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这十年丨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立法工作的成就与进展

2022-04-25 22:09:3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 题: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立法工作的成就与进展

  新华社记者白阳、齐琪

  立法数量大幅增加、法律体系日益完备、立法形式更加丰富……2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立法工作的成就与进展。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立法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全面依法治国,立法工作是基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4月20日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68件,修改法律234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9件,作出立法解释9件,现行有效法律292件。

  “与上一个十年相比,我们新制定的法律数量增加三分之一,修改的法律数量增加近2倍,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增加1.5倍。”他说。

  其中,重点领域基础性、综合性、统领性法律相继出台,推动法律体系内部进一步体系化、系统化。针对新兴领域风险点、空白区,及时出台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重要法律,防范化解市场风险。加强涉外领域立法,积极应对涉外安全风险,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2015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立法法作出多处修改。这次修改的一个重要调整,是完善了立法体制,普遍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许安标表示,立法法修改后,地方立法主体由过去的不到100个增加到353个,立法主体的数量大幅增加,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浦东新区法规等重要地方法规陆续制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增添了新形式。

  不断加强宪法实施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依据。许安标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一系列的制度措施,普及宪法意识、加强宪法实施。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由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都要进行宪法宣誓。

  下位法的内容与上位法不一致、与宪法规定不符合,不仅不利于群众合法权益的实现,也对宪法权威造成影响。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宪法监督制度。”许安标说,十年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共接收各类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14261件,其中行政法规365件,监察法规1件,司法解释630件,地方性法规12897件,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制定的法律报送备案368件。同时,推动地方人大常委会将同级的“一府一委两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做到“有件必备”。

  对于发现存在违宪违法问题的规范性文件,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制定机关及时修改或者废止。十年来,累计推动、督促制定机关修改、废止各类规范性文件2万余件,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治统一。

  以立法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连着民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立法工作紧盯社会发展需要和群众生活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刑法修正案(九)、刑法修正案(十)、刑法修正案(十一),在金融安全、社会治安、食品药品、生态环境、网络犯罪、知识产权等方面作出修改完善。在民法领域,2020年通过的民法典,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高空抛物、民间借贷、霸座、紧急救助等问题,作出了针对性的规定。国家安全、卫生健康、公共文化等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统领性法律相继出台,为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

  以生态环境为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制定了7部法律,修改了17部法律,环境保护基本制度逐步完善。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主任岳仲明介绍,针对社会治理难点,我国不断完善打击治理特定领域的专门法律“精准施策”。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审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加强对这一领域的治理力度。

  “推进房地产税立法”是“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明确要求,事关千家万户的利益。对于这一群众关心的立法进程,岳仲明表示,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已作出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明确试点期限是五年,自国务院试点办法印发之日起算。

  “通过授权决定、改革决定保障改革先行先试依法有序进行,积累试点经验,形成制度成果,再制定和修改完善相关法律,这是新时代立法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他说。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王沪宁陪同考察 0:11 /14:01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

    时间:04-26
  • 评论:与普通教育“平起平坐”,职业教育未来可期

      【社评】与普通教育“平起平坐”,职业教育未来可期  本报评论员 于忠宁  《工人日报》(2022年04月26日 05版)  新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明确了职校生在...

    时间:04-26
  • 十年寻路 保卫蓝天坚定前行

      过去一年中,绝大部分的日子里,北京市民都可抬头见蓝天,全年重污染天气只有8天。时间倒回2013年,当年的重污染天数是2021年的7倍多。  从十面“霾”伏到“常态北京蓝”,北京蓝天的变化也折射出我国大气治理...

    时间:04-26
  • 从“污染”到“蔚蓝” 一张地图串联起中国污染治理变迁

      从“污染”到“蔚蓝”,一张数据地图的变迁  一张地图串联起中国污染治理的变迁。  10多年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作为中国污染治理的观察者,用一张地图,为环保各方搭建起一个沟通的桥梁。  2006年...

    时间:04-26
  • 辽宁丹东:对77个小区、住宅楼实行封闭管理服务

      4月26日,辽宁丹东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丹东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根据丹东市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经丹东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在丹东全域采取精准措施,分类管理服务。  一、...

    时间:04-26
  • 还网络空间天朗气清 网络暴力怎么治?

      近日,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主要聚焦网络暴力易发多发、社会影响力大的18家网站平台,包括新浪微博、抖音、百度贴吧、知乎等,要求这些网站平台通过建立完善监测识别、实时保护、...

    时间:04-26
  • 城市有大脑 治理更聪明

      本报记者 郝思斯  4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从“最多跑一次”改革到数字化改革,在数字治理中,浙江展现出独有的智慧与特色。依托城市大脑...

    时间:04-26
  • 揭开靠企吃企隐身衣:手段花样翻新 腐败主体年轻化

      利用期权、白手套、影子公司等手段大搞利益输送  揭开靠企吃企隐身衣  本报记者 李云舒  4月24日,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王晖被通报接受审查调查;4月20日,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原工会...

    时间:04-26
  • 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自觉追求

      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希望中国人民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人大师生的自觉追...

    时间:04-26
  • 拿什么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

      拿什么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  多位代表委员提出开展专项立法保障青年发展权益  本报记者  蒲晓磊  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在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彰显、人民发...

    时间:04-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