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国医大师卢芳:治好疑难病,是我最快乐的事

2022-02-16 06:07:46

来源:人民日报

  “治好疑难病,是我最快乐的事!”(走近国医大师 )

  人物小传

  卢芳,1939年生,黑龙江肇东人,祖父业医,继承家学,2017年入选第三届国医大师。

  他提倡“辨病与辨证结合”,提倡脾胰同治法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擅长治疗内科杂病,毕生致力于在继承基础上进行中医药创新。

  卢芳83岁,两鬓斑白,出行需靠轮椅,但在问诊时,仍精神矍铄,目光如炬。

  “你别急,咱们先聊聊天。”察觉出患者的焦虑,卢芳以“唠家常”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让患者讲述病情,丝毫没有名医的架子。

  几番问询下来,他耐心对患者说:“我回去琢磨一下配方,我们一起努力,把你的病治好。”尽管有着丰富的经验,遇到难题新题时,卢芳总要钻研一番,再为患者开出最适合的药方。

  幼承庭训,医者仁心

  《药性赋》《汤头歌诀》《医宗金鉴》……幼年开始,卢芳就跟在身为民间中医的祖父身边,诵读经典论着,潜移默化中,他渐渐开始对中医产生兴趣。

  卢芳回忆,小时候,农村不少孩子早早下地种田,读书是一种奢侈。家人的支持,是卢芳早年求学路上的最大动力。穿着透风的棉裤熬过冬天,嚼着发硬的玉米饼寒窗苦读,卢芳从不说苦。

  高考时,成绩优异的卢芳选择了中医学院作为志愿。大学时代,卢芳被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深深吸引,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医知识。宿舍每天准时熄灯,他经常在半夜起床温习功课,回宿舍时,天色已然微亮。

  卢芳知道,每个月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父母辛苦省下来的。“我每天都拼命地读书,如果不能多学一点中医知识,就感到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身贫寒,让卢芳对家庭条件较差的患者,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一次,患者还未进来,家属便在门外泣不成声。只见一个年轻的女孩被推了进来,浑身红肿。问诊室里,七八位大夫围坐一桌,却迟迟拿不定主意,一番讨论后,大家齐刷刷望向卢芳。

  “病状的确很罕见。”卢芳眉头紧锁,思考良久,开了几服药。

  “我们把全省的医院都走遍了!不少人说治不了,但我们借钱也想再试一试。”听患者家属讲起家里的不易,卢芳又默默减免了一半费用。

  专攻疑难,守正创新

  从医六十载,卢芳致力于治疗疑难杂症,在积累研究的数千病例中,他发现不少疾病很麻烦。“哪儿都看了,谁都瞧了,就是治不好。”卢芳解释道。

  50多年前,卢芳的邻居吴大娘得了三叉神经痛,发作时痛苦不堪,遍寻名医,始终不见好转。彼时,年轻的卢芳并不出名,也缺乏治疗这类疾病的经验。

  “我就去图书馆翻阅古籍文献,一页页地看,在一本古籍中发现,所描绘的病征和三叉神经痛特别相似,需用一味药材入药。”卢芳如获至宝,但喜悦却很快落空——药方中加了这味药,吴大娘却依旧不见好转。

  经过反复衡量和大胆尝试,加上卢芳上门实时观察,经过治疗,吴大娘病情终于有了好转。

  经过对三叉神经痛的认真钻研,卢芳总结出辨证分型治疗法,将该病归结为风火型、血瘀型、风寒型三种症型,采用辨证分型治疗,其为三叉神经痛研制的“颅痛宁”获得了黑龙江省政府科技成果奖。

  卢芳还提出“辨病与辨证结合”,并倡导通过脾胰同治法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他将经验方剂成果转化为药品4种,用于消解患者病痛。

  10多项科研奖项和发明专利背后,是卢芳对疑难病症的执着钻研。翻开卢芳的病历记录手册,“追访”“随访”“回访”——这些词语十分常见,有的间隔数月,有的则长达10年,“对疑难病症的回访,既是对患者负责,也便于我们研究药方药效。每个患者的病症都记在我的脑子里,治好疑难病,是我最快乐的事!”

  “中医要精通,西医要通晓,同时还要坚持创新,只守着老方法可不行。”卢芳认为,中医要坚持创新、刻苦钻研,将中西医各自优势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扬光大。

  著书立说,桃李满园

  上世纪70年代,卢芳将自己的临床经验汇集为《内科辨病与辨证》一书,有西医诊断,有中医分型,用病因病疾示意图的方式展示出来。

  白天事务繁忙,他就熬夜写,屋子里床上桌上堆满文稿:“夜深人静效率高,一晚上能写6000到10000字。”

  “他写书那段时间,常常一言不发。有次我给他炒鸡蛋,错把小苏打当成盐,他边吃边看资料,完全没吃出来。他对中医事业的执着热爱,可以说到了痴迷的程度。”老伴儿王玲芬回忆说。

  该书于1979年出版发行,全书25万字,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将西医对疾病的理解与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相结合进行分析阐述。

  “我的朋友分两大类,一类是患者,一类是学生。”在卢芳看来,学生有成就比自己有成就更让人高兴,他常对学生们说:“我不做老师,我只做你们的梯子。”他连续6次被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培养中医人才数百名,收获满园桃李芬芳。

  “问诊时,为了在有限时间里多看几个患者,老师常常一口水也不喝,一上午不上厕所。他视患者的疾苦为自己的疾苦,遇到疑难病例,不吃不睡也要想出办法。”学生孙奇感慨地说:“在大学,学生慕名去上老师的课,面积再大的阶梯教室,只要卢老讲课,也坐得满满当当。”

  “中华医学瑰宝是我生命之根,我愿用我毕生的心血和汗水,去浇灌它,让它发扬光大,生根、开花、结果,为民造福。”

  不久前,卢芳的孙女刚刚考取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得知消息后,卢芳兴奋不已,他将一首小诗发给孙女,想与她共勉——

  “毕生恒心无他愿,立足本职心血献。振兴中医不可怠,闻鸡起舞早着鞭。”

  本报记者 方 圆 张艺开

  • 相关阅读
  • 中方谈俄乌边境局势:美方炒作战争威胁给乌国内带来严重冲击

      中新网北京2月16日电 (记者 黄钰钦)针对俄罗斯乌克兰边境局势,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方炒作战争威胁、制造紧张空气,给乌克兰国内经济社会安定和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冲击。  有记者提...

    时间:02-16
  • 澳媒称太平洋岛国媒体面临中国压力?外交部:刻意散布虚假信息

      2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负责人在一场公开听证会上说,太平洋岛国的公共广播机构正面临来自中国的压力,要求他们播放中国政府制作的内容,请问外交部对此有何评...

    时间:02-16
  • 外交部:希望美西方停止虚假信息攻势

      2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俄军队正调离俄乌边境和克里米亚,此前西方媒体一直猜测俄入侵乌克兰的日期。对此中方有何评论?  汪文斌表示,连日来美方炒作战争...

    时间:02-16
  • 多地通知延期错峰开学 返校需持核酸阴性证明

      中新网北京2月16日电(任靖)近期,由于受到散发疫情的影响,多地发布通知延期开学、错峰返校。部分地区要求师生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校,另有地区部署新学期开展在校师生核酸检测定期抽检,实现核酸检测...

    时间:02-16
  • 科技部:科技冬奥将对“后奥运时代”发挥积极作用

      (北京冬奥会)中国科技部:科技冬奥将对“后奥运时代”发挥积极作用  中新社北京2月16日电 (记者 李纯)16日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的科技冬奥有关情况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祝学华表示...

    时间:02-16
  • 31省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05699.7万剂次

      中新网2月16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截至2022年2月15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05699.7万剂次。资料图:高校师生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时间:02-16
  • 意大利疫情趋缓 中使馆吁在意中国公民勿放松防疫

      中新网北京2月16日电 据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微信公众号消息,当前意大利疫情形势逐步趋缓,每日新增确诊数有所下降,意政府陆续出台取消户外强制佩戴口罩等规定,防疫措施有所调整和放宽。  为了广大旅意同胞的...

    时间:02-16
  • 治理执行乱就要敢于刀刃向内

      治理执行乱就要敢于刀刃向内  如果说此前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只是将错误执行的板子打到执行人员身上,那么这次司法解释则是要将错误执行的板子直接打到法院身上来  □ 谭秋桂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

    时间:02-16
  • 联播+丨法治兴则民族兴 数读总书记重磅部署

      2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该篇文章是2021年12月6日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

    时间:02-16
  • 依法调解是化解乡村矛盾的务实办法

      依法调解是化解乡村矛盾的务实办法  乡村百姓祖祖辈辈朝夕相处,难免磕磕碰碰,如何化解基层百姓因鸡毛蒜皮小事产生的纠纷,是考验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试金石。  近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河南清丰县专...

    时间:02-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