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习近平的春节记忆·年俗篇

2022-02-08 21:15:52

来源:央视网

  编者按:“春节是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总会给人们带来新的憧憬。”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道出了春节文化的内核。中国人过年,过的是辞旧迎新的“时间之年”,更是向上向善的“文化之年”。

  在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央视网《人民领袖习近平》专栏推出系列特稿《习近平的春节记忆》,与您一起感受总书记的“过年范儿”。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百节年为首,中国人总是用最隆重、最充满仪式感的方式欢度新春佳节。

  办年货、贴福字、包饺子、拜年……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在绵延数千年的传承发展中,全国各地衍生出丰富多彩的过年习俗。

2022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山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这十年,每当春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总会走到群众之中,贺新春、送祝福,和大家一起品味年俗文化。

  过年的仪式感,从置办年货开始。

  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带着自己出钱采办的年货回到陕北梁家河。饺子粉、大米、食用油、肉制品,还有春联、年画……家家有份的年货里,饱含他记忆中的乡愁和对梁家河乡亲们的牵挂。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梁家河村看望父老乡亲。

  “陕北高原是我的根。”习近平迈出的人生第一步,就是来到了梁家河。在梁家河,青年习近平度过了七年艰苦却受益终生的知青岁月。在这里,他真正懂得了百姓,懂得了自己是黄土地的儿子。

  那些年,目睹百姓艰难、体会群众疾苦,习近平对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刻骨铭心。后来,他这样坦陈自己当时的质朴心愿:“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

  跟贫困群众的约定,习近平总书记都记在心里,念之,行之。每年,总书记送出的“年货”单里既有脱贫致富之良策,也有艰苦奋斗之干劲。如今,他当知青时的朴素心愿已经实现。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总书记说:“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四川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

  幸福中国年,当然少不了“福”字。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总书记历次春节考察,镜头定格的一幕幕温情瞬间中,经常会出现红红火火的“福”字。

  2018年2月,四川省成都市战旗村,正在义务为村民写春联的欧可洪特地写了一个独创的“福”字送给总书记:左边像个站立的人,右上方是一个房子,右下方有田。

  “我们这儿的老百姓都说,有人有房有田,就有福了。我把这‘福’字送您,祝福我们祖国在您的领导下,国泰民安。”

  总书记欣然接过“福”字,连连说好。

2019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2019年2月,北京市前门东区草厂四条胡同32号院,居民侯雅明现场写下一副春联,给总书记拜年。

  “这副春联就是我们前门地区四条胡同的名字——青云、翔凤、好景、兴隆,它寓意着在青云直上的天气里,胡同里飞着五彩金凤,大家实现了美好的愿景,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兴隆。”

  总书记兴致勃勃,高兴地拿起一幅红底金色大“福”字,亲自贴到门上,给这里的老街坊们拜年。他深情地说:“中国共产党的追求就是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让我们共同努力!”

  次日,在北京卫戍区支援保障大队警卫勤务一中队,上士袁文魁也现场书写“福”字敬送习主席,表达战士们对习主席的新春祝福。红色宣纸上,喜气满满的“福”字两边还盖着两枚金灿灿的印章,镌刻着“强军梦”和“警卫战士忠于党”……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总书记肩上扛的,心里惦记的,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福祉。

2022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山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春节走亲戚,是中国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习俗。拜年时一句“过年好”,唤起人们最温暖的情愫。

  年味渐浓之时,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奔波在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干部群众的路上。在地方,他入乡随俗,以当地民风民俗同大家一起喜迎新春。用老百姓的话说,“总书记没有一点架子,到家里就跟走亲戚一样”。

2014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内蒙古调研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

  2014年,在内蒙古冬季那达慕“五畜祈福”仪式上,总书记用无名指蘸上银碗盛着的鲜牛奶弹了三下,以蒙古族传统方式为少数民族同胞、全国人民祈福。

  2016年,在江西神山村,总书记拿起木槌同村民一起打糍粑。糍粑越打越黏,日子越过越甜,总书记深情嘱托随行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要让为人民共和国诞生作出重要贡献的革命老区发展得更好。

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

  2020年在云南司莫拉佤族村,总书记按照当地习俗敲响三声佤族祝福木鼓,祝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海升平。

  2022年1月26日,农历辛丑年腊月二十四。

  年根儿下的山西汾西县段村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漫天飞舞的洁白雪花,伴着红艳艳的灯笼、喜庆的春联,更添年滋味。乡亲们热情敲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南威风锣鼓,迎接前来考察慰问的习近平总书记。鼓声如雷、粗犷豪放;钹音清脆、荡气回肠;锣鸣镗镗、排山倒海;人民群众,喜气洋洋……总书记勉励大家:“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衔接好,使农村的生活奔向现代化,越走越有奔头。”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年俗,带着传统的记忆和味道,又与时代一路同行;其中蕴含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从中我们可以找寻到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和延续的根和魂。

  虎步奔腾开盛景,笃行不怠续华章。新的一年,一起向未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 相关阅读
  • “冬奥里有浓浓的年味,年味里有赛事的精彩”

      当冬奥会邂逅中国年,网友热议——  “冬奥里有浓浓的年味,年味里有赛事的精彩”  2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运动再度携手,奏...

    时间:02-09
  • “昆仑号”面世记

      科研团队夜以继日攻坚克难,世界首台千吨级高铁架桥一体机——  “昆仑号”面世记(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图①:罗九林(前)在现场进行测量工作。  图②:万鹏(右)在现场指导组装工作。  资料照片  图...

    时间:02-09
  • 京张高铁冬奥列车预计运送旅客20万人次

      本报石家庄2月8日电 (记者张志锋)记者从铁路部门获悉:1月21日至3月16日冬奥服务保障期间,京张高铁冬奥列车预计运送各国运动员、技术官员和持票旅客20万人次。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承担连通北京、张家口两地...

    时间:02-09
  • 中国与世界“一起向未来”(望海楼)

      北京冬奥会如约而至。2月4日至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为来华出席开幕式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王室成员及国际组织负责人举行欢迎宴会,并密集举行多场面对面会晤。从北京冬奥赛场,...

    时间:02-09
  • 去年我国研发投入约2.79万亿元

      去年我国研发投入约2.79万亿元(新数据 新看点)  基础研究经费比上年增长15.6%  本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陆娅楠)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数据显示:根据初步测算结果,2021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以下...

    时间:02-09
  • 携手共创冰雪奇迹(暖闻热评·冰雪人物③)

      【人物】冬奥场馆建设者  【故事】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在举办。分布在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的12个竞赛场馆,3个冬奥村、主媒体中心等非竞赛场馆,备受瞩目。这些场馆在建设过程中展现出惊艳世界的“中国速...

    时间:02-09
  • 推动“双减”进一步发挥实效(人民时评)

      “双减”减去的负担实实在在,为家长的焦虑情绪打开了纾解窗口,也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地在作业管理、课后服务和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寒假...

    时间:02-09
  • 让事业激励人才(人民论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践证明,推进事业、谋划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雄厚的人才实力。新春已至,许多行业在聚才引才兴才上出真招实招,为虎年的奋斗铆劲蓄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

    时间:02-09
  • 最高法:法院错误处置执行财产可申请国家赔偿

      中新网2月9日电 据最高人民法院网站消息,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涉执行司法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明确,人民法院在执行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过程中,...

    时间:02-09
  • 交通部门优化服务 确保务工人员平安返岗

      春节假期过后,各地迎来返岗返工高峰。各地交通部门优化运输服务,确保务工人员能够如期、平安、顺利返岗。  广东交通部门延长了广州火车站、广州南站等交通枢纽站场的部分公交线路服务时间,并在高铁到达高峰...

    时间:02-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