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共同托举起家和国的美好明天

2022-05-02 05:46:2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共同托举起家和国的美好明天(新视角)

  中国人历来将生育视为一件大事。《周易》中“天地之大德曰生”表达了对孕育生命的礼赞,“儿女双全”“儿孙满堂”则寄托着千百年来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真挚向往。可以说,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子孙一直是衡量家庭幸福的一把标尺。《孟子》有言:“国之本在家。”生娃不仅关乎家庭幸福,也关乎国家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抓住人口红利机会窗口期,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如今,适婚适育年轻人的生育观悄然发生变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人口总数比2020年末仅增加48万人。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呈下降趋势。当下生育率走低并非无迹可循。宏观来看,由于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其他主要经济体普遍面临生育率下降的问题。微观上讲,当下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高,年轻人顾虑增多,正如有网友所言“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

  近年来,为缓解人口问题结构性挑战,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中国从国家层面不断完善鼓励生育、支持生育的顶层设计。2021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提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随后,国家医保局指导各地做好三孩生育政策费用和生育津贴待遇的给付、教育部推进“双减”、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卫健委印发《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各部门加快出台各项生育支持举措。

  各地不断完善配套政策,旨在减少育龄妇女生育成本。例如,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出台措施,发放生育津贴、育儿补贴,并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给予购房补助。浙江省规定,产妇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的基础上,一孩延长产假60天,二孩、三孩延长产假90天;在子女3周岁内,夫妻双方每年各享受10天育儿假。四川省攀枝花市增加托育床位数,解决年轻父母没有时间带孩子的问题。各地政府出真招、干实事,接连打出政策“组合拳”,不仅减少了年轻人的后顾之忧,也有利于营造尊重生育的良好氛围。

  政策好不好,关键在落实。一方面,产假延长、育儿假增加能否落地很大程度掌握在企业等用人单位手中,员工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另一方面,育龄妇女在职场中仍面临隐形歧视,怀有“生娃即可能失业”的忧虑。未来,政府部门应切实肩负起更多监督主体的责任,增加企业等用人单位违法成本,破除职场歧视,同时在影响生育的痛点、难点上持续发力,让政策红利落到实处,为年轻人带来更多实惠。

  生育观,就像一滴水,折射出时代变迁。岁月流转,不变的是国人对家庭幸福、国家强盛的恒久追求。新生命代表未来和希望,是家庭美满的生动注脚,也将是民族进步的见证者、参与者。积极推动优化生育政策落地见效,加快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让人们从“想生”到“敢生”,共同托举起家和国更加美好的明天。

  霍思源

  • 相关阅读
  • 为国问天 筑梦长空

      为国问天 筑梦长空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点火升空。新华社发神舟十三号航天员英雄凯旋。新华社发嫦娥五号着陆月球模拟图。新华社发天问一号“着巡合影”图。来源于国家航天局  【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守护航...

    时间:05-03
  • 学生居家学习活动内容发生积极改变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日前发布《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据悉,问卷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13个区县、3564所学校,2021年12月20-28日...

    时间:05-03
  • 数字化课堂 如何给教与学带来新可能

      数字化课堂 如何给教与学带来新可能  在北京海淀区后厂村的慧科元宇宙教育体验中心,来宾在体验大空间多人互动系统。本报记者 周世祥摄  【记者观察】  编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对线上教育不再陌生,...

    时间:05-03
  • 中国青年,让我们一起向未来!

      中国青年,让我们一起向未来!(望海楼·特稿)  一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  今年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

    时间:05-03
  • 4380处大中型灌区已灌溉耕地1.86亿亩

      4380处大中型灌区已灌溉耕地1.86亿亩  本报北京5月2日电 (记者王浩)目前正值春灌关键期、高峰期,水利部全力做好春灌供水,夯实夏粮丰收基础。据统计,截至4月28日,全国已有4380处大中型灌区开始春灌,累计供...

    时间:05-03
  • 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

      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  本报北京5月2日电 (记者王俊岭)记者今天从中国广核集团了解到,5月2日13时42分,随着并网指令的发出,辽宁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这标志着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具...

    时间:05-03
  • 擦亮美丽中国的生态名片

      擦亮美丽中国的生态名片(新征程·新步伐)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不仅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牵系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共识与呼声。只有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时间:05-03
  • 探寻绿色发展之路

      探寻绿色发展之路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目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不仅反映了一个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的成就,也彰显著一个地区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实现保护与发展共赢的努力与实践...

    时间:05-03
  • “破茧化蝶”:国产大型客机C919

      “破茧化蝶”:国产大型客机C919  【晒晒咱的国之重器 】  2017年5月5日14时许,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  引擎轰鸣、启动滑行,机头昂起、直插云霄,鲲鹏振翅、一飞冲天……  15时19分,...

    时间:05-03
  • 多地出台政商交往行为正负清单 厘清界限构建亲清关系

      多地出台政商交往行为正负清单  厘清界限构建亲清关系  “不得‘新官不理旧账’;不得在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中区别对待各类市场主体;联系服务企业过程中,不得搞只承诺、不兑现;不得纵容、默许亲属和其他特...

    时间:05-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