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断章取义、张冠李戴……疫情谣言套路都有哪些?

2022-04-09 10:41:47

来源:解放日报

  近日,上海辟谣平台每天都能收到网友提供的辟谣线索。很多网友说,有些信息看起来不像真的,但又找不到权威解释,希望核实澄清。上海辟谣平台在查证事实的同时,也在分析这些谣言的诞生传播过程

  -本报记者 任翀

  “个人猜测”似是而非

  -群聊的截屏只能显示全部聊天内容的一部分,这就给了少数好事之徒断章取义的机会。网友在群里发言,尤其是猜测事情缘由时,应当更加谨慎

  上海辟谣平台发现,随意发布猜测消息是引发谣言的原因之一。

  4月6日,记者所在的小区正进行核酸检测。在三分之二的小区居民完成检测后,居民群里突然出现物业的通知,“今日核酸检测结束,医生刚刚接到通知,全部暂停,没下楼的居民不用再下楼了。”这下,居民群里疑问丛生,但对于大家的这些问题,物业和业委会都答不上来。有居民说,暂停检测是因为“医生护士都感染了”。

  随后,有了解情况的居民表示,不少地区都有分批检测的情况。物业和业委会也随即安抚居民,表示没有医护人员集体感染的情况,并将及时通报后续安排。此时,那名表示“医护集体感染”的居民才表示,这只是他猜测的结果。

  从上海辟谣平台近日澄清的谣言看,不少谣言正是来自猜测,尤其是群聊中的猜测。例如,此前有谣言称“‘大白’驻守上海某小区两棵树”。后经查证,谣言源自小区某业主将个人猜测发入了聊天群,然后被截屏传播。

  “善意提醒”难说善意

  -“善意提醒”“热心帮助”等都不能成为造谣或传谣的理由。在传播或转发提醒类、求助类信息时,建议了解一下前因后果,避免在无意中成为造谣者或传谣者

  事实上,在非常时期,不少“善意”都可能被误读。有一个案例:有读者告诉上海辟谣平台,在小区群中看到居民反映,小区内一名独居老人强烈表示要出门买菜。居民们觉得老人可能不会线上“抢”菜,决定发起关爱独居老人行动。这时,有了解实情的人告诉居民,小区内所有独居老人都已由居委会登记,安排专人或志愿者对接服务,那名吵着要出去买菜的老人不是因为买不到菜,而是不放心别人帮忙采购,坚持要自己出门。

  那名读者说,幸好小区邻里之间关系一直和睦,而且有人说明了情况,否则,如果有人拍下老人与基层干部、志愿者发生争执的视频,再加上类似“独居老人不会抢菜求助无门,帮帮他”的文字说明,是不是也传播了谣言?

  “亲密关系”博取信赖

  -很多网友都倾向于相信各种自称来自亲密关系的传言。其实,造谣者也知道“亲密关系”更容易博取人们的信赖

  有一些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谣言,出自各种经不起推敲的“亲密关系”。近日与“我妹妹的朋友”有关的两条谣言就颇为典型:一条称“我妹妹的朋友因接受不了孩子独自隔离治疗,自杀了”;另一条称“我妹妹的朋友因孩子高烧死亡,自杀了”。经核查,两条消息均为谣言。其中第一条是网友将道听途说的消息编造成“朋友的事情”与姐姐分享,又被姐姐以“我妹妹的朋友的经历”加以传播。这两名网友已被警方批评教育。而后一条谣言则将姐妹俩的对话再加工,成为一段新谣言。

  还有一则“防疫提醒”谣言,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就以“亲戚的孩子”“邻居的医生朋友”等发布者身份,在网络传播,但传播内容基本一致,而且每次都被辟谣。

  “移花接木”惯用手段

  -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等现象在视频谣言中颇为普遍。这类视频的发布者并不能拿出令人信服的“我在现场”的证据。网友看到这类视频,需多留一个心眼

  在核查、求证的过程中,上海辟谣平台也遇到很多有正义感的市民,主动提供谣言线索,并通过投诉、举报发布者、发布平台的方式,向谣言说“不”。

  例如,上海一小区居民向上海辟谣平台提供了一个案例:他们在进行核酸检测时,拍摄了志愿者服务的相关视频并发布在社交平台上,同时还配上了向志愿者表示感谢的文字。没想到,有自媒体将小区居民拍摄的视频与警方通报的“一男子维护核酸检测秩序与人发生肢体冲突”嫁接在一起。小区居民非常愤慨:“我们小区的‘大白’很认真,居民很配合,检测秩序很好,而且我们发布的视频写清了感谢之意,为什么要盗用曲解?”他们还发现,视频被自媒体嫁接使用后,又被进一步扩散。目前,上海辟谣平台已督促相关平台删除视频。

  上海辟谣平台发现,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等现象在视频谣言中颇为普遍。这类视频的发布者并不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相反,相关视频的清晰度、完整性都与正常拍摄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建议网友多留一个心眼,避免被误导。

  • 相关阅读
  • 为何要专门立法加强对我国人类遗传资源保护?专家解读

      人类遗传资源逐渐成为全球战略必争领域  守护民族基因安全  近期,科技部就《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细则(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细则(征求意见稿)》拟规定...

    时间:04-10
  • 天津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治理 守好津门粮仓

      本报讯(记者 田腾飞 通讯员 郭珊)“现在粮食储备有多少?安全检验流程如何?对购销环节的监督有哪些问题?”近期,天津市纪委监委第七监督检查室牵头深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院、基层粮库等...

    时间:04-10
  • 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

    时间:04-10
  • 上海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职 督促从严从实抓好防控工作

      上海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行职责使命   督促从严从实抓好防控工作  本报讯(记者 张驰)4月9日,上海市闵行区3名干部因疫情防控不力被处理;8日,浦东新区3名处级干部因疫情防控不力被免职;7日,市纪委监委通报...

    时间:04-10
  • 疫情之下如何保春耕?种子化肥等物资如何到位?

      新闻周刊丨疫情之下,如何保春耕?  中国人常说“民以食为天”,同时也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春种才能秋收,手里有粮,心里才不慌。但是今年这个春天,疫情是一场特别大的”倒春寒“...

    时间:04-10
  • 圆梦再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侧记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 题:圆梦再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侧记  新华社记者杨依军、高鹏  这是人们殷切期盼的一天——  如潮的掌声,在人民的殿堂一次又一次响起,凝聚起团结...

    时间:04-10
  • 王华庆:接种新冠疫苗可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释疑  接种疫苗可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对话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  老年人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新冠肺炎严重吗?  王华庆:监测和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还会导致...

    时间:04-10
  • 我们为什么行?——参与北京冬残奥会的受表彰代表共话亮眼成绩单背后“法宝”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 题:我们为什么行?——参与北京冬残奥会的受表彰代表共话亮眼成绩单背后“法宝”  新华社记者高蕾  “如今,大家看到了我在赛场上的出色成绩,其实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4月9日下午,在...

    时间:04-09
  • 述评:在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中彰显中国担当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 述评:在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中彰显中国担当  新华社记者刘华、许可、成欣、孙楠  2022年,对世界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年头。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彻底战胜,乌克兰危机又接踵而来,本来就...

    时间:04-09
  • 中国内地新增本土感染者逾2.5万例 北京出现高风险地区

      (抗击新冠肺炎)中国内地新增本土感染者逾2.5万例 北京出现高风险地区  中新社北京4月9日电 综合消息:中国国家卫健委9日通报,8日中国内地新增确诊病例1350例,其中境外输入16例,本土1334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时间:04-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