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大地回声 总书记两会上关心的10件民生“小事” | “雪道通向致富路!”——探访吉林省吉林市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北大湖滑雪场

2022-03-01 18:02:10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现在旅游是热点,旅游收入多少?白雪换白银换来了吗?”

  ——2015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问道

  “现在旅游是热点,旅游收入多少?白雪换白银换来了吗?”

  2015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问道。

  “冬季的航班超过了夏季。”一名熟悉情况的代表回答。

  吉林有独特的资源和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着这片沃土,关注着寒地冰雪经济发展。一句细致询问,饱含着对东北振兴的殷切厚望,也是对吉林干部群众的巨大激励。

  位于吉林市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的北大湖滑雪场,周边村民常形象地说“下雪就是下钱”。多年来,这里梦幻般的变化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

  天南地北的人来北大湖“过冰雪瘾”

  2月15日,正值元宵佳节,北京首都机场至吉林龙嘉机场的早班飞机乘客仍然不少。

  “G索的高级道滑起来倍儿爽”“苏翊鸣就是吉林市人,今天有单板大跳台决赛”……还未登机,两个小伙贴身背着雪盔热烈讨论。上前一问,他们就去北大湖。

  一路上,有乘客小声交流各自装备、当地雪场,按捺不住兴奋。刚下飞机,取上雪具,他们就熟门熟路地钻进专线巴士。

  白雪纷扬,北大湖滑雪场的上空彤云霭霭。尽管春节假期结束,但综合服务区游客络绎不绝。滑雪学校、雪具大厅、寄存室,不时有工作人员询问“滑雪吗?”“要教练跟不?”

  在上海工作的臧女士是滑雪爱好者,今年雪季就来了3次,“这里雪道很专业,每次都约上朋友、同事一起。”

  “超出预期!”一名携妻女来的美国游客说,上次滑雪已是10年前,这次是好友推荐前来。实地感受后,他不禁赞叹:原来中国有这样优质的雪场。

  踏入雪场,一条条宽阔洁白的雪道自山顶迤逦而下,很是壮观。仰头望去,或三五成群或只身滑板,人们正在纵情驰骋。

  吉林地处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北大湖属长白山余脉,这里雪质松软干燥,滑行体验佳,是雪友钟爱的“粉雪”。场地三面环山,风力偏弱,足够冷,又不过冷。

  坐索道登顶,雪的王国尽收眼底。山上是雪,树上是雪,地上是雪,人的头上、身上都是雪。人们拿出相机手机不停拍摄,想把这雪与人的交融一一定格。

  一位头发微白的老人,凌晨6点多步行上山滑雪。看着记者不解的神情,笑着说:“年轻时爱滑雪,现在退休了长期住这边,随时‘过瘾’。”

  不远处,又见到几个八九岁的孩子,随父母来度假。“喜欢滑雪吗?”记者问。几个孩子小脸冻得像红苹果,不住地点头。周围的人都笑起来,笑声融进了雪中。

  据了解,今年来北大湖的人数创造了新纪录。春节假期,雪场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同比增174%,收入2144万元、同比增265%。

  客流源源不断,企业生意红火。雪具快递站、雪地摄影工作室、吉林名优农产品店、餐厅酒吧……回到综合服务区,记者频频听到“支付成功”的提示音,店家、顾客、雪友,天南地北的人聊着与冰雪有关的一切,来这里“过冰雪瘾”。

  农民教练300多人,这里的村民不“猫冬”

  入夜,山上逐渐安静。山下约3公里,南沟村华灯初上,在雪场工作的村民陆续往回赶,“农民教练”刘洪伟就在其中。

  设备专业、技巧娴熟、示范专业,“90后”的他干这行近10年了。在刘洪伟看来,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冰雪运动大力推广,给村民带来可喜变化。

  “直接变化就是,我们这些教练越来越忙了。”刘洪伟说,特别是这两年雪友明显增多,“早些时候,场上几十个教练可能还有人闲着。现在,几百个教练都忙不过来”。

  “雪道通向致富路!”刘洪伟5年前一个雪季挣三四万元,今年收入翻了一番,“俺们这里不担心年轻人留不住,家门口就有活,谁还往外跑?”

  “雪缘”“雪上飞”“乐雪之家”……踏着积雪漫步南沟,村道两旁随处可见“雪字号”的东北民宿。来自各地的游客,围坐圆桌边,盘腿在炕上,一边品尝柴垛鱼、锅出溜、煎饼等特色菜,一边唠嗑,好不热闹。

  推开“雪乡人家”的大门,见到经营者于立峰在餐厅里忙活。“一到周末,肯定满房。春节更忙,不光入住率高,来吃饭的也多,一晚能翻两三次台。”他高兴地说。

  以前,村民主要种植粮食和果树。随着雪场起步,雪友慕名而来,吃住场所供不应求。大家意识到,这是难得的增收机遇。

  “北大湖滑雪场建设伊始,政府部门支持村民办民宿。村里也开会讲政策,帮大伙算成本、算收益。”村支书张增发说。

  供需两根线一搭上,产业发展就“来电”。于立峰的民宿,开始只能接待一两桌客人。攒下钱后,他扩大规模,雇上十来人,可容纳300人就餐,平均一个雪季能赚20多万元。去年,一家人还在市区买下一套房。“不说别的,这几年自家桌上摆的年夜饭都不一样了,上档次!”他脸上洋溢着自豪。

  目前,南沟村有餐厅旅店106家,民宿床位1000多张。150多农户从事餐饮服务,每雪季可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2万余元。另外,300多村民当上滑雪教练,干得好的村民仅这一项年收入就超30万元。

  铺遍群山的皑皑白雪,撑鼓了南沟人的腰包。“外出务工的少了,‘猫冬’的更少了。”张增发感慨。

  做好“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游客对设施和服务有了更多需求。怎样更好满足?

  除了白雪换白银,如何唤醒长期“沉睡”的冰雪资源?

  以前是一季养三季,现在盘算的是靠什么挣四季钱?

  雪带来莫大惊喜和福音,也促使吉林市干部群众思考:如何进一步做好“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去年11月,吉林市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在当地挂牌。

  一方面,试验区向南沟村投资1000万元,用于村道建设和村容村貌提升,鼓励民宿提档升级。在引入星空营、地中海等各类酒店的基础上,与国内外知名文旅企业扩大合作,开发温泉、度假区等项目。

  另一方面,挖掘松花江水系坝区渔业优势,在1米多厚的冰面上举行冬捕体验、民俗文化等活动。夜间,还支起保温帐篷,吸引游客夜钓,享受独特的冬钓乐趣。

  不仅如此,这里也逐步成为夏季开展户外拓展运动的理想之地,建设了百里花海和设施齐全的拓展基地、健身步道,开发了登山、溯溪等项目。

  “丰富四季旅游产品是我们的发力点。”试验区党工委书记付彦平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思路扎实走下去,一定能实现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地人与记者唠嗑,随口就会提到“3亿人上冰雪”“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有的村民打算今年雪季结束后去南方的大型室内雪场,“农民教练”也去城里带学员;发现很多游客是全家组团来度假,有的民宿老板准备改造推出家庭房,“开春就动工”;还有的雪场工作人员牵挂着植被养护,“只有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山体平整,下个冬季才能减少人工造雪,让雪场更加‘原生态’”……

  大家的想法一刻也停不下来,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雪道”。

  黄超 沈童睿 祝大伟

  • 相关阅读
  • 云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9例

      中新网3月2日电 据云南省卫健委微信公众号消息, 3月1日0-24时,云南全省新增确诊病例3例,其中境外输入2例(老挝2例,含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1例),本土1例(瑞丽市在集中隔离点密切接触者中发现)。  现有境...

    时间:03-02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多地调整为高风险地区

      2022年3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关于调整呼和浩特市部分地区疫情风险等级的公告:  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标准实施精准...

    时间:03-02
  • 吉林珲春昨日新增4例确诊病例和4例无症状感染者

      3月2日,吉林省延边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2022年3月1日0-24时,延边州珲春市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轻型)4例,无症状感染者4例。  确诊病例1为珲春市某企业职工,2月28日7时36分乘G3650次高铁...

    时间:03-02
  • 全国人大代表李莉:一根拐杖“跑出”近50万字建议和议案

      全国人大代表李莉:  一根拐杖“跑出”近50万字建议和议案  一根黑色的拐杖是全国人大代表李莉调研履职的“标配”。  李莉是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职工,也是一名残疾人。从201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时间:03-02
  • 从“塌陷”到“振兴” 县中困境如何破解

      从“塌陷”到“振兴” 县中困境如何破解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长期关注县域高中教育问题,今年他再次为破解“县中困境”奔走呼吁。  随着“县中困境”等对县域整体教...

    时间:03-02
  • 筑牢廉洁防线 从忏悔录看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带来的警示

      严守纪法规矩 筑牢廉洁防线  从忏悔录看严重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典型案例带来的警示  本报记者 程威  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办的典型案件中,严重违纪违法党员干部都撰写了忏悔录,进行反思,有人因没有守住初...

    时间:03-02
  • 2021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提出纪检监察建议9.9万份

      首次公布:2021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提出纪检监察建议9.9万份  对症下药促治理  本报记者 李云舒 柴雅欣  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工作报告中有这样一个数据:2021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提出纪检监察建议9.9万...

    时间:03-02
  • 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家园

      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家园(绿色家园)  核心阅读  日前,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传来喜讯:我国首只成功救护并放归的野生东北虎“完达山1号”,野外生存状况良好,正逐步适应放归地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

    时间:03-02
  • 法治协同 守护长江

      法治协同 守护长江(美丽中国)  核心阅读  2021年3月1日,我国首部流域法——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守护母亲河有法可依,标志着长江保护治理迈入依法实施新阶段。  一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长江保护...

    时间:03-02
  • 生态环境部:20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面淘汰

      20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面淘汰  本报电 (记者寇江泽)记者近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我国完成《斯德哥尔摩公约》全面淘汰六溴环十二烷等20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履约任务。  2001年签署《斯德哥尔摩公约...

    时间:03-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