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特写:劳模不老

2022-05-02 12:28:07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新华社天津5月1日电 题:特写:劳模不老

  新华社记者李鲲、栗雅婷

  在笃信“劳动者永远是年轻”的中国,许多退休劳动模范依然竭尽所能发挥余热。

  根据中国特色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属于国家级表彰奖励,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一共只表彰过16次,共有约3万人获此殊荣,他们被中国领导人称为“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共和国的功臣”。

  第133个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在天津市的3名年事较高的全国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讲述了自己“永葆青春”的“秘诀”。

  初心:“大家说我没有变,我就特别踏实”

  “艺术家的喉咙是长在自己身上,艺术生命存活于观众之中。”这是关牧村经常说的一句话。作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她始终坚持为人民歌唱。

  1970年,关牧村被分配到天津一个工厂当车工。虽然面对着不小的压力,但工人师傅们的关心和帮助,让她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

  “大家知道我喜欢唱歌,就支持我在各种大会表演,生活上,看到我家里的被褥破了、棉花露了,工会的师傅就把裹棉纱的大布洗干净,帮我把被子褥子包起来,我特别感激他们。”关牧村说,也是从在工厂的7年开始,她深切体会到艺术要源自生活、扎根基层。

  此后的岁月里,关牧村凭借《打起手鼓唱起歌》《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一大批优秀的作品成名。仔细研读这些作品的歌词可以发现,它们都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现在,虽然登台演出少了,但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关牧村,从未停止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履职。“我提了很多关注民生的建议,比如弱势群体保护问题、环境保护问题,还有农民减负等等,都被采纳了。”关牧村说。

  为了助力抗疫,关牧村演唱了《拥抱在凯旋》,还拍成了MV,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我觉得自己也应该为抗疫作一份贡献。”她说。

  现如今,关牧村还是喜欢去基层演出,特别是在车间里,那种熟悉的机油味和工人朴实的笑脸,都让她感到很温暖,“特别是见到以前一起工作的工友,大家说我没有变,我就特别踏实!”

  传承:“只要他们需要我,我就随叫随到”

  在天津港煤码头,两度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孔祥瑞虽已退休,但一支以他名字命名的队伍——“孔祥瑞操作队”却代代相传。

  经过近年来的智能化改造,孔祥瑞操作队队员已从简陋的驾驶室,搬进了集控中心工作。在北斗卫星、5G技术等加持下,一个小姑娘坐在控制室里就可以调配各种大型设备。

  “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今年67岁的孔祥瑞说,他见证了天津港从劳动密集型到机械化、再到半自动化,现如今实现智能化。

  1972年,17岁的孔祥瑞初中毕业,被分配到天津港当门吊司机。直到退休前,他都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天至少爬两台门机,检查设备隐患。他经过不断学习,逐渐做到可以“听音断病”,成为“蓝领专家”,在退休前共完成了180余项技术创新、16项国家专利,为企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超亿元。

  2017年退休后,孔祥瑞受聘成为交通运输部等举办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评委。截至目前,他已连续参加了七届大赛,培训了上百名蓝领工匠。

  现在,孔祥瑞的徒弟们还是经常找他请教问题。“技术不断突破,靠的就是一代代人的接续努力,我也希望把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传递给年轻一代。”孔祥瑞说,“只要他们需要我,我就随叫随到!”

  余热:“等我的腿能下楼了,我就去垃圾箱旁帮大家垃圾分类”

  两次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孙丽华今年已经74岁了,虽然从天津市河西区环卫局退休了20多年,但这位“城市美容师”从来就没闲下来。

  1998年退休后,孙丽华主动找到居委会,当起了志愿者。她挨家挨户清理楼栋的垃圾和杂物,清除小广告,与周边学校共同创建“学雷锋基地”“护绿小分队”等,还组织社区的小学生利用周六日和课余时间,清扫社区卫生,开展拣脏护绿活动。

  在她看来,这几年技术进步、城市发展,人们的素质也提高了,“在机械化设备的帮助下,环卫工人正在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城市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一到晚上闪烁着霓虹灯,工作心情也好。”孙丽华说。

  疫情发生后,70多岁的孙丽华报名当了志愿者,帮助测体温,登记信息,一站就是两个小时,“我做了三个月的志愿者,后来身体不好住院了,我就叮嘱我老伴,让他去帮我每天值够两个小时的班。”

  前一段,因为身体原因,孙丽华又住了一个月的医院,此刻虽然正在家里休养,但也没闲着,正在研究垃圾分类的问题。“等我的腿能下楼了,我就去垃圾箱旁边值班,帮助大家快速分类。”她说。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向东帝汶当选总统奥尔塔致贺电

      5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若泽·拉莫斯·奥尔塔,祝贺他当选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总统。...

    时间:05-03
  • 不负韶华 不负时代 不负人民——庆祝五四青年节

      【央视快评】不负韶华 不负时代 不负人民——庆祝五四青年节  又是一年五四到,我们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青年朋友们致以节日的祝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的战...

    时间:05-03
  • 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揭晓

      为充分发挥青年典型模范带头作用,激励广大青少年踔厉奋发、勇毅前进,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共同颁授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决定授予马瑜婷等49名同志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

    时间:05-03
  • 近镜头丨“一代更比一代强”

      2014年5月4日,青春的节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考察。  在前往英杰交流中心的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静园草坪遇到了正在举行青春诗会的师生们。看到总书记来了,人群中爆发出欢呼与掌声。  恰同学少年,...

    时间:05-03
  • 习近平的五四时间——“这个时间我是留给青年人的”

      学习进行时丨习近平的五四时间——“这个时间我是留给青年人的”...

    时间:05-03
  • 中美科学家共同揭开3亿年前地球海洋“短暂缺氧”之谜

      中新社南京5月3日电 (记者 杨颜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3日发布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中美科研人员合作揭开了3亿年前地球冰室气候下的海洋“短暂缺氧”之谜。导致该时期海洋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的“元凶”...

    时间:05-03
  • 习近平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的回信

      新华社北京5月3日电习近平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的回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的同志们:  你们好!读了来信,我想起了9年前在你们那里同青年科研人员交流的情景。9年来,从天宫、...

    时间:05-03
  • 习近平回信勉励广大航天青年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为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

      新华社北京5月3日电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日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向航天战线全体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并向他们提出殷切期望。  习...

    时间:05-03
  • 习近平时间|青春中国

      1921年,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人,改写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1975年,一位22岁的青年在离开插队7年的黄土地时,立下了一生志向——为人民办实事。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时间:05-03
  • 中央企业全力支援上海:团结一心 共同抗疫

      中央企业全力支援上海   团结一心 共同抗疫(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  本报记者 邱超奕  国务院国资委组织中央企业全力支援上海抗疫,多家央企紧急集结,援建方舱医院、增援医疗队伍、助力核酸检测、运送保...

    时间:05-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