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习近平强调“六个坚持”

2022-02-27 09:15:48

来源:央视网

  “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要深刻认识做好人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更加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

  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人权发展道路进行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肯定了我国人权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总结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成功经验,对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作出重要部署。

  央视网《联播+》特梳理总书记此次讲话要点,与您一起学习。

  一颗初心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

  党的百年奋斗史,贯穿着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争取人权、尊重人权、保障人权、发展人权而进行的不懈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回顾道:

  ★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举起“争民主、争人权”的旗帜,鲜明宣示了救国救民、争取人权的主张。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都牢牢把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其他各项基本权利保障不断向前推进。

  八项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八个方面:

  ★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打下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们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人权法治保障,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全面的民主权利。

  ★我们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大力改善人民生活环境质量。

  ★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尊重群众宗教信仰,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我们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面开展扫黑除恶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持续制定和实施四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主要大国。

  ★我们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提供了中国方案。

  六个坚持

  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在推进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总结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成功经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

  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二是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三是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

  四是坚持以生存权、发展权为首要的基本人权。

  五是坚持依法保障人权。

  六是坚持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上6条,既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主要特征,又是我们在推进我国人权事业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要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坚持好、发展好。

  十二个要求

  为走好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指明方向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要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坚持中国人权发展道路,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权利需求,统筹推进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思想文化、公平正义、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建设,全面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中全方位提升各项人权保障水平。

  ★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健全人权法治保障机制,实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覆盖,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要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坚决杜绝因司法不公而造成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的事情发生。对一切侵犯群众合法权利的行为,对一切在侵犯群众权益问题上漠然置之、不闻不问的现象,都必须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坚决追责。

  ★要弘扬正确人权观,广泛开展人权宣传和知识普及,营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良好氛围。

  ★要在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开展人权知识教育,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当代中国人权观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要加强对公职人员特别是基层公务人员的人权知识培训。

  ★要发挥群团组织优势,促进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权益更有保障。

  ★要依托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提炼原创性概念,发展我国人权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要加强人权智库和人权研究基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理论扎实、学术精湛、熟悉国际规则、会讲中国人权故事的高端人权专家队伍。

  ★要积极推动全球人权治理,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坚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

  ★要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事务,广泛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人权交流合作,发挥建设性作用。

  ★要把握战略主动,着力讲好中国人权故事,运用形象化、具体化的表达方式,增强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总书记还对各级党委(党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以及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提出明确要求:

  @各级党委(党组)

  要担负起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历史责任,加强组织领导,主动担当作为,切实把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落实好。

  @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

  要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当代中国人权观,提高认识,增强自信,主动做好尊重和保障人权各项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

  要增强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形成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合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 相关阅读
  • 全国检察机关做实做优律师互联网阅卷工作

      全国检察机关做实做优律师互联网阅卷工作  用司法为民的情怀保障律师“云阅卷”又快又好  □ 本报记者 张昊  “真的吗?以后代理全国各地的案件,阅卷都不必跑到检察院了吗?”许多律师都曾对最高人民检察...

    时间:02-28
  • 检察机关积极维护个人信息安全

      检察机关积极维护个人信息安全  2021年办理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000余件  本报北京2月27日讯 记者张昊 记者今天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检察机关聚焦网络时代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更高需求,依法履行公益...

    时间:02-28
  • 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效果集中显现

      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效果集中显现  丰富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制度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今天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听取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时间:02-28
  • 多元解纷打造诉源治理“金字招牌”

      多元解纷打造诉源治理“金字招牌”  江西宜春法院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全域覆盖  □ 本报记者     黄  辉  □ 本报见习记者 周孝清  □ 本报通讯员 陈明灿  “法官,谢谢你保住了我们半辈子的心...

    时间:02-28
  • 最高法出台民法典总则编司法解释

      最高法出台民法典总则编司法解释  本报讯 记者张晨 为指导各级人民法院贯彻实施好民法典,充分发挥总则编在民法典中统领全局的作用,依法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高人民法院制...

    时间:02-28
  • 中国保障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引海外关注

      中国保障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引海外关注  □ 刘静坤 余萌 刘天舒  近年来,我国依托网络平台就业的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人员数量大幅增加,标志着当下企业组织形式和劳动者就业方式正在...

    时间:02-28
  • 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

      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  从“解剖麻雀”到规范治理  本期看点  天津、黑龙江、浙江、湖南等地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严惩腐败与严密制度、严格要求、严肃教育紧密结合,深化标本兼治。通过...

    时间:02-28
  • 国内疫情多点频发,各地还能如期开学吗?

      ◎本报记者 张佳星  “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叠加流行的特点。”2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多地感染者来自闭环管...

    时间:02-28
  • 一箭二十二星 长征八号火箭破纪录

      ◎张 未 桑 茜 本报记者 付毅飞  2月27日11时06分,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飞行试验,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实施,火箭飞行正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飞行试验搭载了海南一号01和02星、大运号(星时代-...

    时间:02-28
  • 成功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大国创新亮答卷

      ◎本报记者 刘 垠 操秀英  “天问一号”开启火星之旅,“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海斗一号”成功实现万米下潜并完成科考应用,“祖冲之二号”和“九章二号”实现量子优越性……  一批原创性...

    时间:02-2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