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探索太空新计划 中国如何走更远?

2022-01-29 05:10:47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时空观察丨探索太空新计划 中国如何走更远?

  《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28日发布。过去五年,中国航天在哪些领域实现了突破?这些突破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未来,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太空探索项目?一起来看。

  《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布

  我国航天重大工程亮点纷呈

  白皮书显示,2016年以来,我国运载火箭加快更新换代,以长征五号为代表的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陆续投入使用,商业运载火箭不断涌现,形成陆地、海上多样化的发射能力,2016年至2021年12月,共实施207次发射,长征火箭发射成功率96.7%。同时,我国航天重大工程更是亮点纷呈,收获满满。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 吴艳华:中国空间站建造全面实施,6名航天员先后进驻,开启了有人长期驻留时代。探月工程“绕、落、回”圆满收官,嫦娥四号首次着陆月背巡视探测,嫦娥五号带回1731克月壤。天问一号实现中国航天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空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形成体系能力。

  航天科技投入产出比为1:10

  助力教育、医疗、生态保护等

  中国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赵坚表示,目前我国在航天领域可以达到1:10以上的投入产出比。航天的高投入带来的高产出,整体效益十分明显。

  从卫星来看,目前,我国在轨工作的各类卫星超过500颗。其中,通信卫星为农村及边远地区1.4亿多户家庭提供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农村电商等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遥感卫星影像,有力保障气象预报、国土规划、生态保护、海洋经济、灾害应急等需求。除了卫星助力,航天技术在我们身边的应用还有很多。

  在灾情监测方面,去年,我国多地持续遭遇强降雨,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在确保卫星安全的前提下,星地密切合作,紧急启动风云四号B星快速成像仪高频次连续观测模式,实时监测雨势、雨情变化,为实时天气形势研判和后续灾情评估提供高技术天基观测支持。在农业领域,2020年,“巴威”“美莎克”“海神”等三场台风陆续登陆吉林,影响东北。而在长春市九台区,当地利用卫星遥感、视频监控、气象监测技术打造的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为九台区的283个行政村,发送了及时、准确、清晰的灾情实况,为农户抗灾夺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长春市九台区加工河村五社村民 刘少君:头一天晚上是台风,第二天早上我们书记及时通知到我,如果要是晚发现两三天的话,会导致农作物生芽和霉变,现在把水都及时的排出去了。

  在助力冬奥上,2021年9月10日,我国首辆国产雪车,正式交付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实现了国产雪车从无到有的突破。

  中国航天科技一院703所结构复合材料中心副主任 左小彪:这个结构跟航天非常相近,一个是气动,气动是负责外形的;一个是结构设计,就是做强度保证的。我们有控制,也有制造,最后有检测,和运载火箭体系是完全一样的。

  载人登月目标何时实现?

  按照规划,未来,我国要启动一批新的航天重大工程,包括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测工程,同时还要论证实施重型运载火箭等一批重大工程。 探月四期包括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三次任务,将在未来十年内陆续实施。中国探月工程四期的目标,就是要初步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

  关于探月,白皮书透露,中国将在未来五年继续深化载人登月方案论证。那么,我国航天在2030年前,是否能够实现载人登月这一里程碑式的目标呢?来听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的解读↓↓↓

  “羲和号”登天探日

  已取得多项科学成果

  关于探日,“羲和号”的登天探日,继“嫦娥五号”成功实现月球采样返回,“天问一号”成功实现对火星的“绕、落、巡视”探测之后,在一年的时间之内,对太阳系中的地球、行星以及太阳这颗恒星的探测实现了全覆盖。目前,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实验卫星“羲和号” 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和科学实验成果。

  “羲和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实验卫星,经过三个多月的在轨测试和实验,“羲和号”已经完成了卫星平台技术验证40多次,对太阳进行了探测成像290多次,验证了多项关键技术,卫星的平台及有关载荷工作稳定正常,功能和性能满足研制总要求。

  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 赵坚:在太阳科学探测方面,这是在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得了太阳H-α谱线,全日面的H-α波段的光谱图像。太阳的H-α谱线是光子与氢原子相互作用后,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谱线,是太阳爆发时响应最强烈的一个谱线,能够直接反映爆发的特征。

  赵坚介绍,以前人类对太阳的观测,H-α谱线只能在地球上进行探测,但因为受到大气扰动,这个数据是不连续、不稳定的。现在通过卫星在轨进行探测,就可以去掉这些不稳定因素,对太阳进行高分辨率的观测和成像,对研究太阳爆发的动力学过程及物理机理提供关键数据,有望获得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产出。

  • 相关阅读
  • “五个一百”:回望一整年让人“破防”的感动

      央视网消息:2021年,“破防”一词火了,因为这一年有太多太多让我们热泪盈眶的时刻,向我们生动诠释了“英雄来自人民,平凡铸就伟大”。  1月28日,由中央网信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我,就是中国—...

    时间:01-29
  • 中国教育部:全面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行为

      中新社北京1月29日电 (记者 高凯)中国教育部29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近日,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恶意涨价、违规倾销课时等突出问题,教育部召开全国视频会议,部署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

    时间:01-29
  • 国家医保局回应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涉嫌骗取医保基金问题

      中新网1月29日电 据国家医保局官方微信29日消息,针对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涉嫌篡改肿瘤患者基因检测结果骗取医保基金的情况,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负责人表示,前期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国家医保局督促深...

    时间:01-29
  • 总书记三次考察能源企业释放明确信号

      第一观察 | 总书记三次考察能源企业释放明确信号  1月2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考察调研。这是近一段时间以来,总书记地方考察期间第三次调研能源企业。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

    时间:01-29
  • 国家卫健委:我国本土疫情呈局部散发 但总体保持平稳

      中新网1月29日电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29日表示,目前,我国本土疫情呈现局部零星点状散发,但总体疫情保持平稳,部分地区发生的本土聚集性疫情有的已经扑灭,有的正在有序的处置过程中。1月29日...

    时间:01-29
  • 国家卫健委:北京丰台疫情目前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期

      中新网1月29日电 (张依琳)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发布会,介绍节日期间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目前,我国本土疫情呈现局部零星点状散发,但总体疫情保持...

    时间:01-29
  • 国家卫健委:群众返乡如遇层层加码可反映

    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 张依琳 摄  中新网1月29日电 (张依琳)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发布会,介绍节日期间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国务院联防...

    时间:01-29
  • 国家卫健委: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

    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 张依琳 摄  中新网1月29日电 (张依琳) 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发布会,介绍节日期间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国务院联...

    时间:01-29
  • 教育部:完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严厉打击买卖生源等行为

      1月29日,教育部官网公布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坚持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严厉打击虚假宣传、买卖...

    时间:01-29
  • “五个一百”为奋进的中国汇入网络力量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1月28日,由中央网信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我,就是中国——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年度发布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和网络平台播出。六年来,“五个一百”网络正...

    时间:01-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