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神舟飞船有个刹车“指令员”,让航天员安全平稳着陆

2022-05-13 09:54:50

来源:解放军报

  2022年4月16日,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着陆的最后一段“路程”,有一个位于返回舱底部的刹车“指令员”,正在沉着地测算着返回舱的速度和距地面高度等信息。在飞船返回舱降落至预定高度时,这个“指令员”准确发出反推发动机点火指令,使返回舱在反推力作用下平稳着陆,确保了航天员安全顺利回家。

  这个“指令员”,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某研究所研制的关键设备——伽马高度控制装置。从神舟八号起,这套装置就开始在飞船上运用,在保障神舟系列飞船安全返回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个神秘的刹车“指令员”,一探究竟。

神舟飞船有个刹车“指令员”

■刘子萱 易 杰 解放军报记者 王凌硕

  智慧刹车有精度保障

  伽马高度控制装置,其核心技术是伽马射线探测着陆技术。伽马射线的探测体制,赋予该装置穿透地表植被的能力,可精确测量返回舱底部距离地表的高度,精度达到了厘米级。

  其具体工作原理为:通过向地表发射伽马射线、快速捕获反射回的射线,在其“大脑”中进行精确计算,实时提取出高度和速度信息,在最佳时机发出反推点火指令,实现“高速度下高点火高度,低速度下低点火高度”的最优点火律,最大限度发挥反推发动机的缓冲性能,确保神舟飞船落地时冲击力在安全限度内,实现飞船返回舱的平稳着陆。

  “与行车原理一致,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刹车距离,都影响着乘坐者的感觉体验。”技术负责人王征介绍说,为了给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回家提供舒适的着陆体验,他们在这次任务中尤其重视智慧刹车的精度保障。项目团队在速度自适应匹配高度控制方面,做了充分的仿真试验,对历次飞行数据进行再分析、再确认,量身定制调校数据,确保控制精准到位,目的只有一个——“让航天员乘组放心使用、用得放心”。

  把国产设备送上天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之初,所秉持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关键技术要实现国产化。

  1993年,载人航天工程启动第二年,该技术团队开始着手用伽马射线探测着陆技术来研制刹车“指令员”。

  长期以来,我国在伽马射线探测着陆技术上一直受制于人。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一直使用的是国外产品,这也是飞船上唯一没有实现国产化的单机设备。某种意义上说,作为飞船的核心关键部件,刹车“指令员”肩负着保障航天员安全着陆的重要使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采用伽马放射源实现高度控制,在当年缺少相关研究,研制难度很大。“技术必须自立,不让中国航天受制于人。”秉承这一理念,相关技术团队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专项试验,在获取大量的试验数据后,又开展了数十种参数组合的仿真验证及电性能验证,单机级、分系统级联合分析验证,一次次迭代优化、再分析、再验证,在保证高可靠性的基础上达到性能最优。

  2000年,技术团队终于用伽马射线探测着陆技术研制出刹车“指令员”原理样机;2008年,它作为备份产品,交付神舟七号;2011年,它随神舟八号上天,圆满完成返回舱软着陆任务。

  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载人航天工程是复杂的大系统工程,伽马高度控制装置是单机级产品。别看部件单元小,但在每次实现技术创新的突破中,大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都源于各分系统、单机、组件以及每个底层标准件的万无一失和环环相扣。

  工程师的每一道指令精准发出后,只有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设备都可靠工作、精准响应,才能实现整个系统的完美表现。

  据该项目负责人葛源春介绍,团队每位设计师都必须做到熟悉伽马高度控制装置全流程的设计、工艺、元器件性能、原材料特性,只有各专业、各流程、各环节之间无缝衔接,才能消除技术风险和管理盲区,得到满分。

  “干航天,得99分也是不及格!”他们要实现的,就是追求极致、万无一失。

  “成功不等于成熟,一次成功也不等于次次成功。”该装置从服务神舟八号到服务神舟十三号,已有10个年头。此次“上船”的伽马高度表是他们“最新一代的产品”。

  相比此前的任务,本次空间站飞船在轨驻留周期从过去的1个月、3个月,增加到了183天。别说飞船在轨飞行时间大幅增加,就是有细微变化,也意味着团队要面对多项技术更新、调整、优化,弄清很多具体问题。比如,放射源衰减对产品性能有没有影响,复杂空间环境对核心器件、产品最终性能有没有影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项目团队要开展器件性能摸底试验,对电路参数影响进行分析,还要进行整机辐射专项试验评估,作最坏的情况准备。这些,只是大量论证试验工作的“冰山一角”。

  此次返回舱以直立状态落地,表现可谓完美。这是继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以来的第二次,充分验证了伽马高度控制装置产品长寿命设计的可靠性和复杂空间环境适应性,验证了中长期驻留放射源活度衰减情况下的点火性能,确保了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的圆满完成,也为后续空间站任务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 相关阅读
  • 秦新矿业公司开展“学党章 强担当 争当标杆”主题党日活动

      近日,浙江交通集团交通资源集团下属秦新矿业公司开展“学党章 强担当 争当标杆”主题党日活动。各党员对照党章的地位作用、发展历程、基本内容、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等内容,并对党的十九大新修订...

    时间:05-13
  • 两部门:将持续推动残疾人权益保障相关立法完善

      以检察公益诉讼助力残疾人权益保障  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最高检、中国残联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残疾人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答记者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

    时间:05-13
  • 国务院同意哈尔滨等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国务院关于同意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国函〔2022〕43号  科技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你们关于支持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

    时间:05-13
  • 国家卫健委: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中新网5月13日电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会上介绍,近几日,我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继续下降,但有的地方本土传播尚未完全阻断,疫情...

    时间:05-13
  • 上海正处于向常态化防控转换的关键阶段 将尽快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央广网上海5月13日消息(记者郭振丹 韩晓余)5月13日,上海市举行第182场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会上,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表示,上海目前提出的目标是,在本月中旬实现社会面清零。上海已经...

    时间:05-13
  • 国际青年交流大会在济南开幕 促中外青年交流交往

      中新网济南5月13日电 (吕妍)以“青春山东,共享未来”为主题的国际青年交流大会5月13日在济南开幕,旨在搭建全球青年深化交流的常态化高端平台,更好发挥全球青年力量,促中外青年交流交往。  塞尔维亚共和国总...

    时间:05-13
  • 上海“三区”动态调整:12日共划分封控区5560个,涉及人口数215万

      央广网上海5月13日消息(记者杨静 郭振丹)5月13日,上海市举行第182场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表示,近阶段,上海开展了基于三区划分的“抗原+核酸”组合筛查。  ...

    时间:05-13
  • 上海现有重型患者298例、危重型66例

      央广网上海5月13日消息(记者杨静 郭振丹)5月13日,上海市举行第182场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上海市疫情防控的相关情况。  5月12日,上海市新增227例新冠肺...

    时间:05-13
  • 国家卫健委:全国核酸检测能力已达单管每日5700万管

      中新网5月13日电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1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表示,经过两年多的积极建设,我国的核酸检测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目前,全国有1.3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开展核酸检...

    时间:05-13
  • 国家卫健委:全国疫情整体继续呈现下降态势

      中新网5月13日电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1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介绍,近期,全国疫情整体继续呈现下降态势,5月5日以来,全国每天新增本土感染者均低于5000例。5月12日全国新增...

    时间:05-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