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杨洲:恒守家国情怀 书写报国之志

2022-04-06 11:29:3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相阔

  走进北京科技大学的主楼,写有“学厚质朴,百炼成材”八个大字的牌匾映入眼帘。这不仅是北科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创院精神,也是该校材料物理与化学系教授、留瑞海归杨洲的治学理念。

  瑞士留学 潜心科研

  2003年,杨洲选择前往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进修,正式踏上了瑞士留学之旅。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一所朴实低调、治学严谨的欧洲名校,爱因斯坦、伦琴、冯·诺依曼等杰出科学家都曾在此学习,32位诺贝尔奖得主曾经在此学习、工作。

  陌生的文化氛围,繁重的科研压力,让初到瑞士的杨洲体重骤减了十几斤。他积极调整心态,努力融入新的学术环境。留学期间,杨洲的假期大多时候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凭借好学与勤奋,仅用了半年时间,杨洲就完成了一篇论文的核心成果,速度之快令其导师也感到惊讶。

  世界顶级的项目资源、前沿领域的研究课题、优秀的工作伙伴、兼蓄包容的多元文化、美丽的湖光山色……杨洲在瑞士度过了4年时光。“留学瑞士确实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也让我对科研有了更进一步的追求。”他说。

  学成回国 施展抱负

  “毕业回国是必然的!”

  想起当初决定,杨洲坚定地说。

  留学期间,杨洲接触到了最早一批来到瑞士求学并定居的中国留学生。“上世纪80年代,无论是科技水平、科研环境还是生活舒适度,中国和发达国家确实有一定差距。”杨洲说,“那时候在瑞士工作,1个月的工资等于在国内工作好几年,这种巨大的差异的确会给中国留学生带来冲击。”

  2007年,“留下”还是“回国”?这个选择摆在了杨洲面前。与他同期出国的留学生有部分选择了“留下”,而包括杨洲在内的一些学生则选择了“回国”。“两相权衡,我认为回来能更好地报效祖国。”他说。

  博士后出站后,杨洲放弃了瑞士的优渥条件,决定回国前往北京科技大学任教。担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教授以来,杨洲主要从事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研究,如今,他已在这一领域深耕20多年,获得发明专利20多项,发表多篇SCI检索论文。回国15载,杨洲从没后悔过自己当初的选择。

  多年来,杨洲见证着祖国的飞速发展。“我留学的时候,中国在经济、科技、生活水平等维度与西方国家还是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差距在逐渐缩小,国内发展的速度令人惊叹。而现在,国内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杨洲表示,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始终流淌在血液里,一批又一批的中国留学生出国、回国,传承报国传统,接续奋斗,乘风破浪,书写自己的“逐梦”故事。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给全球经济注入活力,这意味着年轻一代有更多机会、更多空间来施展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近年来,为了鼓励更多留学生归国创新创业,从国家到地方纷纷出台各类针对留学生的利好政策,杨洲相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留学生学成回国,干事创业,在祖国大地上实现梦想。

  “不仅是刚刚毕业的留学生,我认识的很多在国外定居多年的人才也纷纷踏上归国之路,其中许多人在回国后取得了突出成就,让自己的事业也更上一层楼。祖国的繁荣昌盛,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发展机遇。”

  扎根岗位 授业解惑

  践行爱国奋斗精神,需要立足本职工作,在科研事业中做出贡献。“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要扎根岗位,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勇于探索未知世界。要聚焦国家发展需要,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久久为功,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杨洲表示,坚持站在教学一线,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传播正能量,一个人可以影响十个人,十个人可以影响百个人……这也是为人师表的责任与使命。

  这是一个开放则强、封闭则弱的时代。留学不仅是各国学生交流与沟通的途径,也是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人才的渠道。得益于曾经的留学经历,杨洲也鼓励自己的学生“走出去”,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科研经验。他说:“对于青年而言,开阔眼界很重要,一方面要广泛学习知识,另一方面也要了解外面的世界。即使在很多细分领域上,中国的科研水平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开展多层次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仍旧很有必要。”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一名教育者,杨洲深刻感受到新时代赋予自己的责任,同时也感受到时代带来的重大机遇。“时代的舞台正在向一批批海归张开怀抱,将个人梦想与家国梦想相连。”他说。

  • 相关阅读
  • 公安部部署开展“猎狐2022”专项行动

      中新网4月6日电 据公安部网站消息,近日,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猎狐2022”专项行动。  “猎狐2022”专项行动是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和跨境腐败治理工作办公室部署...

    时间:04-06
  • 清明时节祭英烈 新征程上铸辉煌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清明时节,人们来到一处处烈士墓前,仰望一座座纪念丰碑,缅...

    时间:04-06
  • 上海累计报告感染者超9万例,疫情最新研判来了!

      中新网北京4月6日电 近期,多地疫情散发,上海、吉林等地新增感染人数高位运行。  疫情多点散发状况会持续多久?无症状感染者为啥这么多?“动态清零”的目标如何实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6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

    时间:04-06
  • 走雄安,看高质量发展:让百姓过上更好生活

      5年来,雄安新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让百姓过上更好生活(走雄安,看高质量发展)  记者 张志锋  “住上新房子,日子就像芝麻开花”“孩子上这么好的学校,全家都高兴”……  说起当下,雄安人都能随...

    时间:04-06
  • 南宁深化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续写春天的故事|南宁深化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南宁4月5日讯(记者 童政)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核心覆盖区、重要节点城市和物流枢纽,广西南宁市加快建设南宁国际铁路港、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南宁...

    时间:04-06
  • 天津着力打造“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

      一盘“河”与“海”的辉映棋局  ──天津着力打造“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  记者 周志强  天津因水而兴。运河载来繁荣之城,海港打开无限天地。  “河”与“海”的故事,在新时代迎来新的篇章。新发...

    时间:04-06
  • 新疆多措并举保障项目建设

      续写春天的故事|新疆多措并举保障项目建设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乌鲁木齐讯(记者 马呈忠)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新疆将实施重点项目370项,总投资2.17万亿元,计划完成投资2700亿...

    时间:04-06
  • 3月以来中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17万例

      (抗击新冠肺炎)3月以来中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17万例  中新社北京4月6日电 (记者 李纯)中国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6日在北京表示,3月1日至4月5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176455例,波及...

    时间:04-06
  • 外交部谈美对俄制裁:对美国而言,战争和制裁让美在乱中牟利,赚得钵满盆满

      中新网北京4月6日电 (记者 黄钰钦 郭超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6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日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一份报告,全面梳理了美国对俄罗斯制裁方式、特征、影响与启示,指出...

    时间:04-06
  • 九部门:将失能、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老年人列入医养结合服务的重点人群

      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记者李恒)医养结合是实现健康老龄化、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举措。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通知指出,重点为失能、...

    时间:04-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