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以航天点亮梦想”——写在第七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

2022-04-23 09:41:3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 题:“以航天点亮梦想”——写在第七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

  新华社记者胡喆、宋晨、陈凯姿

  “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一次次飞跃,不断刷新着中国航天的新高度。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在第七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中国航天的蓝图已绘,风正帆满,再次踏上新征程。

  2022年“中国航天日”主题宣传片预告片。(国家航天局提供)

  逐梦太空不断取得新进展

  “祝融”探火,在遥远的火星留下了属于中国的印迹;“羲和”逐日,实现了中国太阳探测零的突破;“天和”遨游星辰,把家园拓展至浩瀚星空;神舟十二号、十三号乘组圆满完成飞行任务……过去一年,中国航天逐梦太空不断取得新进展。

  在深空探测领域:探月工程“绕、落、回”圆满收官,嫦娥五号带回1731克月壤;天问一号实现中国航天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了中国印迹。

  在载人航天领域:自2020年以来,我国成功实施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共6次飞行任务,圆满完成了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任务目标。

  在农村及边远地区,通信卫星为1.4亿多户家庭开通直播电视,提供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农村电商等服务;在大众出行、智慧物流、远洋运输、精准农业等领域,北斗系统广泛应用,为物资运输、人员流动提供精准定位导航;面对多样化需求,遥感卫星影像累计分发超亿景……

  “目前,我国在轨工作的各类卫星超过500颗,航天技术与服务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支撑平安中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数字中国建设等发挥重要作用。”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说。

  2022年“中国航天日”宣传海报。(国家航天局提供)

  太空建站、小行星探测……中国航天不断拓展新征程

  2022年,中国航天依旧“忙碌”。中国空间站将完成在轨建造任务;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测重大任务正式启动工程研制,中国航天行星际探测不断拓展新征程。未来还将陆续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探测器,开展任务关键技术攻关和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其中嫦娥六号计划到月球背面采样,并正在论证构建环月球通信导航卫星星座。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介绍,今年将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计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乘组也是由三名航天员组成,他们将在轨驻留6个月时间;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10月发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空间站的三个舱段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之后还将实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

  从无到有、自力更生,我国航天事业逐步掌握了进入太空的能力,但与世界航天强国相比,还存在差距。

  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认为,成为航天强国,要在“空间技术、空间科学、空间应用”三大领域同步均衡地发展。

  让航天梦的种子进一步生根、发芽

  一曲星梦六十载,一路走来一路歌。“中国航天日”之际,一首由人工智能技术重新编曲制作的《东方红》乐曲崭新亮相。乐曲采用30分钟太空音频素材,其中包括火箭发射音、祝融号火星车太空行走音效、航天员在太空吹奏葫芦丝、弹古筝的音效,太空特色别具一格。

  “航天技术直接带动了材料、电子、机械、化工等多方面技术的发展。”戚发轫表示,航天技术早已进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的改变无处不在。

  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吕波介绍,今年“中国航天日”之际,航天开放日、科普讲堂、知识竞赛、有关交流与研讨等200余场活动陆续举办。相关航天展馆、航天设施集中向社会公众和大中小学生开放;一批院士专家走进校园,为青少年进行科普宣讲;一批航天科普电视节目或线上科普讲座陆续播出……航天梦的种子进一步生根、发芽。

  一段段不为人知的往事,记载着航天精神的传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编印出版专着,记录12位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的故事,生动诠释了航天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品格与力量。

  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表示,今年的“中国航天日”以“航天点亮梦想”为主题,就是要弘扬航天精神、传播航天知识,激励航天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接力航天强国建设的梦想之路;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树立理想,在奔跑中成就梦想。

  • 相关阅读
  • 国家知识产权局:一季度驳回恶意囤积商标1.22万件

      中新网4月24日电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志敏24日透露,今年第一季度,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审查程序中驳回恶意囤积商标1.22万件,驳回恶意抢注商标1628件,依职权主动无效宣告707件。  24日,国新办就2021年中国知...

    时间:04-24
  • 梁万年:坚持“动态清零”才能最大限度保证社会经济正常发展

      权威解读 | 梁万年:坚持“动态清零”才能最大限度保证社会经济正常发展  现阶段我国为何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奥密克戎感染到底严重不严重?疫情防控政策何时可以放开?针对这些问题,总台央视记者...

    时间:04-24
  • 【英雄归来】习言道 |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

      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今年的主题是“航天点亮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航天强国,鼓励广大青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

    时间:04-24
  • 我国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为保护地球和人类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今天(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也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2周年纪念日。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宣告我国从此进入了太空时代。...

    时间:04-24
  • 中国航天日丨行星探测工程下一步开启小行星探测

      今天是中国航天日,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近日在接受总台央视记者专访时表示,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圆满完成后,行星探测工程下一步就将开始小行星的探测。中国人探索宇宙的脚步将走得更远。  国家航天局...

    时间:04-24
  • 梁万年谈“动态清零”:疫情防控关键是要以快制快

      原标题:以快制快 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  ——访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  当前,我国疫情仍在高位运行,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任务仍十分艰巨紧迫。如何看目前的防疫策略?精...

    时间:04-24
  • 倾听航天人的奋斗强音:这十年,我与中国航天有个约定

      这十年,我与中国航天有个约定  编者按   嫦娥揽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指路……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我们为“太空出差三人组”在轨183天新纪录欢呼;为嫦娥四号在全球首次实现月背软着陆喝彩...

    时间:04-24
  • 共同守护人类生命健康

      本报记者 颜 欢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24日 第 03 版)  南海之滨,春潮拍岸。  4月21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

    时间:04-24
  • 国家植物园来了!在这里能做啥?

      国家植物园来了!在这里能做啥?   既是迁地保护的主要形式,也是普通人的科普游学“打卡地”  本报记者 王伟伟  《工人日报》(2022年04月24日 02版)  阅读提示  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

    时间:04-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