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深海“矿工”毛竞航:逐梦天涯 为海洋强国战略贡献青年力量

2022-05-04 19:45:16

来源:央广网

  【奋斗者正青春】深海“矿工”毛竞航:逐梦天涯 为海洋强国战略贡献青年力量

  央广网三亚5月4日消息(记者蔡文娟) 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百泰园区“深海重载作业装备研发中心”,记者见到26岁的毛竞航时,他正和团队伙伴们一起探讨如何将一台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进行优化。作为上海交通大学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的一名老师,他目前主要负责深海锰结核采矿车的控制工作。

毛竞航在工作中(央广网记者 蔡文娟 摄)

  崖州湾科技城点滴变化的见证者

  2019年8月,当时还是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的毛竞航,跟随导师来到崖州湾科技城实习。“听说要到三亚实习,就感觉很兴奋,因为总听别人说这里的环境特别好,工作在这里会有种旅游的感觉。”

  然而抵达之后,眼前实际的场景却让他有些“傻眼”。“当时这里比较‘荒凉’,只有三三两两几栋大楼,很多道路甚至连路灯都没有。”自那时起,毛竞航和团队伙伴就开始了上海——三亚轮流跑的工作状态,也成为崖州湾科技城点滴变化的见证者。

  2021年6月,毕业后的毛竞航正式入职上海交通大学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留在三亚工作。谈及这个决定,毛竞航告诉记者,三亚崖州湾距离1000米水深海域仅128公里,距离2000米水深海域仅260公里,科考船可在当天往返,对于自己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开拓一号”(央广网记者 蔡文娟 摄)

  与同事一起实现深海技术的突破

  采访过程中,毛竞航还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团队的研发成果“开拓一号”。“这是一台针对深海锰结核(矿石)的采矿车,长5.6米、宽3米、高2.1米,重量8.7吨,锰结核(矿石的形状)类似土豆,附着在海底沉积物里面,这台设备就可以通过水利的方式将锰结核矿石吸到我们的集矿舱,它的深度和智能控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我们都叫它‘深海矿工’,是我们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聊起“开拓者一号”,毛竞航侃侃而谈,神情里满是骄傲与自豪。

毛竞航介绍团队研发成果“开拓一号”(央广网记者 蔡文娟 摄)

  2021年8月,“开拓一号”搭载“向阳红03”号科考船,自三亚南山港出发,在海上航行海下试验9天时间,在我国南海西沙海域成功完成了1305米深海试验。

“开拓一号”进行海下试验(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与其他类型的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不同,“开拓一号”不需要任何人工操控,就能根据预先设置好的程序,首次在1305米的深海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智能自主行走,多次成功完成“S”“J”字样行走路线,进行了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大曲率曲线路径行走、小半径原地掉头等机动,显示采矿车出色的智能控制水平和突出的海底作业能力。“这是一个技术上的突破。”毛竞航说。

  毛竞航回忆,那时团队30多人一起乘坐科考船出海,那是自己第一次在海上待这么久,“当‘开拓一号’深潜到1300米,并成功开展试验那一刻,我们在甲板上都兴奋地跳了起来,当时的心情真的太高兴了。”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团队合影(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愿为海洋强国战略积极贡献力量

  科研上取得的成果让毛竞航充满干劲,而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近几年来工作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更是让他对这里的未来和发展充满了信心。

  “从刚开始的少有人烟,到现在有不少年轻人都来这里工作,科技城开始有了活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毛竞航表示,这几年陆续建成了各类设施,大大方便了科研工作者工作、生活,很多共享的实验设施,比如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目前也在建设中,它将各种实验室综合在一起,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院可以很方便地在一个地方做各种不同的实验,也方便了科研工作者之间进行交流探讨。

  毛竞航在同事的眼中认真而严谨、温和有礼,即使偶尔因为项目上的不同看法和同事展开争论、僵持不下时,他也会及时叫停,重新查找相关资料后再继续进行探讨。“我们大家都非常想把这个事情做好,都是为了朝着最好的方向去,当我们有一些分歧的时候,总会第一反应认为自己的点子比较好,所以大家想要说服对方用自己的点子,就会有比较激烈的讨论。” 上海交通大学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工程师翁启旺告诉记者。

  建设海洋强国是国家战略,作为深海科研工作者,有责任肩负起推动行业发展的重担。对此,毛竞航表示:“每个人都做好自己手头上的每一件小事,每天进步一点点,大家结合在一起,可能对整体来说就是很大的进步了。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也能为我们的海洋强国战略贡献青年人的一份力量。”

  • 相关阅读
  • 上海布局设置核酸采样点近9000个 已开放超一半点位

      记者从5月5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5月4日晚,上海共布局设置各类核酸采样点近9000个,其中,4500多个点位已经布设完成开放,为城市保供人员、复工复产企业和部分防范区居民提...

    时间:05-05
  • 我们正青春丨精忠报国

      央视网消息:“我从小就看我妈妈给我买的小人书《岳飞传》,有十几本,其中一本就是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很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岳母刺字的故事。  总书记曾说:“‘精忠报国’...

    时间:05-05
  • 中国藏研中心开展“喜迎党的二十大,谱写藏学新篇章”主题征文活动

      中新网北京5月5日电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5日发布关于开展“喜迎党的二十大,谱写藏学新篇章”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通知全文如下: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为迎接宣传党...

    时间:05-05
  • 上海:1800多家重点企业复工率超过70%

      今天(5月5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张宏韬就上海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的进展情况做了介绍。  张宏韬表示,在上海市区和企业共同努力下,上海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

    时间:05-05
  • 文旅部:“五一”假期“微旅游”成主流 露营受追捧

      文旅部:“五一”假期“微旅游”成主流 露营受追捧  央广网北京5月5日消息 据文化和旅游部消息,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五一”假期5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6亿人次,同比减少30.2%,按可比口径恢...

    时间:05-05
  • “中国是世界发展的稳定器和动力源”

      “在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博鳌亚洲论坛咨询委员会委员、阿斯利康公司董事长雷夫·约翰森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久前,约翰森线上出席了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参与了...

    时间:05-05
  •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重信守诺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重信守诺(国际论坛)   中国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分享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有益经验,为老挝等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大力支持  日前,老中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时间:05-05
  • 普及高中教育:“强筋壮骨直起腰”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会泽一中高三学生刘萤的家长,见证了学校的变化:“和10年前相比,会泽一中校园面积扩大,教室和宿舍的设备更新,教师的水平提高,在服务育人方面做...

    时间:05-05
  • 中国学者实现658公里光纤振动传感 定位精度达1公里

      中新社合肥5月5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5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张强等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王向斌、刘洋等合作,大幅突破了传统光纤振动传感技术距离难以超过100公里的限制,成功实现了658公里远距...

    时间:05-05
  • 中国共青团的百年奋斗征程和历史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直...

    时间:05-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