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关键阶段的关键攻坚——上海战“疫”进行时

2022-04-24 18:45:4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上海4月23日电 题:关键阶段的关键攻坚——上海战“疫”进行时

  新华社记者

  当前,上海正全力推进社会面清零攻坚行动,全市正处在疫情防控关键阶段。在社会各界不懈努力、特别是上海广大市民支持配合下,攻坚行动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一些积极变化正在显现。

  与此同时,要深刻认识当前上海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务必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压实“四方责任”,坚决有力推进、持续深入攻坚。

  清零攻坚在行动

  4月22日,上海新增2736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2063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同日,本土确诊病例出院1875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20768例。

  “从近阶段疫情数据可以看出,当前上海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新增阳性感染者总量基数大、仍处于高位波动,总体在封控区、管控区、集中隔离点内发现。”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干渝23日在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当前,上海仍在不断加强资源统筹,各区深挖潜力,畅通出院流程,巩固出院人数大于入院人数的正向循环成果。

  22日起,上海开展社会面清零攻坚九大行动,力争早日全市实现社会面清零。

  根据九大行动的部署,将开展社区管控行动,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聚集。封控区严格实施“足不出户、服务上门”要求;管控区严格实施“人不出小区(单位),错峰取物”要求;防范区严格实行“个人防护,严禁聚集”要求,人员不得流动到封控区和管控区。对流动人员加大街面巡查力度。对居家隔离对象采取上门磁等方式限制人员外出,健康码赋红码。

  全力救治“老少孕重”

  当前,千方百计降低病死率、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是上海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上海工作组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马旭东处长介绍,目前住院患者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接近三成。合并基础疾病的超过60%,目前在院的1000多名基础疾病较重的患者中超过40%合并3种以上基础疾病。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上海市长期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疗机构。目前,中心的A区、B区、C区、外科大楼、门急诊楼均用于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截至4月23日,仍有千例左右患者在院接受治疗。

  “我们收治的患者可以用4个字来概括,就是老、少、孕、重。”中心主任范小红说,该中心收治的最高龄患者为107岁老人,最年幼的则是在院区内出生的近百个“公卫宝宝”。

  新冠肺炎患者诊疗如何做到“一人一策”?范小红说,对于收治的每一位病人,中心会进行快速评估,包括病情诊断和病例分型,合并基础性疾病情况等,安排院内相应的专科专家加入诊疗团队。

  4月17日,1位107岁的高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截至22日,90位阳性孕产妇患者,成功分娩了92个宝宝;3月以来,累计出院60岁以上老年人800多例。

  上海市卫健委表示,正按照“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患者、集中救治”要求,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工作,组建多支重症医疗团队,充实定点医院的救治力量,“在治疗新冠肺炎的同时,对原有的基础性疾病开展多学科治疗”。

  666家重点企业七成复工复产

  4月18日,上汽集团旗下整车、零部件和物流企业等,重点围绕人员保障、供应链保障、物流保障、封闭生产管理和防疫措施等领域,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

  19日,上汽临港乘用车工厂下线了压力测试下的首台汽车,厂区又恢复了生产景象。截至23日,这里已下线了700多辆整车。

  “工厂对近400家供应商的产能、库存、原材料等进行了全面摸底。如果供应链能保持稳定,产能将逐步爬坡。”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工厂总监陈培锋说。

  据上海市副市长张为介绍,近一周以来,上海666家重点企业已有70%实现了复工复产。上汽、特斯拉等整车企业连续实现整车下线。

  当前,全国多地稳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制度正加快建立。其中,共有666家在沪企业出现在工信部设立的首批保运转重点企业白名单上,覆盖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

  据悉,上海市经信委已制定发布了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下一步,上海将滚动推进,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点带链,有序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

  畅通“主动脉”“微循环”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货物通关和运输效率有所降低,有些地方物流不畅。近期,上海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指导下,采取多项措施重建货流互信、提升物流效率。

  据悉,上海全力支持对长三角、全国产业链供应链影响较大的企业群率先复工复产,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挥国际口岸、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中心节点等核心功能性作用,保障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综合物流“主动脉”和“微循环”的畅通。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大力推广无接触式大宗运输,通过强化集装箱“陆改水”,推出涵盖洋山、外高桥各码头至长江及长三角区域港口的水运服务。

  上海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浩介绍,自3月下旬以来,中远海运已有124艘船舶挂靠上海港装卸货物。通过“陆改水”“陆改铁”,加强短途公路运输运力储备及保供力度,以“短拖+驳船”的“公水联运”模式,缓解集装箱卡车紧张的问题。

  近几周,长三角驳船货量增幅在20%以上,长三角沿江班列重箱操作量显著提升,同比增长近80%,缓解了陆路运输的压力。4月以来,海铁联运日均到发1670标准箱,较一季度平均增长25.8%。

  即使在疫情防控最困难的情况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功能仍然持续稳定发挥。4月份,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日均仍超过10万标准箱。上海两大空港入境航班执行率78.7%;浦东机场共保障货运航班2309架次,日均约100架次;进出港货量8万余吨,日均货量3500吨左右。

  努力缓解购物难、购药难、看病难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说,受疫情影响,一段时间以来,上海线上购物难的问题突出,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外卖骑手被封控在小区里,一些大仓因防疫要求暂时关闭。“现在上海正在努力打通堵点,在符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帮助电商平台提高产能和运力。”

  当前,上海努力推动电商大仓、前置仓等商业节点网点应开尽开,并加强货源组织,跨区域调配货源,优化服务模式。

  截至4月20日,上海电商平台大仓已恢复营业51个,非涉疫开仓率96.3%;前置仓恢复营业858个,非涉疫开仓率78.5%。在岗骑手约20000人。在江苏苏州、浙江嘉兴等地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昆山中转站、平湖中转站以及沪昆通行机制。截至4月20日,两个中转站以及沪昆通行机制共往返送货1686车次,调拨各类生活物资回沪1.47万吨。

  同时,上海正努力推进超市卖场等重点保供企业门店恢复营业。截至4月20日,重点超市卖场门店线上开业1079家,其中,38家门店线下同步开业。上岗员工数量约1万人。

  针对长期用药患者的“断药风险”,上海国企百联集团旗下上海第一医药围绕“保基本刚需+供特药特需”,对社区居民药品需求进行保供。

  4月18日至21日,第一医药34家已复工门店的线上线下订单量大幅增长,线上订单量环比增长155.34%。截至4月20日,第一医药i百联“药到家”已履约市民急缺药品需求4354单。

  疫情封控之下,互联网医院成为百姓求医问药的重要渠道。为此,上海努力打通互联网医院配药瓶颈。同时,协调上海邮政、上药集团为患者和养老机构提供送药服务。同时,推进零售药店“应开尽开”,完善社区“代配药”渠道,探索“健康云”平台配药模式。

  努力让公共服务转起来

  疫情防控期间,尤其是实施封控管理以来,上海的生活垃圾清运处置遇到困难。

  “在居委会的组织下,广大物业从业者、志愿者辛勤付出,基本保障垃圾及时驳运至小区垃圾箱房。”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唐家富说,虽然环卫一线作业人员到岗率只有约46%,但在岗的环卫作业人员加班加点,保障垃圾及时清运处置。

  上海虽然“慢”下来,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在努力运转。

  在城市运行方面,电力、申能、申通、城投等集团有力保障了城市供电、燃气、交通、垃圾清运等重点环节运行安全有序。

  4月初以来,国网上海电力4000多名员工日夜在岗,确保城市电力充足供应,电网平稳运行;申能集团总计近2600名运行、检修维护和后勤保障员工入住厂区在岗值守,源源不断地为城市输送光明和温暖;上海城投及时增配运输车辆和作业人员,确保涉疫垃圾不过夜……

  出于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上海地铁仅有6号线和16号线两条线路提供运营服务。4月22日,上海地铁总客流为0.15万人次。虽然乘客寥寥,但“地铁人”仍坚守一线。

  援沪队伍在扩大

  在上海花博园复兴馆安徽方舱医院A舱,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陈鸿武已忙碌一天。可一想到还有80多位患者在等着,他稍作调整,继续巡视。

  “在这里,我们就是患者的主心骨。”他说。

  陈鸿武是无数援沪医护人员的缩影。进驻方舱、核酸检测、收治病患……大批外省援沪医疗队分批来到上海,为上海战“疫”伸出援手。

  核酸筛查是落实“四早”的关键举措。在检测力量上,一方面,上海市通过气膜实验室、移动核酸检测车等方式,增强了核酸检测能力;另一方面,上海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的协调帮助下,通过接受外省市援建、向兄弟城市送样等方式,进一步增强了检测能力。

  目前,全国调集了近5万名医务工作者和核酸检测的力量支援上海。长三角三省及其他兄弟省市累计派出核酸采样和检测人员10余万人次,同时指定数十家定点医院和机构承担了上海外送样本检测任务。

  目前,上海市单日最大检测能力达到约500万管,同时配置了2000余辆样本转运车,加快样本转运速度。(记者齐中熙、周琳、周蕊、严赋憬、贾远琨、龚雯、有之炘、袁全、许东远)

  • 相关阅读
  • 焦点访谈:来自太空的“高分”守护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航天点亮梦想”,今天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近几年,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羲和”逐日,中国航天人的梦想正在一个个实现。今年,建造中国空间站的梦想也将变成现实。航天梦托...

    时间:04-25
  • 创新景、脸面景……一些地方基层为何热衷“造景”?

      创新景、示范景、脸面景……一些地方基层为何热衷“造景”?  半月谈评论员 韩朝阳  半月谈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总结出经验,‘造景’出政绩”成为一些地方的工作惯性和出彩“妙招”,主要聚焦于三个领域,...

    时间:04-25
  • 中国航天筑梦苍穹

      中国航天筑梦苍穹  这是天地间的壮美一幕。大漠戈壁,茫茫黄沙,红白相间的巨型降落伞宛如盛开的花朵,牵着返回舱缓慢降落,稳稳落在预定区域。4月16日,“太空出差”6个月之久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翟志刚、...

    时间:04-25
  • 视频平台,提价更要提质

      视频平台,提价更要提质(网上中国)  腾讯视频近日宣布,自4月20日零时起,腾讯视频VIP及超级影视VIP会员费上涨,涨价幅度在5元至20元之间。消息一出,不少网友说:“‘追剧’越来越贵了!”长视频平台会员费上...

    时间:04-25
  • 推进“跨省通办”走深走实

      推进“跨省通办”走深走实(新视角)  开具户籍类证明,是否要各地跑,来回折腾?在外省生活,婚姻登记是否要回老家办理?老人到大城市投靠子女,生了病医保能否报销?有了“跨省通办”,这些生活上异地办理的“...

    时间:04-25
  • “跨省通办”,异地办事不再难

      “跨省通办”,异地办事不再难  蒋友青摄(人民视觉)  老人跟随子女在外地生活,生了病报销医药费要回老家吗?年轻人在非社保缴纳地购房,如何提取公积金?企业跨地区经营,遗失营业执照,可以在非企业住所地...

    时间:04-25
  • 建圈强链培育产业生态 成都高新区迈入智能汽车时代

      建圈强链培育产业生态 成都高新区迈入智能汽车时代  成都5G智慧城智能驾驶项目的建设将对成都市智能网联产业发展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各种无人车的场景化应用,不仅能助力产业聚集,还能打造城市新名片。  谭...

    时间:04-25
  • 上海:实体店有序恢复营业 虚拟+流动超市强化保供

      上海:实体店有序恢复营业 虚拟+流动超市强化保供  这几日,上海一些城区逐步解除封控管控,参与社会保供的商场、超市、粮油菜店等场所,在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错峰限流的基础上,有序恢复正常营业。...

    时间:04-25
  • 多点发力打通制约大学生就业的瓶颈

      【前沿观察】多点发力打通制约大学生就业的瓶颈  每年的三四月份,都是应届毕业生的传统招聘旺季。但从今年的情况来看,“金三银四”似乎并没有如期而至。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大型招聘网站的分析数据表明,当...

    时间:04-25
  • 职业打假争议缘何再起

      【经济观察】职业打假争议缘何再起  卖出150份扣碗类熟肉产品,因没有标注产品相关信息,重庆的王女士被买家邵某以售卖“三无产品”为由告上法庭。近日,法院二审判决王女士退还4500元货款并给予10倍赔偿,共计...

    时间:04-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