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智慧地铁”给出行带来好体验

2022-02-14 03:55:5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智慧地铁”给出行带来好体验(网上中国)

  智能导航、刷脸进站、自动测温、数字阅读、数字艺术馆……如今,科技范十足的“智慧地铁”给人们出行带来好体验。得益于数字技术运用,地铁不仅是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更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提供丰富周到的人性化服务。

  新技术广泛应用

  在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地铁”在各地迅速发展。

  智能客服中心、客流热力图观测、一键开关站、智能照明……天津地铁6号线二期渌水道站具备20项智慧功能,设在车站中控室的“智慧车站综合运营平台”堪称“最强大脑”,工作人员通过该平台可以看到车站整体布局,及时发现站内各种情况。站内传感器可全天监测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温湿度、PM2.5等各项数值,环境智能照明和风水联动系统能有效节约用电量,提高能源管理效率。作为天津首条全自动运行的地铁线路,6号线二期还具备自动唤醒发车、清客、折返、回库休眠、障碍物检测、防撞预警等功能。

  更“聪明”的地铁,也更有“人情味”。在西安地铁6号线郭杜西站,有一位特殊的站务员“青青”。作为智能云站务员,“青青”结合了人工智能与虚拟真人形象,兼具触摸屏幕操作和语音交流操作模式。针对乘客提出的问题,智能云站务员会自动判断语义,并定位到对应的业务界面。记者了解到,西安地铁6号线是全国地铁首条全线采用智慧安检系统的线路,通过智能识别、智能判图、集中判图、智能联网等技术,实现人、物智能同检。

  在时速可达160公里的广州地铁18号线上,乘客只需在广州地铁APP上实名注册个人信息,并绑定微信支付,便可通过“刷脸”迅速通过闸机,免去手忙脚乱找卡刷卡的烦恼。高峰期客流拥堵时,手机APP、车站广播、电子导引屏、自动扶梯等设备会自动联动控制,实时显示各个车厢拥挤度,即时引导乘客到人流密度低的车厢乘车。

  开启数字阅读之旅

  “智慧地铁”还有满满的文艺范。例如,长沙地铁溁湾镇站建起一座数字艺术馆,这是全国首座地铁数字艺术馆。在2000平方米的地铁站换乘空间里,6个大型立体LED艺术装置林立,原本的地铁通勤空间变身充满科技感的艺术空间,成为展现长沙人文风情的艺术长廊。此外,广州地铁三号线“悦读地铁·码上阅世界”数字悦读专列开通运行期间,市民可以扫码开通、绑定广州图书馆读者证,免费阅读《时间简史》《追风筝的人》等18本经典电子书,在乘坐地铁时开启数字阅读之旅。

  “随着‘智慧地铁’日新月异的发展,地铁核心功能及相关外延功能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一方面,作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工具,地铁的智能化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更多便利。另一方面,人流量巨大的地铁与数字技术相结合,能提供生活休闲、文旅消费、广告社交等更多新应用场景,在推动文化传播、促进商业生态发展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地铁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场所之一。面对大批流动人群,各城市地铁各显神通,推出形式多样的智能化系统,为防疫作出积极贡献。例如,深圳地铁安检具备“一键上报”功能,能将体温异常等特殊情况以最快速度提供给地铁指挥中心,为联防联控、精准施策提供“靶向”。福州地铁引进的智能人体测温声光摄像机,能捕捉每一名乘客的体温并进行标记,在避免近距离接触的同时,提升乘客进站效率。

  让乘客轻松享受“数字交通”

  交通运输部日前印发的《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5年实现交通设施数字感知、信息网络广泛覆盖、运输服务便捷智能、行业治理在线协同、技术应用创新活跃、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等6大目标。

  数字化是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要素。地铁是城市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建设“智慧地铁”,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轨道交通产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交通强国提供助力。

  面对“智慧地铁”面临的发展新机遇,中国多地积极开展相关探索。北京地铁联合业内专家学者,发布《首都智慧地铁发展白皮书(2020版)》,明确到2035年,实现首都地铁全方位智慧化,建成适应首都超大城市现代化的智慧化骨干交通系统。武汉地铁与中国移动、华为公司联合成立5G智慧城轨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同推进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在武汉轨道交通上的应用和实践,助力武汉“智慧城市”建设。上海地铁14号线和18号线依托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实现5G网络全覆盖,方便乘客轻松便捷地享受地铁“智慧生活”。

  记者了解到,“智慧地铁”改造和建设工程未来有三大趋势:一是高技术性。地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刚需”,可以作为一些新技术的试点场所。例如,一些地区将地铁作为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支付场景。二是安全性。智慧出行,保障乘客安全始终是重要前提。三是人性化。地铁的智能化及数字化发展,应与人民日常生活需求紧密结合,始终服务于国计民生。

李嘉宝

李嘉宝

  • 相关阅读
  • 逐梦新征程 奋进向未来

      ——2022新开局看“筑梦中国”新跨越  作者:于佳欣 刘夏村 周圆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马兰花儿童合唱团”用希腊语...

    时间:02-14
  • 人依旧 元宵灯近长街红

    赏花灯 听秦腔 品美食人依旧 元宵灯近长街红  作者:柏桦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南广场上可爱的“冰墩墩”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围观、拍照。 记者 柏桦摄  俗话说,不出十五都是年。尽管人们已开始...

    时间:02-14
  • 2021年教育部认定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38所

      中新网2月14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日前,教育部发布通知称,2021年,教育部认定并命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38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40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28个、全国青...

    时间:02-14
  • 31省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04668.7万剂次

      中新网2月14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微信公众号消息,截至2022年2月13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04668.7万剂次。资料图为2021年8月21日,江苏南京,中学生接种新冠病毒疫...

    时间:02-14
  • 应对风雪严寒 交通部门用心用情做好运输服务保障

      新华网北京2月13日电(记者 雷东瑞)记者今日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了解到,春运第28天,全国预计发送旅客2664万人次,其中铁路660万人次,公路1850万人次,水路40万人次,民航114万人次。全国高速公路...

    时间:02-14
  • 2020年全国各类事故起数比2015年下降43.3%

      中新网2月14日电 日前,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规划》提到,“十三五”时期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应急救援效能显著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  应急管理...

    时间:02-14
  •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2021年...

    时间:02-14
  • 【新春走基层·总书记到过我们家】马鞍山村: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在内蒙古燕山山脉深处有一个叫马鞍山的村庄,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时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如今,这里的产业发展得怎么样?村民生活...

    时间:02-14
  • 封关运作准备关键之年,海南自贸港将重点提升哪些能力?

      新华社海口2月14日电 题:封关运作准备关键之年,海南自贸港将重点提升哪些能力?  新华社记者陈良杰、王晖余、吴茂辉  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周,走进海南各市县、厅局,“能力提升”正成为广大干部讨论的“热...

    时间:02-14
  • 江苏苏州病毒溯源为奥密克戎变异株

      在2月14日举行的苏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苏州市疾控中心通报:目前病毒的初步分析结果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相关全基因测序比对工作正在进行当中,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对重点风险场所和重点人群的排查工...

    时间:02-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