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300名学生干一月提成63万 职校“卖人头”歪风要刹住

2022-04-14 07:41:46

来源: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300学生干一月,中间提成63万:职校“卖人头”,歪风要刹住

  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但一些职校仍向企业或劳务中介机构输出学生工。原本意在提高职业学校学生技能,让职校专业和产业密切接轨的职校实习,在少数地方演变为向流水线工厂提供廉价劳动力的“卖人头”交易。

  实习“卖人头”,学校赚提成

  云南一职业院校17岁学生实习“劳累病死”案件近期引发社会关注。家属称:“2019级五年制护理6班学生小杨被学校以实习的名义安排到企业打工,在每天12小时的高强度劳动下,劳累到生病都不允许请假就诊,最后因不能及时就医而死。”

  中部某省一职业技术学校多名学生爆料,该校300多名护理专业的学生被分配到多个车间加工、检测电子元器件。不少学生被安排在夜班,每日晚8时到次日早8时上工。学校承诺“每月实习工资2000元起”,但厂内同类型岗位职工,月工资可达四五千元,学生怀疑学校在中间“赚了差价”。一名同学因工作时间过长而精神恍惚,被流水线上钻头扎伤手掌,送医后缝了两针。

  职校学生实习类似遭遇并不鲜见。“大三时,学校寒假让学生去工厂流水线上夜班,负责电子元器件的组装,一天12个小时,13天休息一天。干了2个月,瘦了20多斤。”一位会计专业的高职学生告诉半月谈记者,“做的工作与会计没有任何关系,不去就没有学分,不让毕业。”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专业不对口、强制实习、高强度工作、差价工资等问题备受职校学生质疑。在知乎平台上,一些职校学生提出“学校要求学生去流水线实习,不想去怎么办”等问题。

  职校实习乱象背后是利益。一名劳动中介负责人透露,低廉的学生工价已成有的职校、劳务公司赚“人头费”的摇钱树。工厂缺人,给劳务公司报价25元每人1小时的费用,劳务找到学校相关人士,给学校22元每人1小时的费用,学校给学生15元的工价,差价7元就是提成。假如学校组织300人,一个人工作1个月,每天10小时,那么学校就能提成63万元。

  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斌认为,被利益驱动的实习,不仅伤害学生合法权益,也扭曲正常的人才培养机制。要杜绝职校充当包工头、把学生“卖进”工厂的歪风。

  实习乱象折射监管漏洞

  早在2016年,《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就已出台。去年年底,教育部等部委修订了该规定,全面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但一些职业学校顶岗实习乱象仍有出现。

  ——学校、劳务公司、实习单位串通,逃避监管。

  按规定,学生参加实习前,应签订三方实习协议,文本“由当事方各执一份”。但部分学生透露,一些学校根本不签订合同,或先用一份三方协议骗学生进厂,再逼学生和劳务公司签一份真的劳务输出合同,几份合同内容不一,自相矛盾。签完合同,学校还要求学生把合同、身份证上交,工作时不能携带手机,学生难以保存证据,更丧失了“逃离”的条件。

  ——“不实习不能毕业”,学生维权意识弱、顾忌多。

  一些学生反映,他们虽普遍抗拒这种流水线实习,但认为学校安排符合政策规定。尤其在学校以“不实习不能毕业”相威胁下,大多数学生只能无奈接受。实习结束后,学生为确保能顺利毕业,不敢事后举报。

  ——投诉渠道不畅通、监管不力。

  有的学生坦言,想要联合举报,但苦于找不到反映渠道。有的举报因对于超时实习等关键事实缺乏核心证据,最后往往不了了之。

  ——利益输送隐蔽,异地难以查处。

  为逃避监管,学校和劳务中介、用人单位间的利益输送往往采取签订隐蔽合同的方式进行,相关部门调查时各方对利益往来拒不承认,利益输送行为难以认定。同时,职校实习大多校企分处两地,横跨教育、人社两部门,调查难以形成合力。

  ——违法成本低、问责制度缺位。

  规定中对违规学校、实习单位的追责,并未明确。由于法律责任缺位,法定义务和禁止性规定形同虚设,这就使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探索职校黑名单制度

  李斌认为,应加强职校实习全程监管。比如,实习前,要求职校上报实习方案,实行审批制度,给学生、家长下发知情通知书、制度规范,并明确告知投诉举报方式。实习过程中,随时对涉案企业、实习学生进行调查核实,开展巡视、巡查。实习后,将三方协议和工资发放情况备案,以备抽检核查。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要铲除职校实习乱象的利益链,必须满足学生家长的知情权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对于实习岗位,学生可根据专业所学、实习目标、就业倾向自主选择,签订实习合同。

  职校实习乱象归根到底还是职校管理出了问题。专家建议,严肃执纪问责,视实习乱象违法违规情节轻重,给予学校和相关责任人相应处分和处罚,直至吊销其办学资格,涉嫌犯罪还应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探索设立职校黑名单制度,将有违规实习行为的职校列入黑名单,每年招生时要对外公示。

  李斌指出,由于当前多数学校选择在外地进行实习,而实习管理涉及教育、人社多个部门,亟待整合跨区域、跨部门监管力量。

  来源:《半月谈》2022年第7期

  半月谈记者:谢樱

  • 相关阅读
  • 历史学家周勇呼吁充分运用重庆抗战历史资源 探索公共外交新路径

      中新网重庆4月14日电 (记者 刘相琳)“重庆具有丰富的外交历史文化资源,具有推进公共外交,扩大人文交流的良好基础。”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重庆史研究会会长周勇14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呼吁,应当充...

    时间:04-14
  • 开拓国际视野 最高检发文强调“培养储备优秀涉外检察人才”

      中新网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 张素)国家检察官学院是培养高素质检察人才的主要基地。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发文,以期进一步提高国家检察官学院检察教育培训工作质量和水平,其中提到“开拓检察教育培训国际视野,...

    时间:04-14
  • 国家网信办曝光一批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

      中新网4月14日电 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14日消息,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等有关部门,深入整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建设国家涉诈黑样本库,建立互联网预警劝阻平台,精准提示潜...

    时间:04-14
  • 公安部:去年610余名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从境外遣返回国

      中国公安部:去年610余名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从境外遣返回国  中新社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 张素 李京泽)中国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局长刘忠义14日在北京表示,针对藏匿在境外的电信网络诈骗团伙,公安部依托国...

    时间:04-14
  • 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教师1586万人 占专任教师总数86%

      中国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教师1586万人 占专任教师总数86%  中新社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 高凯)中国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14日在北京介绍,中国全国基础教育教师目前有1586万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  ...

    时间:04-14
  •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如何申报?中国科协明确五项标准

      中新网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将于今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发布,“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申报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当中。“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如何申报?有哪...

    时间:04-14
  • 河北蠡县发现白马连八烈士墓 尘封80年原委被揭开

      中新网保定4月14日电 (吕子豪 张旭宁)据河北省保定市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14日透露,根据抗日战争历史研究者、退役老兵郭学工提供的线索并经多方深入调查核实,该局认定在该县南鲍墟村潴龙河东大堤外侧排列的8座无...

    时间:04-14
  • 【央视快评】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

    时间:04-14
  • 广东:认真做好不同群体党员二十大代表推荐提名工作

      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丨广东:认真做好不同群体党员二十大代表推荐提名工作  新华社广州4月13日电 题:广东:认真做好不同群体党员二十大代表推荐提名工作  新华社记者李雄鹰、吕光一  “这次推荐提名二十大...

    时间:04-14
  • 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就金砖国家第二次协调人会议接受媒体采访

      2022年4月12日至13日,中国金砖国家事务协调人、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支持召开金砖国家协调人第二次会议。会后,马朝旭副部长接受媒体采访,介绍协调人会议情况、金砖“中国年”合作进展等。  一、问:中国是202...

    时间:04-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