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2022年中国航天发射任务将实现多个“首次”

2022-02-10 14:59:5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构型长征八号火箭将执行一箭22星发射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1年)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目前正在海南文昌发射场进行发射前的测试工作。此次发射的长征八号采用了全新的构型,将一次发射22颗卫星。

  长征八号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当中的最新型号,可以承担80%以上的中低轨发射任务。据介绍,长征八号遥二火箭将于二月底至三月初在文昌发射场择机发射。此次任务是长征八号火箭不带助推器的新构型首飞。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副主任设计师 陈晓飞:虽然说长八遥二是一次新构型,但是长八遥一的设计当中,其实已经兼顾了有助推器和没有助推器两种状态。我们最开始就践行了一种模块化的一个设计思路,所以时间比较短的情况下,还能高效完成一个全新火箭的设计。

  据介绍,此次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将发射22颗商业卫星,这也将创造我国一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除了长征八号遥二火箭外,长征八号今年还将完成一发火箭总装,七发火箭投产工作,为后续以互联网星座组网等重大工程做好支撑。

  长征十一号火箭今年将进行两次海上发射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今年我国海上发射能力将进一步提高,长征十一号火箭将进行两次海上发射。同时,新型商业火箭捷龙三号首飞也将在海上完成。

  据介绍,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能够大幅解决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安全性问题;同时,可以灵活选择发射位置,从而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卫星的发射需求。今年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将进行两次海上发射,将进一步提升发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形成简洁、高效的海上发射能力。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十一号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 龙威:后续我们也想通过再多打几发,形成海上发射固定的模式,提高效率。

  此外,我国新型商业运载火箭捷龙三号将在今年进行首飞。捷龙三号是一款“高性价比、高可靠、快履约、快发射”的中低轨道固体火箭,500公里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5吨。此次首飞,捷龙三号将采用全新的发射平台在海上进行发射。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十一号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 龙威:捷龙三号火箭的能力同等能力相当于是长十一火箭运载能力的三倍,瞄准8月底完成首飞。它是一个全新的发射支持系统,它要验证这个大吨位的火箭在海上这种热发射的安全性技术。

  • 相关阅读
  • 广西百色疫情防控已至窗口期 辽宁新增20例本土确诊

      (抗击新冠肺炎)广西百色疫情防控已至窗口期 辽宁新增20例本土确诊  中新社北京2月10日电 综合消息: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0日通报的疫情信息,中国内地2月9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9例,其中本土病例7例均...

    时间:02-10
  • 北京支持境外专业人员来京创新创业 破除职业资格障碍

      中新网北京2月10日电 (记者 杜燕)为吸引和集聚国际人才、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出了以“三个目录”为代表的多项创新举措,努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向全球释放“您...

    时间:02-10
  • 中方回应立陶宛外长涉华负面言论:立应纠正自身错误,而非混淆是非

      中新社北京2月10日电 (记者 黄钰钦)针对立陶宛外长近期呼吁全世界抵抗中俄“侵犯人权”的行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立陶宛应该做的,是正视客观事实,纠正自身错误,而不是混淆是非、...

    时间:02-10
  • 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对称如何验证?中国LHAASO刷新检验记录

      中新网北京2月10日电 (记者 孙自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宇宙中物质运动最快的速度是光速,这一限制有没有可能被打破?科学家们称,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洛伦兹对称性的破缺来检验。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时间:02-10
  • 科学家揭示青藏高原中央谷地形成及隆升历史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记者张泉)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日前定量恢复了青藏高原中央谷地3800万到2900万年前的隆升和消亡过程。相关成果1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在线发表。  数千万年...

    时间:02-10
  • 哈工大创新成果实现可持续海水淡化

      中新网哈尔滨2月10日电 (记者 史轶夫)哈尔滨工业大学10日发布消息,该校环境学院马军院士团队与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赖志平教授团队联合攻关,在膜法水处理技术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工作设计合成超高...

    时间:02-10
  • 来自“天问一号”的冬奥祝福,原来是“宇宙级自拍”

      来自“天问一号”的冬奥祝福,原来是“宇宙级自拍”  新华社上海2月10日电(记者张建松)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一份来自火星轨道上的祝福,穿越了3.2亿千米的漫长星际旅程,到达地球。正在执行我国首个行星际探...

    时间:02-10
  • 国风遇见冬奥 尽显文化自信

      【地评线】国风遇见冬奥 尽显文化自信  立春之日,冬奥启幕。2月4日晚,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北京“鸟巢”,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魄与豪迈,奥运五环破冰而出的新意与温柔,在冰与雪的浪漫故事中,第24届北京冬奥...

    时间:02-10
  • “冰”纷之春,精彩无限

      【地评线】漫评:“冰”纷之春,精彩无限  2月4日,2022北京冬奥会拉开帷幕,此时正逢中国传统新年,更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91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的近3000名运动员参赛,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勇于挑战自我,激...

    时间:02-10
  • 北京将多措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加强前沿科技保护

      中新网北京2月10日电 (记者 杜燕)北京将制定和落实《“两区”建设知识产权全环节改革行动方案》,从提升司法保护水平方面、加强前沿科技保护、增强知识产权全球影响力等方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增强知识产权...

    时间:02-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