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走访深山看乡村振兴

2022-01-23 06:38:49

来源:人民日报

  走访深山看乡村振兴(深阅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深藏哀牢山余脉,隐居苍山背后,太邑彝族乡是云南省大理市的纯山区乡,也是大理市唯一一个洱海流域之外的乡。实现脱贫后,当地在交通、人才、产业等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打破瓶颈、实现进一步发展?近日,记者走访调研太邑全乡5个行政村。

  基础设施怎么样?

  户户已通路,通信信号好

  从昆明到大理,乘高铁要两小时。从大理市区到太邑彝族乡的路,是一个接一个的转弯。从乡政府到最偏远的村子,若是天气差,开车又要两小时。

  “过去,全乡村子走一圈,少说也要一星期。不少路段未硬化,各村之间也没有连成环线。想从一个村去下个村,还要先折回乡政府再出发。”乡里干部群众说,脱贫攻坚以来,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改善是当地最明显的变化——原有道路弯多路窄,到雨季就泥泞不堪,现在全乡道路完成硬化,路路通、村村通、户户通成为现实。

  近年来,太邑彝族乡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明显增加,特别是通村硬化路作为脱贫硬指标之一,得到更多资金支持。“从经济效益上看,乡间道路使用频率不如城市道路高,却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基础和前提。”太邑彝族乡党委书记李进军说。

  车行山间,除了在极个别山坳短暂出现信号不佳,在大多数地区包括最偏远的乌栖村石磺厂村民小组,记者的手机信号都是满格。“我们的对口帮扶单位中国电信投入颇多,富滇银行也有信贷支持,有力支撑了本地基础设施建设。”李进军说。

  除了看得见的基础设施,最深远的变化是人的思想。“路畅思路通,以前我们要千方百计上门动员群众外出务工,现在基本上青壮年都已经出去了。”太邑彝族乡党委副书记周博南认为,对于走出去的人来说,最大的收获与其说是收入,不如说是思路,毕竟收入管当前,思路利长远。

  在周博南看来,“进城”本身就对村民产生深远影响,“有了路,只要不懒,总能赚到钱。年轻人普遍重视教育,不少村民宁可少赚钱、多花钱也要带孩子进城读书。”周博南说。

  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但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现在的硬化道路,足够群众进出交通,但距离未来发展乡村旅游等产业的标准还有明显差距,生产性道路建设需要持续投入。”周博南说。

  人才留得住吗?

  返乡创业者渐增,农业机械化提速

  记者走访发现,长期留在乡里的年轻人数量较少,从事农业劳动的村民普遍五六十岁。数据显示,太邑彝族乡9301人中,2994人在外务工。

  在李进军看来,青壮年外流对太邑发展来说不是坏事。当下看,当地村民外出就业收入早已经反超产业收入;长远看,返乡创业者正来自于外出者,正在逐渐增多,外出务工经商的本地人积累了资金、开阔了视野,才能回乡支持未来转型升级。

  收入结构变化,改变了群众思想。随着就业收入增长,山区群众流转土地少了顾虑。“群众对土地的感情依然在,但让土地流转出去不撂荒,是对土地的尊重。”太邑彝族乡桃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超亮说。思想转变又进一步改变了群众的收入结构。

  乌栖村党总支书记李绍飞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以前犁地靠牛,现在机械化提速了。村里有了专业的微耕机,只要规模够大、收入够高,不怕没人来干。一亩地赚三五千,二三十亩地的收入也算可观,一定会有年轻人来做这份活。”

  产业如何培育?

  防市场波动,盼发展旅游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山区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仍然要靠就业和产业。脱贫攻坚以来,我们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就业培训和服务机制,未来关键是培育产业。”李进军说。“发展产业,最怕的是市场波动。”李超亮介绍,核桃种植曾是桃树村主要产业收入来源。近几年,核桃价格持续下跌,每斤价格由几年前的20多元降到两三元,核桃种植收入也明显下降。怎么办?

  “哪怕只收不管,也别轻易砍。”太邑彝族乡太邑村党总支书记茶枝果不认同放弃核桃产业的做法。李进军认为,未来发展第一产业要依靠规模经营。核桃树不仅不能砍,还要进一步拓展。

  “我们山区乡也希望发展第二产业,增加本地就业。”李进军说。随着洱海保护力度持续加大,洱海流域内第二产业发展受到严格约束。几年前,太邑彝族乡关停硫酸厂等污染企业,腾退132亩工业用地,引入绿色新型材料产业,并发展肉牛、蔬菜深加工等。

  太邑彝族乡北眺苍山洱海,南望巍山古城,作为红河源,山头有树,山下有水。“挖掘自然美景、温泉、山顶风电场草原、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等独特资源,深山乡也有望吸引游客前来,进而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李进军说。

本报记者 杨文明

本报记者 杨文明

  • 相关阅读
  • 去年出生人口再回落,我国如何应对

      去年出生人口再回落,我国如何应对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田晓航)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继续回落,成为近段时间的热点话题。为何近几年出生人口持续下降?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落实有哪些进展?如何让积极生...

    时间:01-24
  • 空间站生活忙碌又精彩 神舟十三航天员太空旅程过半

      神舟十三号三位航天员的太空旅程过半  空间站生活 忙碌又精彩(科技视点)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开启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3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踏上为期半年的太...

    时间:01-24
  • 广场舞噪声扰民备受关注 噪声污染防治法如何解决?

      噪声污染防治法今年6月5日起施行  标本兼治 维护生活环境和谐安宁  核心阅读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近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以法律的形式对噪声污染防治标准和规划、...

    时间:01-24
  •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发布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今天正式发布  1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式发布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  一、赖小民受贿、贪污、重婚案  这是金融领域一起触目惊心的腐...

    时间:01-24
  • 领导干部家风不严导致家庭腐败 公权私用侵害公平正义

      领导干部家风不严导致家庭腐败悲剧 公权私用侵害社会公平正义   家风是个大问题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

    时间:01-24
  • 30省份今启动教师资格考试报名 这些变化要注意

      中新网北京1月24日电(任靖)24日起,2022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报名工作将开始,本次考试将在全国30个省份举行。近年来,教师资格考试的报名热度持续攀升,“教资热”被舆论关注,专家表示,教师职业吸...

    时间:01-24
  • 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规定》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 题:建设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队伍——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规定》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  日前,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事业单位领导...

    时间:01-23
  •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 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喜迎党的二十大之际,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

    时间:01-23
  • 中国多地调整省级人大、政协领导班子

      中新社北京1月23日电 (记者 蒲文思 杨茜 杨杰英 乌娅娜)近日,中国多地在召开省级两会期间对当地人大、政协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  23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贵州省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举行第四次...

    时间:01-23
  • 李克强主持召开教科文卫体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

      李克强主持召开教科文卫体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 听取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 韩正出席  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 1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教科文卫体界人士和...

    时间:01-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