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考研热”“考研难”短期难降温

2022-03-13 00:33:19

来源:北京青年报

  任孟山专栏
  “考研热”“考研难”短期难降温

  任孟山(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

  3月11日,教育部发布《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国家分数线”。各招生单位将根据《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在国家分数线的基础上,自主确定并公布本单位各专业考生进入复试的要求。

  国家分数线一公布,近段时间以来关于“考研热”与“考研难”的话题,再次上了热搜。特别相较去年的国家分数线,今年不少学科门类的总分基本要求都提升了不少。以新闻传播所在的文学门类为例,对A类考生的总分要求达到了367分,比去年提高了12分。整体而言,除了农学和军事学跟去年持平,其他门类涨超10分的比比皆是,即使人们印象中不够热的哲学,也达到了314分,比去年高了15分。

  面对如此涨幅,不少考生大呼“太卷了”!有调侃者言:“还是得读书,读书破万卷。”从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的数据来看,这个涨幅似乎也不太奇怪,水涨船高是正常现象。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为377万人,今年是457万人,增加了80万人,增幅21%,确实是大幅度增长。2020年的报考人数首破300万大关,是341万人,也就是说,两年涨了116万人。如果再往前看数据,2017年首破200万大关,是201万人,五年后的今天人数翻番,几乎是两三年就涨100万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考研热并非始于今年,而是一个持续了较长时间的现象,只是近两年呈现加速迹象,因此更令人关注。一个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考研热也是如此,比如众所周知的就业因素,还有整个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原来很多本科生即可胜任的工作,现在大都需要研究生来加盟。

  一个经常被谈及的案例是,中学教师岗位有很多硕士和博士应聘,而且是名校毕业生,其中还不乏海归硕博士。从整体上看,这类所谓的“大材小用”,对我国的教育质量提升有促进作用。受过研究生层次教育的就业者,熟悉学术研究中的各种流派,知道不是什么东西都有标准答案,看待社会和个人的时候,往往能更包容、更多元,为创新提供了更好的思想打底条件。

  如果放眼世界,2020年开始的全球新冠疫情,造成了国家间人员流动的诸多不便,原本能够在其他国家觅得留学机会的同学,权衡之后很多选择了在国内深造,使得近两年考研人数提升明显。当然,还有考研人自身的个体因素。伴随经济社会对学科交叉融合人才的需求提升,一部分同学决定跨专业考研,还有一部分是在社会上短暂工作后决定回炉重造,或者有了新视界,甘心回校另求新学。不管是什么原因,确实让考研热了起来,也“卷”了起来。

  如果把目前研究生招收数据和考研人数增幅做对比,可知“考研难”不只是一种感觉。据教育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10.66万人,其中博士生11.60万人,硕士生99.05万人。据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2021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17.65万人,其中博士生12.58万人,硕士生105.07万人。两相比较,2021年我国招收硕士生较2020年同比增长6.08%,而报考人数增幅则是10.6%。今年较2021年的报考人数增幅是21%,恐怕不能设想招收人数增幅也能如此——据央视报道,今年全国招收硕士生110万人左右。

  在此背景下,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改革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模式为申请审核制”,引发社会热议。在分数水涨船高之际,如何超越分数选拔人才自然会被提上议程。类似建议主要是在如何选拔人才、改革评价方式上做文章,没有触及更多社会层面的问题,而对于“考研热”“考研难”,社会层面应做更深入思考。比如,有些就业门槛原本不必是硕士层次,更不必是带有211、985、双一流等各种帽子的高校的硕士生。

  当前需要面对的现实是,上述各种造就“考研热”“考研难”的因素,使得“考研热”“考研难”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短期内很难降温。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国民整体素质在提升,大家对高学历的需求也是顺理成章之事。所有努力奋斗、追求进步的考研人都值得尊重,不要动辄批评考研人是在“凑热闹”。

  当然,面对“考研热”“考研难”短期难降温的现实,长时间投入考研而无法取得预期结果的考研人,还是要理性看待考研之事,计算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收益可能性。毕竟这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事项,时间成本要高过其他很多成本。

  • 相关阅读
  • 非法网具“潜伏”野生中华鲟活动水域 检察建议推动非法捕捞专项执法

      2800多张非法网具“潜伏”野生中华鲟活动水域   检察建议推动非法捕捞专项执法  卢志坚 秦朝勇 葛明亮  “你现在看到的那片鳗鱼苗捕捞区域,正是去年李某捕获中华鲟的水域。当时密布的2800多张违规网具,我...

    时间:03-14
  • “中国之治”有着坚实的民主基础(和音)

      今年的全国两会,为世界感知中国式民主的实践、读懂中国式民主的真谛,提供了一次重要契机。代表委员积极履职尽责,民声民意凝聚成国家治理的共识,让国际社会充分感受到中国式民主是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中国...

    时间:03-14
  •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两会·读懂中国)

      今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系列新目标新部署,传递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信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认为,中国过去一年在...

    时间:03-14
  • 既严管又厚爱 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监督

      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监督  本期看点: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监督,使其提高拒腐防变免疫力,至关重要。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对年轻干部从严教育监督,深入持续开展...

    时间:03-14
  • 10款新冠抗原自测产品正式上市

      昨天(13日),国家药监局又批准5家新冠抗原产品的注册申请。自此,共有10款新冠抗原自测产品正式上市。  抗原自测需认真阅读说明书,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流程,规范地进行采样、加样、结果判读等操作。  国家卫生...

    时间:03-14
  • 福建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例

      (抗击新冠肺炎)福建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例  中新网福州3月14日电 (记者 龙敏)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4日通报,3月13日0~24时,福建省新增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0例(泉州市报告)。  自3月11日以来,福建省累计报告...

    时间:03-14
  • 福建泉州研判密接398人 次密接492人 已划定3个封控区

      (抗击新冠肺炎)福建泉州研判密接398人 次密接492人 已划定3个封控区  中新网泉州3月14日电 (记者 孙虹)福建泉州13日晚间召开新冠疫情防控情况首场新闻发布会,通报当地疫情防控最新情况。据通报,13日上午,泉...

    时间:03-14
  • 电话替代对话 “不见面治理”滋生脱离群众新苗头

      画面代替见面,电话替代对话:“不见面治理”滋生脱离群众新苗头  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信息化时代,各地普遍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应用,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

    时间:03-14
  • 了望·治国理政纪事丨浙江探路共同富裕

      ◆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

    时间:03-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