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安全有保障 祥和过大年

2022-01-24 10:28:28

来源:人民日报

  安全有保障 祥和过大年(金台视线)

  农历壬寅年春节就要到了。目前,我国仍处于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如何做好各方面工作,让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健康安全、欢乐祥和的春节?许多读者纷纷致信本报,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专家,他们也给出了安全提示。

  ——编 者

  防控不放松 温暖不缺席

  本报记者 孙立极 杨彦帆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如何在欢度新春佳节的同时做好防疫工作,是许多读者关心的话题。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做好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防止疫情反弹蔓延。国家卫健委也指出,为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严控庙会、大型文艺演出、展销促销等活动,尽量不举办大规模人员聚集性活动,家庭聚餐聚会等不超过10人,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确需举办的尽可能缩小活动规模。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建议,春节期间外出和返乡要做好个人防护,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不扎堆、不聚集,保持一米线距离,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做到应接尽接。“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新冠病毒疫苗能有效降低重症率、减少病亡率。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好疫苗这个预防疾病的有力武器,积极主动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为疫情防控尽一份责任、尽一份义务。”贺青华说。

  湖北武汉市读者梁征建议,春节期间,亲朋好友间多用微信、网络、电话等不见面的方式拜年,尽量减少走亲访友频次,减少聚餐聚会活动。

  考虑到春节返乡人潮有可能增加疫情扩散风险,一些地方倡导就地过年。新疆石河子市读者程汉鹏说,就地过年既是为了自己及家人的安心,也是为了全社会的防疫大局,“倡导就地过年的同时,也要让温暖不缺席。建议各地通过实际举措让留下来的人安心过年,如发放‘留岗红包’、零售网点假期增加营业时间、多提供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节目等方式,让就地过年的人们感受到年味与温暖”。

  浙江台州市读者江德斌表示,外地人员选择就地过年,有关部门要及早做好预案,储备充足的年货,还可以发放消费券、免费门票等,既是慰问,也促进了消费。他还提出,就地过年减少省份间的人员流动,但并非让市民都待在家里,可以充分利用科技力量,在确保城市防疫的同时,为居民提供必要的活动空间,保障市民热闹过年。

  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认为,春节期间是不是就地过年不能“一刀切”,要基于风险研判,分类、分区考虑,“对于高危人群,比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还是倡导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和不必要的聚集。其他人员出行要做好相关的防护。”日前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应急办副主任周旻也表示,防疫交通管控绝不能简单化、“一刀切”,要层层落实,而不是层层加码,不能影响各类重点物资运输和人民群众生活。

  “对于居民来说,应当注意加强自我防护和生活物资的储备,避免过度的聚集性社会交往。”中央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何哲说,各地应重点做好应急管理和居民物资保障供给,“适度做好民生和防疫物资的冗余备份,畅通城市应急响应和社会救济渠道,做好城市应对疫情信息系统的动态保障和扩容等”。

  监管更有力 饮食更健康

  本报记者 向子丰

  春节即将来临,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有些超市将即将过期的“临期食品”低价出售,其中存在一些隐患。山西长治市读者周慧虹说:“有的超市销售临期食品时,只是打出‘特价’或‘买一赠一’的促销标语,但未说明是临期食品。消费者如果不注意,容易导致食品过期变质。”

  食品安全需要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关口。河北唐山市读者许贵元说,农村市场流动性较大,商品营业网点相对分散,这给市场监管带来一定难度,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更应引起警惕,“比如,有的厂家趁群众采买年货的高峰期,开着流动货车走乡串村,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建议有关部门加大整治力度”。

  山东济南市读者马洪利说,有些地方春节年俗讲究多,酒桌上经常喜欢劝酒,“过量饮酒危害健康,有些劣质酒还会严重损害身体,危及生命。建议要倡导移风易俗,尤其不要强行劝酒”。

  为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舌尖上的安全”,很多地方发布春节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注意食品安全风险防范,科学健康消费。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消费者选购食品时做到“四查四注意”:一查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不要购买无任何标识的“三无”食品;二查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三查食品的外观,不购买外观异常的食品和原料;四查追溯二维码,不购买未经总仓管理,未粘贴追溯二维码的进口冷冻冷藏肉品。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建议控制聚餐规模在10人以内,做好个人防护,使用公筷公勺。海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提示,消费者购买进口冷链食品时,要选购“三证一码”齐全的产品;选购冷链食品时应佩戴口罩和使用一次性手套,避免徒手接触食品。

  防火要注意 风险应警惕

  本报记者 倪 弋

  春节临近,节庆和促销活动密集,人流、物流、交通流大幅增加,尤其要注意消防安全。

  一些居民在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如果不注意甄别产品质量,不合理选择燃放地点,容易造成安全隐患。河北巨鹿县读者李燕翔来信反映:“部分无资质的不法生产商低价销售缺乏安全保障的劣质烟花爆竹,存在安全风险。”此外,冬季寒冷,一些家庭燃烧煤球取暖。河南郏县读者张军停说,农村一些老年人为了省钱,把煤球炉子放在屋内,做饭和取暖在一起,“这种做法可能导致煤气中毒,也容易引发火灾,需要加大防范”。

  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总工程师周天介绍,冬季火灾有3个突出特点:一是火灾发生频率较高,冬季火灾起数要明显高于夏秋季节;二是造成人员伤亡可能性较大,财产损失数也高于平时;三是扑救困难,冬季建筑封闭严密,烟气难以排出,影响人员疏散,极易造成伤亡,尤其是北方地区室外冰冻、路滑,出水困难,影响灭火效率。

  “社会单位要认真落实好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及时组织消防安全自查,重点检查责任落实、安全疏散、设施器材、用火用电、重点部位安全管理等情况。”周天说,特别是对于人员密集场所,要重点检查违规采用易燃可燃装饰装修材料,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问题。要下大力气解决管理缺位、设施损坏、疏散不畅、违章用火、违规用电等突出问题。

  “公众也应学习掌握一些消防安全常识,具备一定的消防安全能力至关重要。”周天建议,做好冬季防火要着重注意3点:一是用电安全,要购买和使用合格电器产品,不私拉乱接电线,不超负荷用电,取暖设备与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使用后及时切断电源;二是电动自行车规范停放充电,严禁在公共通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尤其不能入户停放及充电、飞线充电;三是燃气安全,使用燃气时要有人看管,防止汤水外溢浇灭火焰或被风吹灭火焰,引起燃气泄漏,燃气灶具连接胶管也要定期检查和更换,长时间使用燃气易使室内氧气不足,应及时打开门窗进行通风。

  春节不停工 绷紧安全弦

  本报记者 邱超奕

  今年是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正式施行后的第一个春节。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分析,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叠加春运和能源保供压力,给不少生产领域增添安全风险。

  “春节期间,我们将组织11个督导工作组,全面督促各单位坚决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四川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对安全生产,企业也会自查自纠。”四川泸州市某化工企业副总经理郭春建表示,“春节期间我们不停工,企业满负荷运转。越是加班加点,越不能放松安全。我们从一把手到车间、班组,再到每名工人,都确立了各自的安全责任清单。”

  依据往年经验,交通、矿山、建筑等行业领域尤其要重点关注安全生产问题,谨防事故发生。“今年要格外注意低温寒潮天气对道路和水上交通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和威胁。”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说。

  临近过年,建筑施工抢工期现象增多,也容易引发事故。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提醒,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严禁在未经科学评估论证的情况下抢工期,施工必须提供合规的安全生产条件。

  有读者反映,一些小作坊、杂货店等场所住宿与生产、仓储、经营违章混合,消防安全问题突出。“建议对城中村、餐馆饭店、歌舞娱乐、小门店等重点加强消防检查。”重庆渝北区读者王阳富说。

  今年是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春节期间要紧盯老大难问题推动解决:矿山方面,高风险矿井要落实专人看守,县乡要严格落实责任,开展盗采煤炭等安全整治;烟花爆竹方面,相关企业要强化仓储和零售店(点)安全管控;危化品方面,要对化工园区、油气储罐、老旧化工装置等开展专项整治;消防方面,除了注意传统风险,还要加强储能电站等新业态的火灾风险防控;交通方面,突出“两客一危”、大货车、农用车、务工包车等重点车辆监管,加强路面执法和恶劣天气交通引导管控。

  春节将至,更要提高警觉,绷紧安全弦。“一方面,针对岁末年初特点精准研判,盯紧盯牢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防范;同时要加强值守,落实安全整治、道路保畅、能源保供、抢险救灾等各项工作,督促企业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生产生活秩序稳定,守护群众安全温暖过冬过节。”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说。

  • 相关阅读
  • 请查收!2021年的蓝天碧水成绩单“出炉”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记者高敬)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生态环境领域8项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十四五”起步之年良...

    时间:01-24
  • 甘肃15个省直部门联合开展“三下乡”:把快乐送进农村

      中新网兰州1月24日电 (徐雪 魏建军)24日,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等15个省直部门,在甘肃平凉市静宁县联合举办2022年甘肃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启动仪式。  ...

    时间:01-24
  • 长三角四省市亮一体化思路:区域联动、绿色发展成重点

      中新网杭州1月24日电(王逸飞 钱晨菲 张明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刚刚走过三年节点,长三角接下来如何发力一体化?1月,长三角“一市三省”两会先后举行,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也亮出今年的一体化推进思路...

    时间:01-24
  • 北京新增2个中风险地区 现有高风险地区1个、中风险地区4个

      中新网北京1月24日电 (记者 陈杭)北京市即日起将丰台区南苑街道南庭新苑北区、丰台区玉泉营街道亿朋苑一区定为中风险地区。截至目前,北京市有高风险地区1个、中风险地区4个。全市其它地区均为低风险地区。  北...

    时间:01-24
  • 天津实现单日阳性感染者“零新增” 日出院人数较快增长

      中新网天津1月24日电 (记者 张道正)天津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二级巡视员何鹏24日通报,1月23日0至24时,天津市无新增阳性感染者。  当日,天津市召开第176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何鹏...

    时间:01-24
  • 北京丰台重点管控人群中检出4人阳性 1月25日开展第二轮全员核酸筛查

      中新网北京1月24日电 (记者 陈杭)北京市丰台区23日6时启动全区首轮核酸检测,截至今日13时完成集中采样155万人,已检测99.7%,结果均为阴性,其余结果待报。重点管控人群中检出4人阳性,其中3人在封控区范围内,...

    时间:01-24
  • 《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20—2021)》出版发行

      近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写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20—2021)》一书已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20—2021)》一书对《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实施情况和试点示范情况做...

    时间:01-24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议

      原标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和研究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和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的综合情况报告》《信访工作条例》  ...

    时间:01-24
  • 北京新增9例本土新冠感染者 累计报告本土新冠病例52例

      中新网北京1月24日电 (记者 陈杭)1月23日16时至1月24日16时,北京市新增9例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其中,确诊病例7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奥密克戎变异株关联疫情无新增感染者。  1月15日以来,北京市累计报告本土...

    时间:01-24
  • 致公党党员走进嘉庚故里 忆“为公”初心凝聚侨乡情

      中新网厦门1月24日电 (记者 李思源)“自奉节俭,一心为公。我们再次被陈嘉庚先生的爱国情怀深深感染。”凝望着归来堂内陈嘉庚的铜像,致公党厦门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李瑞盛不禁慨叹。  临近虎年春节,致公党厦门...

    时间:01-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