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新时代新征程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前进号角

2022-02-18 06:08:18

来源:人民日报

  新时代新征程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前进号角(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

  核心阅读

  躬逢伟大时代,心系民族复兴,文艺工作者肩负着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使命任务,理应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沐春风而踔厉奋进,仰北斗以勇毅前行

  在意气风发地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我国文艺不仅要有体量的增长,更要有质量的提升

  自觉立德修身、崇德尚艺,把艺术追求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以坚定的信仰追求、卓越的艺术创造,绘就时代华彩、奏响时代强音,努力以高尚的道德操守、独特的人格魅力,引领社会风尚、赢得人民热爱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切的关怀关爱和殷切期望,让我们如沐春风、备感振奋、深受鼓舞。我们要加强理论武装,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导创作,把讲话精神切实转化为推动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的新作为。

  高举思想之旗、精神之旗,以新风貌踔厉奋进新征程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引,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要求。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回顾历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每一次创新发展,都有力地促进了文艺创作的繁荣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篇章,为我们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提供了思想武器。

  科学理论是指引文艺奋进的光辉旗帜,也是文艺工作者最好的营养剂。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广阔舞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文艺提出了崭新要求,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为文艺创作敞开了光明前景,也给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灵感来源和创作题材。躬逢伟大时代,心系民族复兴,文艺工作者肩负着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使命任务,理应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沐春风而踔厉奋进,仰北斗以勇毅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遵循。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文艺工作者的基础课、必修课。学深学透这门课,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当代中国文艺的现实逻辑和历史使命,才能正确回答新时代文艺“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才能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引下,我国文艺事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与深刻认识党领导文艺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结合起来,与新时代文艺肩负的职责使命和创作重点贯通起来,真切感悟其充沛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系统掌握其蕴含的新时代文艺价值论、方法论和创作论,不断提高洞悉生活本质、把握时代脉动、领悟人民心声的本领,使学习贯彻过程成为坚守艺术理想、砥砺从艺初心的过程,把学习贯彻的实践转化为书写人民史诗、讲好中国故事的创作成果,以高尚的操守、文质兼美的作品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奏响复兴路上的奋进凯歌、人民赞歌、时代壮歌。

  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以新作为倾情讴歌新时代

  文艺以精神表达和审美建构为特征,是滋养心灵的清泉,能给人们带来独特的、深层次的文化满足和精神提升。在意气风发地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我国文艺不仅要有体量的增长,更要有质量的提升。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殷殷嘱托,坚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把高质量的文艺作品作为衡量文学家艺术家人生价值的重要尺度,努力破解制约文艺创作质量的关键问题,既解决文艺作品“有没有”“多不多”的问题,更解决“优不优”“精不精”的问题。要全面精准把握人民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及时关注人民随着时代和社会前进而不断发展的新需求,在审美领域、审美品质和审美形式上作出新的开拓,在创作形式、题材、体裁、风格、手法上作出新的突破,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不断推出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出来,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积极引领社会审美,弘扬主流价值,充盈人民精神生活。

  当前,我国文艺创作生产活跃,内容形式丰富,风格手法多样,涌现了一大批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有数量缺质量、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等问题依然存在;文艺评价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还有待提高;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和行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如何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弘气象,如何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如何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如何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如何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是摆在广大文艺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只有认真思考并加以破解,我们才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精彩的答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在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中,充分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深刻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展现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唱响昂扬向上的时代主旋律。

  我们要深刻认识“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的艺术真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生活作为创作的不竭源泉,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把创作实践深深扎根到生活之中,让文心与民心相融、文气与民气相通。2022年,文艺界将围绕“喜迎二十大,礼赞新时代”的主题,着力加强现实题材文艺创作,不断发掘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新人物,用多样化的艺术手法,定格奋斗者的高光时刻,展现拼搏者的精彩瞬间,呈现奉献者的生命光彩,用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精品力作,鼓荡人民之志,守护人民之心,回报人民之恩。

  我们要把握“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的深刻道理。中国人民历来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怀,中国文化自古就有海纳百川的鲜明特质,中华民族始终追求美美与共的大同境界。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以更为深邃的视野、更为博大的胸怀、更为自信的态度,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瞩目人类共同命运,通古今之变,融中外之长,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以艺术的方式表现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成功秘诀,展现中国人民创造“两大奇迹”的生动实践,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为人类文明奉献独具魅力的色彩与声响。

  弘扬天朗气清的行风艺德,以新风采充分彰显新担当

  文艺承担着成风化人的职责。文艺工作者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其自身修养不只是个人私事。文学家、艺术家是有社会影响力的,一举一动都会对社会产生影响。文艺行风是全行业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也是文艺工作者思想境界、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的整体反映,直接影响整个文化领域乃至社会生活的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艺界行风建设特别是文艺工作者崇德修身、从艺做人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提出了“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的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精神,牢记“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自觉立德修身、崇德尚艺,把艺术追求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以坚定的信仰追求、卓越的艺术创造,绘就时代华彩、奏响时代强音,努力以高尚的道德操守、独特的人格魅力,引领社会风尚、赢得人民热爱。

  正所谓“修辞立其诚”,永葆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是文艺工作者建功新时代的前提所在。要把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自觉摒弃低格调的搞笑、无底线的放纵、博眼球的娱乐、不知止的欲望,自觉杜绝走捷径、求速成、逐虚名的念头,自觉破除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幻想,自觉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言行,决不做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决不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决不能沾染铜臭气、当市场的奴隶。

  文艺创作是艰辛的创造性工作。每一部佳作的诞生,无不是心血的耕耘;每一次感动的掌声,无不是实力的展示;每一个动人的形象,无不是辛勤的塑造;每一次效益的增长,无不是品质的支撑;每一次声名的提升,无不是德艺的播扬。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们要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也要有“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的情怀。对正能量,要奏响黄钟大吕,敢写敢歌;对丑恶事,要举起如椽大笔,敢怒敢批。在襟怀和学识的贯通、道德和才情的交融、人品和艺品的统一中,奉献文质兼美的作品,树立德艺双馨的形象,积极营造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和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

  中国文联作为文艺行业组织,理应在行业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紧扣“做人的工作”这一任务,聚焦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的明确要求,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创新工作体系,建设更具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的文艺评价体系,强化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听党话、跟党走,加强对新的文艺组织和新的文艺群体的教育引导工作,引导青年文艺工作者守正道、走大道,多创新、出精品,挑大梁、当主角,努力造就新时代文学艺术的名家大家,让中国文艺的天空更加群星璀璨。

  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是我们党庆祝建党百年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作代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对文艺工作的新动员新部署。肩负重大责任、践行光荣使命,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定文化自信,牢记初心使命,辛勤创新创造,自觉立己铸己,开拓进取,服务奉献,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为不断推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李 屹

  • 相关阅读
  • 【每日一习话】团结合作是抗击疫情最有力的武器

      习近平: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蔓延。病毒不分国界,团结合作是抗击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全力挽救生命是当务之急。  这段话出自2020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的视频致辞...

    时间:02-18
  • 明查:斯坦福大学取消谷爱凌入学资格?

      明查|斯坦福大学取消谷爱凌入学资格?  速览  - 网传“斯坦福大学取消谷爱凌入学资格”的消息缺乏实证,CNN从未做过相关报道。这一消息最早可能来自推特用户@TianxiangWang5,目前仅在中文网络流传。  - ...

    时间:02-18
  • 装载中方援助抗疫物资的运-20运输机抵达所罗门群岛首都

      中新网北京2月18日电 2月18日,一架中国空军运-20运输机抵达所罗门群岛首都霍尼亚拉,机上装载中方援助的抗疫物资,包括32万剂检测试剂、20台制氧机、20台血氧仪、18万副手套、2万个护目镜、1万件防护服、100张折...

    时间:02-18
  • 上海:科学技术普及有法可依

      中新网上海2月18日电(记者 陈静)18日刚刚闭幕的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长期以来,上海在科普工作协调机制、科普资源开发利用、科普...

    时间:02-18
  • 专家:北京冬奥会成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

      (北京冬奥会)专家:北京冬奥会成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  中新社北京2月18日电 (记者 高凯)“通过使用大量光伏和风能发电、地方捐赠林业碳汇、企业赞助核证碳减排量等方式,圆满兑现北京冬奥会实现碳...

    时间:02-18
  • 官方:冬奥会开幕以来北京市空气质量持续优良

      (北京冬奥会)中国官方:冬奥会开幕以来北京市空气质量持续优良  中新社北京2月18日电 (记者 高凯)2022北京新闻中心18日举行“美丽中国·绿色冬奥专场”新闻发布会。中国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张大伟在发布...

    时间:02-18
  • 生态环境部:冬奥会“北京蓝”得益于“人努力”和“天帮忙”

      中新网2月18日电 18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美丽中国·绿色冬奥专场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张大伟表示,“北京蓝”成为冬奥会靓丽底色,得到国际国内社会一致好评。能够取得如此成绩,主要得益...

    时间:02-18
  • 青海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原巡视员、副局长王丽一审被判18年

      中新网2月18日电 据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官方微博消息,17日,青海省海东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对海东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青海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原巡视员、副局长王丽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滥用职权、巨额...

    时间:02-18
  •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全国通用吗?交通运输部回应

      中新网2月18日电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全国通用吗?对此,交通运输部18日在官方微信上做出解释称,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全国不通用,网约车应当在许可的经营区域内从事经营活动。  交通运输部指出,网...

    时间:02-18
  • 青海:地质灾害发生数量较前五年减近五成,违法占地面积下降

      中新网西宁2月18日电 (记者 张添福)违法占地面积较2019年下降79.88%、选取422处高风险隐患点开展普适型设备地质灾害预警预测实验、地质灾害发生数量与前五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减少46.79%……记者18日从青海省自然资...

    时间:02-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