了——“双减”后首个学期有这些收获  “双减”后的首个学期即将结束。这个学期,孩子、家长、老师都感觉到明显的变化,在学业负担上做“减法”的同时,各地积极在...

    时间:01-18
  • 北京朝阳阳性人员感染德尔塔变异株,在高铁上被管控

      1月18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68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星火通报,1月17日0时至1月18日15时,本市新增1例核酸检测阳性者。  核...

    时间:01-18
  • 中方:所谓“中国行动计划”不过是美反华势力对华遏制打压的拙劣工具

      中新网北京1月18日电 (梁晓辉 谢雁冰)针对美国检察官预计将撤销对大学教授陈刚的指控和“中国行动计划”,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所谓“中国行动计划”的实质,不过是美反华势力滥用国...

    时间:01-18
  • 北京海淀:排查两名确诊病例密接29人,均已落实管控措施

      1月18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68场新闻发布会上,海淀区副区长林航介绍,1月17日23时,海淀区对马连洼街道百旺茉莉园一期进行临时管控,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的管理措施。继...

    时间:01-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