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高精尖缺:本科专业调整关键词

2022-03-16 10:57:46

来源:光明日报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2022年,全国高校新增1961个专业点、撤销804个专业点,31种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相比以往,此次调整力度大,涉及学校多。那么,调整的背后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哪些趋向,对未来将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相关专家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31个新增专业聚焦高精尖缺领域

  碳储科学与工程、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生物育种科学、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智慧林业、劳动教育、科学史等31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列入相关高校2022年本科招生计划。

  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和基本单元,专业的质量和结构,直接影响高校立德树人的成效,直接关系高等教育支撑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什么要增设这些专业?

  “从31个新增专业来看,体现了面向高精尖缺领域,优化本科学科专业目录的基本思想。”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王传毅说,“一是面向科技前沿,强化原始创新领域的深耕探索,例如服务深地深空探索的专业设置,开设行星科学。二是面向国家战略急需,增设一批支撑关键领域的学科专业,例如,增设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研发及技术专业,包括氢能科学与技术、可持续能源等。三是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增设一批适应数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如智慧运输工程、智慧海洋技术等;也增设一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新兴职业对应的专业,例如慈善管理等。”

  西安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博士生导师闫莉说:“本次新增的31个专业,包括储能技术、集成电路、生物育种等领域紧缺专业,包括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智慧+’、‘智能+’等‘四新’学科交叉专业,也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其他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切实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的重要举措。”

  “我们支持和鼓励高校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不断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增设交叉融合的新专业;推动高校积极开展专业优化、调整、升级、换代和新建工作,在不同类型高校中培育特色优势专业集群,升级改造传统专业,淘汰不适应社会需求、不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的专业,加快培养紧缺人才。”教育部高教司负责人解释,此次调整总体考虑三个方面:服务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质量,优化结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增了劳动教育专业。王传毅说:“这体现了本科专业调整对国家《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积极响应,通过专业建设培养相关人才,强化对劳动教育规律的探索。”

  撤掉804个专业点,集中力量办好优势专业

  这次调整撤掉了804个专业点,其中有些学校一次撤销十多个专业点,比如某理工学院一下子撤掉20个专业点,涉及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等多个门类。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幅度的撤销?

  “这其实是高校具有充分办学自主权的一种体现。”闫莉说,“各高校会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制定专业结构调整具体策略,有些学校循序渐进、逐年调整,有些学校集中调整。”

  王传毅说:“很多是学校自主撤销的。撤销的原因主要在于,入口方面,生源不足、质量不高;出口方面,就业质量不佳;此外,还有一些专业,例如公共管理,更适合在研究生层面设置。”

  王传毅进一步分析:“撤销体现出质量导向,各院校不求大求全,而是集中力量办好优势专业。同时,体现出更加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本科人才培养宜宽不宜窄,撤销相对较细的本科专业,通过大类培养或是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培养,更能培养适应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此外,更加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撤销的省属院校及民办院校的专业居多,其撤销的主要原因还是就业率不高。”王传毅说。

  此次专业增、撤工作共涉及2765个专业布点,占目前本科专业布点总数的4.6%。据统计,2012年以来,教育部因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支持全国高校增设1.7万个本科专业点,撤销和停招了近1万个专业点。

  教育部高教司负责人说:“可以说,经过不懈努力,我们推进了一场数量足够多、力度足够大、频度足够高的专业结构改革。”

  如何保障新设专业建设质量

  “此次调整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计划,而是在政策上和中国高等教育系统改革紧密衔接,‘六卓越一拔尖’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新兴学科专业的支持,而新增专业体现着国家在特定时期对高层次人才的结构性需求,新兴专业或是已有专业也需要进一步优化核心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王传毅说。

  如何保障新设专业建设质量?教育部高教司负责人解释说,这次调整各高校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本校专业发展规划和师资情况、办学条件等,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进行严格论证,研制人才培养方案。教育部专门组织4300余名专家进行评议,提出了38000余条意见和建议,反馈相应高校,指导高校在新设专业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上持续改进,保障专业建设的基本质量。

  “另外,还以就业为导向,要求高校以翔实的人才需求调研数据作为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为防止部分专业设置‘过热’,对艺术类等专业加大调控力度。同时,将新增列入目录的部分艺术类专业纳入国家控制布点专业进行管理。”这位负责人补充道。

  正如闫莉所说,本次专业调整,数量多、力度大,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事件,是高等学校以自身发展小逻辑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逻辑的主动应答,体现了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和担当。同时,闫莉提醒:“新增设专业的师资队伍、课程与教材、实践条件等内涵建设与经费保障等方面需要持续关注。”

  (本报记者 李玉兰)

  • 相关阅读
  • 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

      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  【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系列谈之二:坚持人民至上】   作者:刘晓玲(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

    时间:03-16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人民观点)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历史的结论、人...

    时间:03-16
  • 中国代表在人权理事会对美国侵犯儿童权利表示关切

      中国代表15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9届会议与暴力侵害儿童问题秘书长特别代表对话时发言,对美国侵犯儿童权利表示关切。  中国代表表示,美国将移民儿童长期关押在移民拘留中心,导致儿童遭受暴力和虐待,还强...

    时间:03-16
  • 31省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20368.8万剂次

      中新网3月16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截至2022年3月15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20368.8万剂次。资料图:市民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时间:03-16
  • 第十五架接返自乌克兰撤离中国公民临时航班安全抵达大连

      3月16日下午2时32分,第十五架接返自乌克兰撤离中国公民临时航班安全抵达大连。  (总台记者 黄惠馨 季熠非)...

    时间:03-16
  • 《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

      《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有关问题解答  一、为什么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当前,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面临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慢性病高发等诸多挑战,以医院和疾病为中心的医疗卫...

    时间:03-16
  •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发生3.7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中新网3月16日电 据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3月16日14时10分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北纬36.14度,东经77.91度)发生3.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时间:03-16
  • 四部门规范面向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活动 专家解读

      回归本位,竞赛不是招生入学的“敲门砖”  ——解读新修订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  近日,教育部、中央编办、民政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新修订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

    时间:03-16
  • “中华水塔”青海省年平均气温升温率高于亚洲升温率

      中新社西宁3月16日电 (孙睿 白彦芳)青海省气候中心16日向中新社记者表示,根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1961年至2020年,青海省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增温趋势,每10年升温为0.36摄氏度,升温率高于亚洲的升温率。  地处世...

    时间:03-16
  • 生态环境部修订并发布《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

      中新网3月16日电 据“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消息,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了《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HJ 831—2022),这是《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制定技术指南》(HJ 831—2017)发布以来的首次修订。该标...

    时间:03-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