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用数字化转型促进城乡教育均衡

2022-04-05 05:13:26

来源:光明日报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加强乡村教育数字化融合创新发展,是弥合城乡教育“数字鸿沟”、提升乡村教育主体地位、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

  城乡教育“数字鸿沟”怎样弥合

  在《“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指引下,实现乡村教育振兴首先要秉持公平的取向,即坚持公平发展农村教育,重新构建高质量的农村教育体系,使每位学生都可以获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国乡村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教育教学条件与水平空前改善。然而,数字化时代城乡“数字鸿沟”的逐渐扩大,成为发展乡村教育亟待破解的一个新课题。无论是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数据情况,还是从我国的转型态势来看,数字化教育必备的网络连接、学习环境、数字资源和高素质师资队伍等方面均存在着分布不均衡的现象。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必须在农村优先普及智能学习终端、提供普惠优质教育资源服务。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上线是继农村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利用卫星传输优质教育资源后,又一次值得载入中国教育史册的城乡资源共享创举。通过这一平台,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得以从城市传送到广袤乡村,进入农村中小学,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育人成效。与之前不同的是,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丰富了资源呈现形式,将助力基于平台资源的教与学成为新常态,加快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数字乡村建设人才怎样培养

  数字化被认为是保持并激发乡村发展充足活力的基础,并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表示,要立足新时代国情农情,加快信息化发展,构建以知识更新、技术创新、数据驱动为一体的乡村经济发展政策体系,着力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培育信息时代新农民,等等。为了落实该纲要,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发布《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部署了数字基础设施升级行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行动、数字治理能力提升行动等8个方面的重点行动。2020—2022年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指出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并提出包括扎实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加快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办好特殊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技能培训、加快发展面向乡村的网络教育等系列举措,而其中强调的新型乡村文化建设、新型劳动力的培养等都需要优化和转变原有的教育方式、战略方向和价值主张。

  上述举措的落实需要数字化赋能,要坚持“数字基建先行、拓展数字服务、发挥市场作用、注重建设实效”的原则,以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资源配置流程优化、教师培训模式创新、数字创新和技能培训中心建设、数字素养与技能人才保障等为着力点,提升乡村教育主体地位,从整体规划设计、制度机制创新、技术融合应用、发展环境营造等方面服务乡村教育振兴,培养满足数字乡村建设需求的新型人才,使更多的农民通过数字化教育达到相应能力水平,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怎样实现

  围绕制约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及瓶颈,结合教育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及目标,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从如下方面着手,切实探索以教育数字化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多元化路径。

  一是针对农村教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问题,推动农村地区数字校园、数字化社区等教育环境建设,持续改善农村地区网络教育环境。二是针对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助力农村地区学校师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三是针对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不足等问题,建立“云上学校”,整合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及优秀教师、音体美团体等智力资源,通过在线直播和远程辅导等方式为乡村中小学生提供优质教学服务和课后辅导服务,加快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四是针对乡村教师发展困境,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乡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路径、服务体系,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五是针对农业技能培训问题,面向农村重点群体开发涉农数字学习资源,开展各类涉农信息技术、农村电商、信息产品使用、劳务品牌等专题培训,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促进农村劳动者就业创业。六是针对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问题,充分考虑乡村新的数字化现象,构建农民数字素养框架、测评标准,开展相关数字技能培训,改善数字生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作者:郭绍青,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西北〕主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

  • 相关阅读
  • 综合消息:我驻外使馆和维和部队等举行清明祭扫活动

      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清明时节,中国一些驻外大使馆、维和部队等举行祭扫活动,祭奠长眠于海外的中国英烈以及在援外项目中献出宝贵生命的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  5日上午,中国驻朝...

    时间:04-05
  • 差异化精准防控 保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各地在疫情防控中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排除风险点,切断疫情传播链。  上海单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已达到400万管。上海把加快转运隔离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要求一...

    时间:04-05
  • 中国内地新增本土感染者涉28省份 北京“服装店疫情”已有9人感染

      (抗击新冠肺炎)中国内地新增本土感染者涉28省份 北京“服装店疫情”已有9人感染  中新社北京4月5日电 综合消息:中国国家卫健委5日通报,4日中国内地新增确诊病例1235例,其中境外输入62例,本土1173例。新增无...

    时间:04-05
  • 忆亲人、祭英烈、踏春游——这个清明节各地这样过

      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 题:忆亲人、祭英烈、踏春游——这个清明节各地这样过  新华社记者  杨柳依依道春意,又是一年清明时。  今年是清明节正式成为国家法定假日的第15个年头。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在清明扫...

    时间:04-05
  • 纪录片《绝笔》:青春之歌

      2022年清明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隆重推出六集专题纪录片《绝笔》(第二季),解读十四位共产党员的绝笔,展现一批批革命先烈献身中国革命、追求崇高信仰的牺牲精神。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贺瑞...

    时间:04-05
  • 最闪亮的坐标|英雄无悔

      央视网消息:年年清明,今又清明。无数次想起他们,为国捐躯的战友,英勇无畏的同事,舍己救人的亲友……他们保家卫国,守土尽忠。为守护公平正义,为助民于危难,他们不怕牺牲,用生命捍卫使命,守护家园和祖国...

    时间:04-05
  • 清明节假期各地网络祭扫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192%

      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记者高蕾)记者5日从民政部了解到,今年清明节假期期间,各地累计接待现场祭扫的群众175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74%;进行网络祭扫的群众215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92%;疏导车辆367万台次,...

    时间:04-05
  • 应急管理部:清明假期全国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记者刘夏村)记者5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截至当日19时,清明假期全国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  据介绍,清明假期期间,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共接警出动16.99万...

    时间:04-05
  • 2022年全国公安系统清明主题云诗会举行

      中新网北京4月5日电 (记者 高凯)云端吟诗忆清明,以声传情颂英烈。4月5日上午,由公安部新闻宣传局、全国公安文联、人民公安报社、金盾影视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致敬·缅怀·奋进”2022年全国公安系统清明主题云...

    时间:04-05
  • 进口货物等行业人员每周全员核酸!北京进一步加强疫情外控内筛措施

      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记者鲁畅)记者5日从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在继续落实现有防控措施基础上,北京出台进一步...

    时间:04-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