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怎么当好村民健康守护人?——政协界别协商会议热议乡村医疗卫生健康发展

2022-03-09 20:56:5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题:怎么当好村民健康守护人?——政协界别协商会议热议乡村医疗卫生健康发展

  新华社记者潘洁

  9日上午,华北宾馆一层报告厅。敖虎山委员正准备发言,却被徐安龙委员“抢过”话筒。“关于这个问题,我有话说。”

  这是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医药卫生界别协商会议上,委员们围绕“促进乡村医疗卫生健康发展”这一话题踊跃发言时的一幕。

  “我实地做过调研,发现在江西、陕西等地,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值得重视,乡村医疗卫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徐安龙委员深有感触地说。

  他认为,促进乡村医疗卫生发展,关键靠人,要对那些真正能够扎根乡村的人进行培训,并对他们的行医资质给予政策保障。

  接过话筒的敖虎山委员提出“以价值为导向的医疗保健模式”。他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地方对乡村医生的绩效考核并非单纯看服务量,而是看综合效果,包括老百姓的发病率、慢病管理、健康意识改善等。

  “这一模式值得推荐。当然,在考虑一致性的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各地的多样性。”敖虎山坦言。

  委员们争相发言,气氛十分热烈。

  凌锋委员欣慰地介绍,去年她提出的关于在乡村卫生室投放“康复健康小屋”的提案进展显著,已经在全国12个省建立了100个康复健康小屋。

  “希望能进一步推广康复健康小屋,完善小屋的评价和管理制度,以点带面,交流经验,真正实现强基层、惠民生。”凌锋说,中国志愿医生团队愿承诺在每个小屋建帮扶工作站,跟村医一起,做村民健康的第一道守护人。

  张澍委员在现场分享了一位村医的来信内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村卫生室管理和建设”“建立财政负担的村医养老保障机制”等建议。

  “要解决好村医的基本待遇和养老保障,以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高学历、具有一定水平的卫生技术人员在农村从事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张澍说。

  “基层医疗不应是低水平医疗。”来自湖南郴州的徐自强委员说,怎样打通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各地应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当地特色、有利于老百姓就医的模式。

  针对基层医疗机构设备不足、药品短缺等现实问题,徐自强建议,组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县域医共体框架,建立共享信息平台,建立服务基层医生的物流通道。

  “这些建议不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而且非常及时。”参加界别协商会议的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说,有关部门已经联合研究起草了一份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将结合委员们在会上的发言和建议,对文件进行进一步完善,推动相关政策尽早出台。

  会议规定时间已经截止,而热烈的讨论仍未停歇。“12位委员的发言从理念、思路、具体工作举措等不同层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我要把这些建议带回去认真研究,推动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整体能力提升。”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建军说。

  • 相关阅读
  • 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

      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代表委员议国是)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就一定能够...

    时间:03-10
  • 探月工程四期还将实施三次任务

      探月工程四期还将实施三次任务  本报北京3月9日电 (记者冯华)近年来,中国加快航天强国建设步伐,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展望未来,中国月球探测将有哪些规划?  全国政协常委、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

    时间:03-10
  • 中国传递信心 世界共享机遇

      中国传递信心 世界共享机遇  一年之计在于春,踔厉奋发正当时。今年是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中国两会隆重召开,举世瞩目。多国...

    时间:03-10
  • 绿色发展,为美丽中国添华彩

      绿色发展,为美丽中国添华彩(两会聚焦)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

    时间:03-10
  • 谁来养活中国,答案只有一个

      谁来养活中国,答案只有一个(侠客岛·两会观察)  3月6日下午,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用质朴的语言讲了段十分重要的话:“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时间:03-10
  •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中国天眼”出大成果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中国天眼”出大成果  向总书记汇报新变化  ◎实习生 兰 霞 陈芳芸  本报记者 何星辉  在贵州大山深处的大窝凼,从一个大胆到有些突兀的设想,到建成举世瞩目的“中国天眼”,科技的...

    时间:03-10
  • 中国智慧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是“时代之需”

      参与乃至主导国际科技合作 应对全球共性挑战   中国智慧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是“时代之需”  “我钦佩中国在与国际盟友和伙伴合作中的开放态度和灵活性,这让双方实现共赢。”西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王可维(Asa...

    时间:03-10
  • 科研人员不能只往出成果容易的地方“钉钉子”

      科研人员不能只往出成果容易的地方“钉钉子”  两会声音  ◎本报记者 李 禾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政府工作任务之一。报告还要求,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完善人才...

    时间:03-10
  • 代表委员话“商业航天”: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魂”

      代表委员话“商业航天”: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魂”  两会热词大家谈  ◎本报记者 张佳星  3月7日,美国SpaceX公司发推文称将再发射猎鹰9号为星链计划送入新卫星,转载浏览量均不高。网友调侃:频繁地像开...

    时间:03-10
  • 天宫空间站:开启中国人“太空定居”新时代

      天宫空间站:开启中国人“太空定居”新时代  2022年5月起,中国空间站工程将进入建造阶段。建成后的中国空间站由3个舱段、2艘载人飞船和1艘货运飞船构成,总质量近100吨,装载着空间生命和生物科学、材料科学、...

    时间:03-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