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普查“类地行星”搜寻“流浪地球” 中国科研人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2022-02-17 11:23:48

来源:新华网

  普查“类地行星”搜寻“流浪地球” 我国科研人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新华社上海2月17日电(记者张建松)茫茫宇宙中,迄今所知唯一拥有生命的行星——地球,是不是唯一孤独的存在?在遥远的宇宙深处,真的有“流浪地球”吗?

  面对人类亘古追问,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100多位科研人员,在中科院战略先导项目“地球2.0”支持下,拟对银河系类地行星进行“普查”,目前正在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地球2.0”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葛健教授说:“我们的核心目标,是发现位于不同轨道上的大量类地行星样本,包括发现第二个‘地球’(即‘地球2.0’)——处于类太阳恒星的宜居带内、地球大小(0.8-1.25地球半径)的行星;旨在解答三个基本问题,‘地球2.0’在宇宙中有多普遍?地球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流浪地球’又是如何起源的?”

  葛健介绍,作为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之一,行星是生命和文明的摇篮,对行星的探测及其形成演化的研究,承载着人类渴望揭开生命起源和寻求地外生命的强烈愿望。近20年来,系外行星研究极速发展和关键技术逐渐成熟,已经将人类推到了发现“第二个地球”的关键路口。尤其是“凌星法”和“微引力透镜法”观测,对小质量行星探测具有高度敏感性。

  “地球2.0”项目将首次结合这两种先进的观测方法,自主研制6台30cm口径、500平方度广角凌星望远镜和1台30cm口径、4平方度的微引力透镜望远镜,通过搭载在科学卫星上,发射到日-地拉格朗日L2点处,利用超大视场和超高精度的光学测光,对银河系内类地行星进行大规模普查。

  据葛健介绍,来自国内外30多所大学和研究所200多位天文学家参与的卫星科学团队,目前已完成卫星项目的科学目标研究;卫星的技术团队也已经完成载荷、超高精度导星和卫星平台的设计方案。

  除此之外,卫星工程方案中还有两个关键技术需要攻关:卫星姿态超高稳定度控制和超高精度CMOS测光相机。在卫星姿态方面,团队已完成卫星飞轮隔震系统的地面试验验证,将于今年4月开展在轨验证;在超高精度测光相机技术方面,已完成单探测器相机空间样机的实验室组装,正在开展性能测试。“我们希望在关键技术完成攻关并得到验证以后,‘地球2.0’项目能顺利进入工程立项。”葛健说。

  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发现一个“地球2.0”。但天文学家确信类地行星(包括“地球2.0”)的存在,而且存在于非常广大轨道范围,从灼热的恒星附近一直到极寒的太空。通过开普勒望远镜,天文学家在一些较安静亮星周围,已经找到了300多个轨道短(少于20天)、但大小与地球类似的固体行星。

  “与超级地球不同,这些行星很可能是在原恒星气体盘完全消散后,碰撞而成,因此和地球起源最为类似,这些被称为‘亚地球’的行星,可能分布在不同轨道上。而那些位于宜居区内的‘亚地球’,很有可能就有我们一直想搜寻的‘地球2.0’。”葛健说,“我们不仅想找到首个‘地球2.0’,还想通过‘凌星法’和‘微引力透镜法’,找到大量热的、湿的、冷的‘地球’,以及被逐出行星系统的‘流浪地球’”。

  业内专家认为,“地球2.0”项目实施以后,将会使人类获得最大的类地行星样本库。通过对各类类地行星样本进行深入分析,天文学家有望能揭开类地行星和流浪行星的起源之谜;通过后续地面和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测量和研究“系外地球”的质量、密度,以及它们上面的大气、海洋和宜居性特征,甚至有望发现系外生命迹象,将系外行星科学研究跃升到“地球时代”。

  • 相关阅读
  • 全新量子计算软件发布 国产量子计算软硬件结合迈出重要一步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记者张泉)中科院软件所团队日前发布全新量子计算编程软件——isQ-Core,并成功部署至世界领先的超导量子硬件平台,标志着国产量子计算软硬件结合迈出重要一步。  “量子计算软件是连接用户...

    时间:02-17
  • 外交部:中方支持一切符合《新明斯克协议》方向和精神的努力

      昨天,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再次批评了渲染“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做法,表示已经很久未见如此大量的虚假信息、污蔑和谎言集中出现。但美方声称,俄进一步军事“侵略”乌克兰的风险仍然存在。对此,在今天(1...

    时间:02-17
  • 外交部:美方应该深刻反思解决国内的系统性种族歧视问题

      2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美国启动了针对中国行动计划的审查的相关问题提问。  汪文斌表示,无论是所谓的中国行动计划,还是美国的甚嚣尘上反亚裔言行,都是美国内系统性恐怖歧视问...

    时间:02-17
  • 新发现翼龙食团:1.6亿年前这种翼龙爱吃古鳕鱼

      新发现翼龙食团:1.6亿年前这种翼龙爱吃古鳕鱼  无法消化的食物,会在消化道里积存成小团后被吐出来,科学家最近发现,1.6亿年前翱翔天空的鲲鹏翼龙具有这样的习性。这是在翼龙中首次发现证实食团的存在。依据...

    时间:02-17
  • 产业总产出超1.2万亿元 上海将建世界一流“设计之都”

      中新社上海2月17日电 (记者 郑莹莹)上海这座城市,有经济、金融、科技创新等诸多发展标签,17日,上海又亮出一张发展新名片——设计。上海当天召开会议,正式宣告开启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建设新篇章。  上海市...

    时间:02-17
  • 上海出台行动计划 加快建设国际标准化高地

      中新网上海2月17日电 (记者 许婧)在17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陈通介绍了《上海市标准化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相关情况,指出上海将加快建设国际标准化高地,着力增加高水平...

    时间:02-17
  •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闭幕

      中新网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 李纯)“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16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闭幕仪式。据馆方介绍,军事博物馆将建成新的永久性抗美...

    时间:02-17
  • 元宵节后广铁开行10趟夜间高铁 助力返岗复工

      中新网广州2月17日电 (郭军 曾小贤)2月16日22时20分,从怀化南站始发的G9531次列车,途经邵阳杨桥站、衡阳东站,历时3小时52分到达目的地广州南站。这是广铁集团元宵节后开行的首趟夜间高铁。  “我以前都没坐...

    时间:02-17
  • 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任深圳大学校长

      中新网深圳2月17日电 (朱族英)据深圳大学官网17日消息,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已任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此前为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公开资料显示,毛军发,男,汉族,1965年8月生,湖南邵阳人,工学博士,教授...

    时间:02-17
  • 珠江委连续17年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

      中新网广州2月17日电 (记者 王坚)记者17日从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下称“珠江委”)获悉,该委已于16日召开2022年工作会议。会上介绍,2021年,珠江委已连续17年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有力应对东江、韩江流域...

    时间:02-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