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考研国家线普遍大幅度上涨 专家建言应全面评估考生研究能力

2022-03-13 06:23:28

来源:光明日报

  专家建言应全面评估考生研究能力

  3月11日,2022年考研国家线公布。除少数专业外,分数线普遍大幅度上涨,有的专业涨幅超过10分。

  与2021年相比,A区学硕历史学、艺术学上涨15分,哲学、教育学、法学上涨14分,经济学、文学、管理学上涨12分,理学、工学、医学上涨10分。专硕除农学、军事、工商管理旅游管理三类专业之外,也全线上涨。

  记者翻阅近年资料,考研国家线浮动空间基本在5分左右。这次,国家线普遍大幅度上涨,在报考人数逐年攀升和硕士扩招的双重背景下,考研变难了吗?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这又预示何种趋势?

  “400分以上都不算高分”

  即便考了410分,江西考生邹云(化名)也没敢掉以轻心,“今年的高分比较多,总的来说,400分以上都不算高分”。

  邹云报考的英语专业历来都是热门,分数线居高不下。今年该专业国家线更是刷新了近十年纪录,提高了12分,达到367分。

  在考研人数迅速攀升的同时,高分层出不穷,竞争越来越激烈。

  “这个问题表面看是教育规模扩张带来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罗燕分析,当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普及程度时,上大学就失去了曾经具有的社会筛选作用。她说,“本科普及了,研究生教育自然而然就变成了社会筛选器。考研就成了精英高等教育时代的‘高考’,依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按照教育部的统计,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在2021年、2022年突破900万、1000万。为了应对紧张的就业形势,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以增加自身竞争力。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近六成考生因为就业压力大,想增强就业竞争力而选择考研。该报告勾画出大部分考生的心理:拿到研究生文凭,是为了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考研热度不退,背后有两个因素值得关注。”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谢爱磊分析,一是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推高了报考基数,二是文凭“通胀”现象逐渐显现。

  曾有社会学者质疑普通人对学历提升的追求,认为其并非工作变得复杂、对知识和技术的要求不断提升的结果。谢爱磊表示:“现阶段,不少人选择借助文凭这一特定手段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从这个角度看,学生们要保持社会地位或实现社会流动,就要不断地追求更高类型的文凭。”

  “高分并不等同于高质量生源”

  3月11日,教育部召开视频工作会议,部署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各招生单位将按规定,在国家分数线的基础上,自主确定并公布本单位各专业考生进入复试的要求。“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将于3月底左右开通。

  伴随着普涨的国家线,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纷纷公布自主划线情况。清华大学应用统计复试线为420分,其中业务一和业务二分别要求140分、130分以上,浙江大学经济学复试线为395分。

  “高分并不等同于高质量生源,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在众多高分考生中选拔出确实具备创新潜力的学生。”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包水梅说,在研究生复试工作中,要督促导师切实参与招生,根据学生的报考材料对其研究能力进行全面、科学评估。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招生选拔仅仅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步,在后续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如何保障培养不“注水”、学位不“贬值”是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水梅认为,研究生教育必须处理好规模和质量的关系,既要把好招生质量关,更要严控培养质量关。

  谨防考研成“分数游戏”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457万人,比2021年增长80万人,增幅为21%。从近年数据来看,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比2019年增加了51万人,2021年比2020年增加了36万人。

  自2016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在高位上保持高增长趋势。2015─2022年,7年平均增长15.8%。谢爱磊预测,考研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但要谨防考研成为一场焦虑的“分数游戏”。

  “为了考出更高的成绩,备考漫长而艰辛。而由竞争推高的分数线,只会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在谢爱磊看来,只有合理调节收入差距,全社会共同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减少学历歧视,才能推动个体按照自身需要选择人生道路,而不是朝同一个方向“卷”下去。

  “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除了分层,在层次内还有丰富的分类,起到了分流的客观效应,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也调节和分流了教育需求。”罗燕说,“促进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建立多元的教育流通机制,是实现人才有效配置,缓解考研过热的根本解决之道。”

  (本报记者 陈鹏)

  • 相关阅读
  • 非法网具“潜伏”野生中华鲟活动水域 检察建议推动非法捕捞专项执法

      2800多张非法网具“潜伏”野生中华鲟活动水域   检察建议推动非法捕捞专项执法  卢志坚 秦朝勇 葛明亮  “你现在看到的那片鳗鱼苗捕捞区域,正是去年李某捕获中华鲟的水域。当时密布的2800多张违规网具,我...

    时间:03-14
  • “中国之治”有着坚实的民主基础(和音)

      今年的全国两会,为世界感知中国式民主的实践、读懂中国式民主的真谛,提供了一次重要契机。代表委员积极履职尽责,民声民意凝聚成国家治理的共识,让国际社会充分感受到中国式民主是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中国...

    时间:03-14
  •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两会·读懂中国)

      今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系列新目标新部署,传递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信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认为,中国过去一年在...

    时间:03-14
  • 既严管又厚爱 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监督

      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监督  本期看点: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监督,使其提高拒腐防变免疫力,至关重要。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对年轻干部从严教育监督,深入持续开展...

    时间:03-14
  • 10款新冠抗原自测产品正式上市

      昨天(13日),国家药监局又批准5家新冠抗原产品的注册申请。自此,共有10款新冠抗原自测产品正式上市。  抗原自测需认真阅读说明书,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流程,规范地进行采样、加样、结果判读等操作。  国家卫生...

    时间:03-14
  • 福建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例

      (抗击新冠肺炎)福建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例  中新网福州3月14日电 (记者 龙敏)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4日通报,3月13日0~24时,福建省新增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0例(泉州市报告)。  自3月11日以来,福建省累计报告...

    时间:03-14
  • 福建泉州研判密接398人 次密接492人 已划定3个封控区

      (抗击新冠肺炎)福建泉州研判密接398人 次密接492人 已划定3个封控区  中新网泉州3月14日电 (记者 孙虹)福建泉州13日晚间召开新冠疫情防控情况首场新闻发布会,通报当地疫情防控最新情况。据通报,13日上午,泉...

    时间:03-14
  • 电话替代对话 “不见面治理”滋生脱离群众新苗头

      画面代替见面,电话替代对话:“不见面治理”滋生脱离群众新苗头  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信息化时代,各地普遍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应用,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

    时间:03-14
  • 了望·治国理政纪事丨浙江探路共同富裕

      ◆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

    时间:03-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