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到月球找水、去火星采样……未来我国深空探测有这些大动作!

2022-03-11 18:40:5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题:到月球找水、去火星采样……未来我国深空探测有这些大动作!

  新华社记者胡喆、宋晨

  到月球找水、去火星采样……这些科幻小说中的情节正逐步走进现实。

  在前不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全面建成并运营中国空间站、实施探月工程四期、完成火星采样返回等重大航天任务的规划受到广泛关注。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剧透”了未来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大动作。

  “嫦娥”将在月球“找水”

  据悉,中国探月工程四期经过多年论证,已于2021年底正式通过立项审批。具体将分三步实施,计划在2030年之前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目前研制工作进展比较顺利。

  “嫦娥们”的具体任务是什么呢?吴伟仁介绍,嫦娥六号计划在月球极区进行采样返回,争取从月球极区采集一公斤到两公斤样品回地球;嫦娥七号计划在月球南极着陆,对月球资源进行勘察,并寻找着陆点;嫦娥八号将与嫦娥七号协同工作,主要任务是勘察如何对月球南极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探月工程四期还研制了飞跃器,着陆之后采用飞跃器,从着陆点飞向可能有水冰的月坑方向,开展勘察、采集样本。”吴伟仁说,嫦娥六号和嫦娥七号有望于2025年前后发射。

  “找水”有利于月球科研站长期运行

  为什么嫦娥要在月球南极找水?吴伟仁介绍,如果能找到水,月球南极的科研站就可以长时间运行。同时也有利于人类未来到月球南极进行短期考察。

  探月工程四期的主要目标是对月球南极开展科学探测,建立起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吴伟仁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在南极建站,是因为月球南极可能存在极昼和极夜现象,极昼期间可能出现连续180多天的光照,在这里设立科研站,可能更加有利于长时间开展工作。

  吴伟仁表示,计划先建一个基本型科研站,相当于管理中枢和指挥中心,之后逐步进行完善。除了执行这几次任务,在2030年后还要继续实施几次任务,争取在2035年之前把国际月球空间站建成,可以长期运行。

  “在未来的国际月球科研站上,有指挥中枢指挥多个巡视器、着陆器在月球表面一起协同工作,在月球上建立月球通信网络,并将国际月球科研站作为飞向太阳系或者更远深空的深空探测中转站。”吴伟仁这样设想。

  深空探测无止境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成功实现火星的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天问二号何时发射?我国的行星探测工程还有何计划?

  吴伟仁认为,我国的深空探测会长期持续,“能走多快走多快,能走多远走多远”。

  根据规划,我国还将陆续实施天问二号、天问三号、天问四号等任务。

  吴伟仁表示,我们现在还是探索太阳系,以后可能要进入银河系,在若干年后,对整个宇宙进行探测也不是不可能。后续,主要任务是要对深远空间的小行星进行探测,希望能对小行星进行采样,这样我国也有望成为拥有小行星样品的国家。

  “此外,后续还有一些其他规划,比如对金星进行探测,对深远空间的小行星进行探测,特别是一些对人类构成威胁的、可能撞击或者威胁地球的小行星进行预警。”吴伟仁说。

  • 相关阅读
  • 致富绿,“植”抵人心!

      河北塞罕坝连绵百万亩的人工林海,正释氧固碳;西藏林芝漫山遍野的野生桃林,让村民吃上了“桃花饭”;新疆哈巴河县挂满枝头的沙棘果,富了农牧民的钱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3月12日植树节,咱们一起去看看...

    时间:03-12
  • 哈尔滨市通报新增3例本土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情况

      中新网哈尔滨3月12日电 (记者 刘锡菊)哈尔滨市卫健委12日发布疫情通报:11日0-24时,哈尔滨市道外区新增本土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3例。其中,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轻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1例。  上述病例作...

    时间:03-12
  • 吉林市市长、长春市九台区区长被免职

      (抗击新冠肺炎)吉林市市长、长春市九台区区长被免职  中新社吉林3月12日电 (记者 苍雁)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官方公众号12日发布消息,吉林省委决定,王吉任吉林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提名为吉林市市长候选人,免...

    时间:03-12
  • 山东威海新增本土确诊2例 无症状感染者70例

      中新网威海3月12日电 (记者 王娇妮)据威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消息,3月11日0时至24时,威海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其中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70例。  1例病例由无症状感染者...

    时间:03-12
  • 风雨无阻 阔步前行——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侧记

      天安门广场上红旗猎猎,人民大会堂庄严肃穆。  3月11日上午,备受瞩目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闭幕会,承载着全国各族人民重托的近3000名人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拾级而上,步入主会场履行神圣职责。  一...

    时间:03-12
  • 社论:昂首踏上新的伟大征程——热烈祝贺全国两会胜利闭幕

      新的征程响彻昂扬的时代旋律,春天的盛会谱就奋进的华彩乐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胜利闭幕了。我们对两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重要时间节点,是我们奋斗的坐标。今年的两会...

    时间:03-12
  • 坚持中国道路迈向民族复兴——二论走好走稳五个“必由之路”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今年两会参加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回顾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要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时间:03-12
  • 焦点访谈丨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聚焦两会

      2021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9.1%。天更蓝了,空气更好了,这也是大家直观的感受。2018年,我...

    时间:03-12
  • 总书记的两会约定|“你的邀请我一直记在心上”

      赤峰牛肉干、咸菜疙瘩、特色杂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内蒙古代表团人大代表赵会杰的“开箱”视频吸引了许多人围观。有网友评论说:“带货上两会,致富有希望”“为地方特色产品代言”“好实在的代表!”  ...

    时间:03-12
  • 14亿人的追求——从两会看“中国梦”新征程

      新华社记者 李云路 王文 李志晖 许晓青  今年的中国两会被赋予特别的意义和使命。透过两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14亿中国人最深沉的追求,变得愈加清晰与光明。  正值春耕,三月的江淮大地,“新农人”在...

    时间:03-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