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不自觉戴上“官帽子” 全职村干部官瘾有多大?

2022-04-29 10:54:37

来源:半月谈

  全职村干部,官瘾有多大

  基层治理需求之下,村干部“专职化”“行政化”改革持续推进。半月谈记者近期走访多地基层,发现村级组织治理效能低下的问题普遍得到缓解,但部分村干部心态出现变化,不自觉戴上“官帽子”,情感和利益联结“上下摇摆”,给保障基层治理效能带来风险。

  是“农民群众”,也是“公家干部”

  村里的工作越来越不轻松了,半月谈记者走进多地发现,许多村干部都有这样的感受。“现在的村干部跟以前不一样,全天坐班,一天经常工作10个小时以上,村干部也要对接乡镇各个部门。”河南一位村支书说。

  部分村干部反映,“九成精力投入行政,一成时间联系群众”已是工作常态。江西一名村支书告诉半月谈记者,乡镇每年考核村委会指标有8大项40多个小项,村级组织运转已经与乡镇政府的各项要求匹配。一名镇党委书记认为,在现行工作要求下,事实上已经不允许村干部,尤其是村支书兼职其他工作。

  “我们既代表政府,也代表村民。”采访中多位村干部这样解释自己的职业身份。有学者认为,目前村干部有了多重身份,过去他们是村集体的当家人,是农民群众的一份子,现在他们还是基层政权在行政村的代理人,虽然没有编制,但村干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公家干部”。

  与此同时,村务分工越来越清晰,村级治理需要的组织规模也比以往更大。一些村干部反映“不请人根本忙不过来”。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在中部某个人口较多的大村,除了村支书在内的7个村干部,还外聘了17个工作人员,担任治保主任、财务会计、片区长、信息员等岗位。

  “官帽子”从哪里来

  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村干部作为“公家干部”的角色正逐渐凸显。在这一过程中,部分村干部出现心态上的摇摆,向上看得多,向下跑得少,由此也产生一些村级治理新问题。

  岗位作“跳板”,部分村干部想当“官”。一位地市组织干部认为,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公务员,本意是激励更多人到村里工作。实际执行过程中,确实有少数人把村干部岗位当成进入体制的“跳板”。“考试通道比较窄,经常出现上百人争一两个指标的情况。”多名基层干部反映,村干部“向上流动”的意愿强,村里留不住人的现象不减反增。

  南方某地一名村支书观察发现,确实有一部分人并不真正想来当村干部。“村里哪里缺电少路了他不知道,但是和上级的关系门儿清。”这名村支书说,一些村干部有官瘾,对了解民情、处理矛盾不感兴趣,如果是和上面领导去沟通就很积极,但要他扎扎实实干一个项目,他又不愿意了。

  指导变“指令”,上级组织把村干部当“官”管。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部分乡镇单位通过排名机制、竞相挂牌等方式,将行政任务转移到村一级,对于工作业绩排名较低的村干部,则要求在全镇大会上做公开检讨。压力之下,村干部或主动或被动地依附、贴近上级组织。

  同时,上级组织在村级人事安排上也更为强势。湖北一名基层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目前村支书岗位人选“上级主导得比较多”,选优配强的要求下,跨村任职或者派聘都有可能。东部某地一位乡镇干部认为:“村里谁来当主职干部,我的意见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能让村干部‘听话’。”

  群众成“路人”,村民把村干部看成“官”。半月谈记者调查了解到,在部分农村地区,当地村民和村支书“不熟”“不认识”的情况并不少见。“反正我也没投村支书的票,他也不来找我们,不知道他怎么了解实际问题。”一位村民说。

  村民和村干部沟通减少,容易产生误解甚至矛盾。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南方某村在进行产业项目建设时,上级要求村干部先做通村民思想工作。但村干部担心项目亏损得不到理解,在没有充分沟通的情况下,深夜时填平部分村民耕地,招致村民不满。

  当地村民认为,一些村干部有“官本位”思想,觉得自己掌握权力,“一事一议”等制度没有彻底落实,村里事务基本由村两委说了算,一些村干部擅作主张损害村民利益。

  从群众工作入手强化村级治理

  受访人士认为,推动村干部“专职化”进程,解决部分农村地区自治能力发育不足的问题。中部某地市组织部门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通过培育“专职化”的村干部,此前村民自治“失灵”,成为“空架子”的问题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让村级组织强起来,是干部群众的共识,也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河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刘刚认为,村干部的“官帽子”并非人人争相追逐,反而不少人将其视为“苦差”。如何将村级组织配齐建强,创新村干部激励机制,仍是不少村庄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村级治理过程中,一些事项难以被纳入考核。湖南一名村支书告诉半月谈记者,村里修一条路,受益的有5个组,但是每个组都有自己的主意,提出了5种修法。面对类似问题,“行政命令”不管用,更需要村干部发挥“农民群众一份子”的角色功能,以“柔性”手段解决问题。

  走百家门,知百家情,才能办百家事。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王向阳认为,一方面要继续做好基层减负工作,为基层自主治理留有充分空间,另一方面要回归到做深做实群众工作的路子上来,在激发干部创业积极性、满足群众诉求和解决治理任务中寻求平衡,充分调动基层活力,培育基层干部的现代化治理能力。

  来源:《半月谈》2022年第8期

  半月谈记者: 谭元斌/韩朝阳/陈春园/史卫燕

  • 相关阅读
  • 王毅就发展中加关系提出四点建议

      2022年4月29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和多米尼克代总理奥斯特里共同主持中国和加勒比建交国外长会。会上,王毅就打造更高水平的中加伙伴关系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共同促进和平发展。双方应更加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

    时间:04-29
  • 江西萍乡:百年“煤城”变“美城”

      光明日报记者 胡晓军 光明日报通讯员 文怡  阳春四月,车行湘赣边。  罗霄山脉中段,大屏山侧、萍水流处,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跃然眼前——江西省萍乡市。  这是一座中国近代史和红色革命史绕不开的城市...

    时间:04-29
  • 云南楚雄打造“绿孔雀之乡”

      光明日报楚雄4月28日电(记者张勇)近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通报了极度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情况,树立了“中国·楚雄——绿孔雀之乡”品牌。  据了解,绿孔雀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原生孔雀种类,为我国野生雉类中体...

    时间:04-29
  • 上海公安机关坚持对配送寄递人员违法行为“零容忍”

      今天(29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公安局法制总队总队长范宏飞就如何打击处理配送寄递人员违法行为做了说明。  范宏飞表示,近期为了保障市民群众购买物资的时候能够更安心、更放心...

    时间:04-29
  • 外交部将自2022年5月5日在部分国家实施海外远程视频公证

      中新网4月29日电 据外交部领事司官方微信29日消息,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长居国外的中国公民无法及时回国办理涉及人身关系和重大财产权益的公证文书。  为给海外同胞纾困解忧,节省办理此类公证的时间...

    时间:04-29
  • 2021年贵州专利授权3.9万件 有效专利11.8万件

      中新网贵阳4月29日电 (瞿宏伦)29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2021年贵州省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状况》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21年,贵州全省专利授权3.9267万件,同比增长12.3%;有效专...

    时间:04-29
  • 画说统战

      本报记者 刘相琳/文  本版图片均由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提供  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作为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实践地、中国民主...

    时间:04-29
  • 31省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34071.1万剂次

      中新网4月29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微信公众号消息,截至2022年4月28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34071.1万剂次。4月21日,在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居...

    时间:04-29
  • 吉林省:五方面举措应对疫情对全省项目建设影响

      4月29日上午,吉林省政府召开本轮疫情防控工作第51场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工作最新进展。  会上介绍,疫情暴发后,吉林省多措并举应对疫情对全省项目建设影响,目前全省项目建设呈现持续加快恢复的态势,局...

    时间:04-29
  • 上海:中医药全程参与上海本轮疫情防控工作

      今天(29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就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情况做了说明。  赵丹丹表示,中医药全程参与了本轮疫情的防控工作,也充分发挥了中医药治...

    时间:04-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